今天訂隔天就送到家,三級警戒下的地方市場攤商如何突破重圍找回客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因為大部分都是店家親送,小規模訂購減少了大量集貨、分貨等流程,今天訂隔天就到,或菜市場早上擺攤,下午老闆收攤後就開始處理網路訂單,當天就能把菜送到府。
全台疫情三級警戒持續到7月,過去外食非常方便的台灣,餐廳全數只能外帶,全民減少出門後也讓在家煮飯吃飯成為許多人防疫生活中的新重心。本來大賣場、菜市場和超市都擠滿了採買人潮,後來隨著市場成為確診者足跡熱點,各地方紛紛祭出分流管制。更多人轉往網路購買,「蔬菜箱」一下成為網路熱搜關鍵字,許多人透過電商或是社群平台訂購各式食材。
然而當「網路購物」成為主流,大量需要低溫運送的蔬菜箱、食材箱,就在這批物流爆量中,成為了壓垮全台物流貨運的最後一根稻草。
倉儲運輸工會就在臉書上直言,需要低溫配送的包裹因貨量過大,人力不足、冷藏空間不夠導致放在室溫中等待分貨時出現腐壞情況;許多使用低溫宅配的店家也都出現客訴產品處於半退冰、紙箱壓爛等狀況;工會緊急呼籲大家「先不要再買、寄送了」。許多電商平台暫停服務,或表示「送貨時間有延遲,可以等待再下單」。
包括黑貓宅急便、宅配通和新竹物流等,在6月初陸續宣布,將停送往雙北地區的低溫包裹,否則運送的時程和品質都無法穩定。菜送不出去、消費者買不到菜,蔬菜箱經常缺貨或要等1週以上的運送時間,這時候該怎麼辦?
臉書社團成「資訊集散地」,顧客需求有問必有答
最一開始三級警戒時,尤其是疫情最嚴重的雙北地區,許多民眾幾乎都不出門;不少臉書的「地方社團」加入人數暴增。幾乎每天都有人在社團中「鍵盤覓食」,問住在同一區的鄰居,有什麼推薦的外送、有什麼店家可以送到府又快又好的蔬果、肉品等,想協助家中長輩訂購;端午節期間粽子也成為熱門詢問的產品,而每個發問幾乎都會得到熱烈迴響。
住在桃園的洪太太分享,自己原本都是去家樂福買菜,疫情開始後訂過2次蔬菜箱,1次缺貨被取消,1次等了6天才到,到的時候菜明顯已不新鮮;後來同棟社區大樓的鄰居分享,她就也加入了由社區菜市場的攤販開設的買菜群組,群組中可以自選也可以由對方配,今天叫菜隔天就到,對方會開著小發財車到社區來送菜。肉品則是上找到一間新莊的肉舖,從蝦皮賣場下單後,雙北和桃園地區都可以冷凍直送。
洪太太說,附近也有看到小發財車會像鄉村地區一樣變成「行動菜攤」到社區大樓下讓住戶挑菜,不過洪太太坦言,「缺點是比較貴,買了幾次就發現那個菜價好像包含了運費和網購處理費,做好防護去菜市場周邊的小攤販買,還是比較好」。
住在台北市區,過去習慣外食,很少煮飯的A也說,開始在家上班防疫後,不可能每餐都叫外送,他在臉書上搜尋「(地方名)生活」「(地方名)市場 外送」,最後透過社團找到家附近可以訂購熟食和生鮮的店家攤商,都是有網友發問,就有附近菜市場的攤販店家提供名片或LINE等聯絡方式;他循線加入店家的LINE,訂了幾次覺得非常方便,「我不太會料理肉,訂一次可以吃好幾餐的紅燒牛腩、滷肉,然後再自己燙個青菜、煮個飯,就能吃得很好了」。
臉書社團、本來的左鄰右社群組成為探路的敲門磚,民眾進入線上社群,再透過一個個加入LINE群組的連結和電話,被帶到攤販前面,開始了交易。而因為大部分都是店家親送,小規模訂購減少了大量集貨、分貨等流程,今天訂隔天就到,或菜市場早上擺攤,下午老闆收攤後就開始處理網路訂單,當天就能把菜送到府,方便又快速。更可以和鄰居互通有無,如果擔心自己一個人吃不完,在社團中找到就住在附近的鄰居「團購」也不難。
攤商服務大進化:線上菜市場、外送代買「得來速」
而對菜市場攤販來說,他們能和大型電商做出差異化的,除了速度確保的「新鮮」,就是「近便性」和「人情味」,因為由大型批發商或全聯、便利超商等大型通路推出的蔬菜箱,大部分都不能「挑菜」;而地方的菜市場,本來可以吸引顧客的重點就是「逛菜市場挑菜」,也因此當全台都在推蔬菜箱時,如何讓民眾感覺「即使不能親自到市場挑菜,也能買到當日最新鮮的菜色」就很重要。

許多同個菜市場的菜攤開始組成LINE群組,每天都傳給顧客看今天的菜色供自由選購,如果是熟客,有的菜攤也會直接以電話聯繫,幫忙挑菜送到路口面交。
在台北市環南市場的「阿三蔬果」過去本來只有接受大量採購的餐廳叫菜,現在也因為疫情關係開放一般家庭訂購,從蔬菜水果到海鮮肉品,甚至連辛香料乾貨全都有,每天更新品項和價格,讓眾多消費者即使不能親自到市場挑菜,也能買到當日最新鮮的貨色,菜商的LINE群組疫情爆發後一下子就被加滿500人,緊急開設新官方帳號並調整採購下單方式。
新北市汐止區秀豐公有零售市場則從5月底推出「市場得來速」,在官方LINE@下單並指定時間,外送員會前往市場取貨送到府。消費者中午12點前訂購,當日下午4點起配送,而且外送員不用進入市場減少群聚接觸的風險,在市場的「得來速」窗口取貨即可外送,目前官方LINE已有近5000人加入;而新北的林口熊讚市場買菜網更已經有超過6800人加入LINE群組,透過市場自治會的強力運作整合訂單,線上訂購和外送的服務讓市場依然維持熱絡。
而身在「疫情重災區」的萬華人出門更困難;在地社區營造團隊「萬華社區小學」的創辦人陳德君發起「在地採購」的網絡建置,許多店家響應後,「萬華線上菜市場」將各店家的資訊集合起來,除了魚肉蔬果外,還有熟食與乾糧雜貨多達20家以上,大部分都是「萬華區免運」。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06-29 以色列新一輪感染,有打針、冇打針各佔一半?
- 2021-06-29 國產疫苗能否加入抗疫行列?專家預期高端通過EUA,但保護效果不如莫德納
- 2021-06-29 今天訂隔天就送到家,三級警戒下的地方市場攤商如何突破重圍找回客人?
- 2021-06-29 馬來西亞有能打卡又能預約打疫苗的「平安大馬」App,為何功能齊全卻問題重重?
- 2021-06-29 【圖表】東南亞十國買哪些疫苗?哪些國家在研發國產疫苗自保?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