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中的世界史》:「假全球化」的仿冒離散,讓我們看到「全球名牌中心主義」的不可能

《課綱中的世界史》:「假全球化」的仿冒離散,讓我們看到「全球名牌中心主義」的不可能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假全球化」讓我們在每一件名牌仿冒品的身上,看見了全球資本主義的廢墟。而也唯有站在此一歷史地理殊異時空的廢墟之上,我們才能面對過去、走向未來,繼續尋找詭譎多變全球化當下「仿冒窩裡反」的文化思考戰鬥點。

例如1999年9月台灣調查局在高雄市的漢神百貨公司二樓專櫃,查獲仿冒義大利Prada名牌皮飾50多種4千多件,謊稱真品平行輸入的水貨出售。而牽涉此案的台灣進口代理商勝一貿易公司,經追查後才發現其自1996年起,就在義大利製造Prada仿冒皮件,成品先運到西班牙巴塞隆納,再由巴塞隆納輸入台灣,並在台灣全省北、中、南各地設立高級精品店,及透過各大百貨公司精品專櫃直接銷售,獲利數億元。

又如2001年5月香港海關在尖沙嘴與旺角查獲三間「翻版」Levi’s的專賣店,有趣的是這三家店不僅是販售Levi’s最新款的仿冒牛仔褲與T恤,更是在裝修、陳列、售貨員制服上照單全收的「冒牌店」,其中一家甚至還掛起特約經營證來混淆視聽。

再如英國航空公司在往來倫敦與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的長途客機上,也出現空服員在香港及新加坡等地購買便宜的冒牌手錶、香水、眼鏡,以偷龍轉鳳的方式把免稅正牌貨換成仿冒品出售給機上乘客。而禍不單行的英航也同時接到反仿冒盜版組織的抗議,因為在英航出版的土耳其旅遊宣傳手冊中,竟然明示遊客在當地何處可買到仿冒的名牌衣飾。看來仿冒品的無所不在,真已發展到上天下地的程度。

而當今名牌仿冒品的神通廣大,除了它的無所不在之外,更在於它的無中生有。過去名牌仿冒品的「無中生有」多屬「擦邊球式」的自我創造:b改成d,W寫成M,N改為M,G寫成C,cK變成了CK,Prada變成了Prado,ELLE變成了ELLF,CHANEL變成了CHANNEL,企圖鑽法律的漏洞。而現在名牌仿冒品的「無中生有」多屬「基因改良式」的自創款式。例如2000年4月香港海關在兩個準備運往中東與南美的貨櫃內查獲大量SONY仿冒品的遊戲機配件,其中包括遊戲機轉看影碟的器材,連日本廠商也無此產品,推測乃是坊間土法設計在中國大陸製造的自創產品。

又如2000年11月香港媒體警告市民小心市面上出現素質極高的名牌仿冒球鞋,乃商人由Nike等球鞋在大陸生產原廠取得球鞋原裝物料後,自創鞋款、自行生產,而以「水貨」、「別注版」的名義出售。再如體育用品名牌Nike的T恤,原本多印上體育明星肖像,但在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巴基斯坦出現仿冒的Nike T恤,除了保留Nike的商標外,尚加印機關搶、阿富汗地圖與歌頌賓拉登「聖戰是我們的使命」等標語。而名牌仿冒品最著名的「無中生有」事件,當屬港星陳彗琳以LV monogram經典圖案的背包公開亮相拍照,後經LV香港分公司告知,她身上展示的LV為地下非法仿冒品,因為LV從未生產過相同或類似的形款。

更重要的是,當今仿冒技術的精進,早已達到神乎其技的境界。以台灣高雄的漢神百貨Prada名牌仿冒品事件為例,每件查獲的Prada皮飾內都附有保證卡等原廠證明資料,內外幾可亂真。即使請來Prada原廠派駐香港分公司的專業人員,也無法由外觀上判別真偽,最後還是在剪開手提包內層後才發現,有些手提包內層裡布襯有Prada的浮水印,有些則無,且內層裡布較真品粗糙,才因此判定整批為假貨。

而同時有許多名牌仿冒品,已採用原裝物料的方式加以組配生產,或尋部分名牌代工廠的管理漏洞,直接以原廠原料的方式偷偷「加額」生產。甚至有些名牌仿冒品的「無法分辨」,不僅是在外型與材質上的完全相同,更是在製造過程中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曖昧。

例如以在台灣、香港大受歡迎的勞力士手錶為例,早先香港一些偏門行業的老闆及員工喜歡佩戴勞力士金錶作為身分象徵,更取其「金勞」的吉利(粵語「襟撈」即賺錢之意),而隨著港台經濟的快速發展,台灣新貴已不滿足傳統黃白鍍金錶帶或皮錶帶的勞力士錶,而開始追求「限量供應」、索費不貲的全隻黃金或鑽石錶。於是腦筋動得快的香港商人便利用當地技術製造出足金或K金的錶殼及錶帶,再將一支原裝勞力士錶的錶肉拆卸出來,重新在錶面上鑲鑽,再裝嵌入足金錶殼中。

這種真黃金、真鑽石、真錶肉的假勞力士錶,即使被拆開查驗也不會露出馬腳。而當這樣真錶肉、假錶帶的勞力士大量銷售到台灣後,香港商人的下一步後續動作便是將取去原裝錶肉的錶帶與錶殼,塞入平價錶肉來替代,市場上又多了一批批外表上絕對看不出任何破綻的勞力士假錶,流向不知名的世界角落。

這種種上天下地、真真假假的社會跡象判之,傳統對名牌仿冒品的認知早已不敷使用,這些匪夷所思、機動多變的「仿冒跨國離散」最終帶領我們思考的方向,乃是「假全球化」與「全球化」之間相生相剋、持續不斷的建構與解構過程。此時的「假」已不再只是真假而已,「假全球化」的「假」既是「假冒」也是「假借」,假冒名牌的商品假借全球化之力而跨國離散。

「假全球化」是全球化中的「黑色暗流」,既假冒又假借全球化,既無時不重複又無刻不解構全球化。而此「黑色暗流」與傳統充滿性別與種族聯想的「黑暗大陸」有所不同,雖說兩者皆為西方「白色神話」(從具體的膚色到抽象的理性之光)、「陽物理體視覺中心」(phallogocularcentrism)主宰下的恐懼投射,但在當今全球化的快速流動中,「暗流」的液態動量早已超越「大陸」的固態定著。而這股全球資本主義的「黑色暗流」,也早已成功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文化消費之中,肉身化為地攤上、市場裡、商店中觸目可見、觸手可及的名牌仿冒品,可背可用可穿可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