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中的世界史》:「假全球化」的仿冒離散,讓我們看到「全球名牌中心主義」的不可能

《課綱中的世界史》:「假全球化」的仿冒離散,讓我們看到「全球名牌中心主義」的不可能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假全球化」讓我們在每一件名牌仿冒品的身上,看見了全球資本主義的廢墟。而也唯有站在此一歷史地理殊異時空的廢墟之上,我們才能面對過去、走向未來,繼續尋找詭譎多變全球化當下「仿冒窩裡反」的文化思考戰鬥點。

而這些身邊與身上的仿冒品,便正是我們當下此刻反思在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下發展的全球化模式之利器。也許對當今占盡絕對優勢(來自不均衡的全球化發展歷史,也來自壟斷市場中的文化霸權想像)的全球名牌而言,真正的威脅不僅來自於與其他精品品牌的市場競爭,更來自於複製自身品牌的地下仿冒品。當全球名牌強勢到人人都愛、人人都要而供給面與需求面嚴重失調時,或消費欲求與購買能力落差過大時,「愛之正足以害之」的全球名牌仿冒品依資本主義追求利潤(成本與售價間的巨大差額)、彈性生產等原則應運而生。

正如同我們在LV的身上看見日本的「哈歐」、看見台灣的「哈日的哈歐」等資本主義進程與歷史時間的落差,LV仿冒品由東亞向全世界的跨國離散,在作為日本泡沫經濟、東亞金融危機的商品「寓言」之際,是否也有可能進一步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百年孕育出的「全球名牌」終將因仿冒品之過度氾濫而瓦解崩盤、重新洗牌的「預言」呢?

因而「假全球化」與「全球化」不是二元對立,「假全球化」是全球資本主義的「窩裡反」,是一種以仿冒複製作為「受制」於全球名牌時尚意識與「反制」於「全球名牌中心主義」操控的弔詭。這種「窩裡反」的反全球化,與傳統強調保障國際勞動人權、反跨國集團壟斷、反血汗工廠的反全球化運動不同,後者的反是對立面的反(oppositional),而前者的反是正反面的反(reverse),內翻外轉(inside out and outside in)的反。

而「假全球化」作為反轉「全球化」的最大功能,不在於從外部攻擊全球化,而在於從內部曝露全球化資本邏輯與文化邏輯的歷史與心理形塑,如何受制於西方帝國殖民主義發展下的文化想像,又如何亦步亦趨於國際勞動分工的政治經濟布局。「假全球化」是從「全球化」的內部掀開「全球名牌中心主義」的品牌兼併與直營掌控,將抽象的資本、理體、名牌加以在地具象化,具體而微地展現全球資本主義時尚工業民主化的反諷。

「假全球化」作為「全球化」的「窩裡反」,不外在於全球資本主義商品消費邏輯與產銷布局,而是在其內在邏輯之中操作轉換,其不指向二元對立的辯證性或超越性,而是帶動正品與仿冒品相生相剋的流動性與雜種性。昔日社會經濟學家的名言「所謂的經濟發展,就是女王穿的絲襪,一般工廠女工也有能力購得」。而在全球經濟化如火如荼快速發展的今日,女工恐怕還是穿不起奢侈的女王絲襪,也穿不起女王牌的名牌絲襪,女工只穿得起平價絲襪或女王牌名牌絲襪的仿冒品。

「假全球化」的仿冒離散,讓我們看到「全球名牌中心主義」尋求整體性、統一性、同質性的不可能。「假全球化」的如影隨形,讓我們看到每一個名牌的「存有論」(ontology) 中都有「魍魎論」(hautology)。「假全球化」的無所不在,讓我們看到每一個強調自由貿易市場秩序的WTO中,都有不斷逃逸、不斷流動、不斷連結的BwO(Body without Organs)。「假全球化」更讓我們在每一件名牌仿冒品的身上,看見了全球資本主義的廢墟(香港海關甚至用查獲的仿冒品壓碎填海)。而也唯有站在此一歷史地理殊異時空的廢墟之上,我們才能面對過去、走向未來,繼續尋找詭譎多變全球化當下「仿冒窩裡反」的文化思考戰鬥點。

相關書摘 ►《課綱中的世界史》:伊斯蘭-基督宗教對話之起點——耶穌是否真的被釘死於十字架?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課綱中的世界史:從全球化、文化交流到現代性的反思,縱觀世界的形成與展望》,臺灣商務出版

作者:吳翎君、翁嘉聲、張學明、花亦芬、陳正國、萬毓澤、黃文齡、林長寬、賴惠敏、陳思仁、劉文彬、林志宏、魏楚陽、湯志傑、巨克毅、張小虹

  • momo網路書店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探尋現代世界形成的最佳學習地圖
精選16位世界史領域專家經典論文(按目次順序)

打造立足台灣、眺望世界的眼光,必須了解奠定現代世界的基石。
從歐洲文化的建立、多元世界的交會,到當代社會變遷等議題,
本書嚴選世界史領域的重要學者著作,深入探究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史。

108課綱的實施,在歷史領域強調打破過去通史的傳統,以多元視野、主題式的學習,建立學生的歷史素養,以及屬於自己的觀點。在全新歷史教學的環境下,教師和學生如何面對課綱帶來的新視野和挑戰?

本書配合108高中歷史課綱世界史領域的學習內容,分為四大主題「台灣與世界」、「歐洲文化與現代世界」、「文化的交會與多元世界的發展」、「世界變遷與現代性」。每個主題底下皆收錄台灣和香港史學界專家學者經典著作,呈現世界史領域的核心議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為了讓讀者深入了解這些議題,特別邀請了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陳思仁老師,以及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韓承樺老師,為各篇文章撰寫導讀,並提供課綱連結和延伸閱讀等資訊。此外,在各篇文章之後規劃了「重點掃描」專欄,整理文章的要點與提示,便利讀者歸納整理閱讀重點,進一步吸收與反思世界史的重要課題。

本書特色

  • 展現歷史的全球視野,將世界史領域分為四大主題「台灣與世界」、「歐洲文化與現代世界」、「文化的交會與多元世界的發展」、「世界變遷與現代性」。
  • 四大主題皆收錄台灣與香港的世界史專家學者重要著作。
  • 每篇文章皆由陳思仁和韓承樺兩位教授專文導讀解析,並提供課綱連結與延伸閱讀資訊。
  • 章末皆設計「重點掃描」專欄,迅速掌握文章的核心課題。
getImage
Photo Credit: 台灣商務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