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吃紓壓,還想健康:歐美封城一年來的理性消費、感性進食衝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美多國因疫情爆發得早,封城與居家辦公已一年多,研究發現民眾更關注健康,卻也更容易用吃來調適情緒。還有哪些跟飲食相關的變化趨勢?
文:羅璿
疫情籠罩全球,使各國人民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增強永續消費趨勢。然而,病毒傳播搞得人心惶惶,社交機會被剝奪、國家經濟不穩、足不出門的新日常,也激發情緒性進食。
理性購物、感性進食?
根據法國益普索市場研究公司(Ipsos)2020年5月調查,法國自疫情爆發以來,26%消費者更關注食物的營養價值、21%更在乎生產是否人道、19%更受自然與永續的食物吸引。
然而,自2020年3月17日法國封城以來,法國人反而更傾向吃高熱量、安撫人心的食物。根據法國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學(Université Bourgogne - Franche-Comté)2021年1月23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吃了更多的零食,買了更多撫慰心靈的食物。在將飲食視為國家資產、文化遺產的法國,疫情更加劇理性消費、感性進食的衝突現象。
近半數成人用吃紓壓,健康和罪惡食物的進食量同時增加
研究發現,48%法國成人、48%英國人會用飲食解決情緒問題。
根據英國利物浦大學研究,法國封城不到兩個月,就有35%成人變胖、每人平均攝取熱量從1935大卡一天微幅成長到1942大卡,但運動量卻大大減少。
有趣的是,這些法國人除了吃更多的糖果、加工肉、飲料與酒,也吃了更多的蔬果、豆類、以及魚和海鮮,因為同時也有意識到要保持健康。
另一項研究指出,紐約封城,女性因進食高熱量食物的頻率明顯提升,男性則無顯著改變。研究者分析,女性可能更常用吃來緩解壓力。
小孩進食解無聊,家長也給了更高自主性
法國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學所發表的研究同樣指出,小朋友在家對食物有更大的情緒反應、情緒性進食,無聊時找點東西來吃更成疫情新常態。
而且,在家工作的家長也助長這樣的行為。家長壓力倍增、默許孩子吃更多零食,包括習慣性用食物安撫小孩。在以往不允許小孩吃點心的法國有更明顯的改變,孩童也因此有了更高的進食自主性。
便利非重點,家庭自煮潮來襲
此外,有48%的法國居民認為「便利性」在封城間沒那麼重要,而且有83%民眾自煮時間變更長。
法國、義大利家庭封城期間,家長花更多時間帶小孩煮飯,研發家族食譜,不僅可以消磨時間、促進與子女關係,還能吃得更健康,可說是疫情下照顧心情與身體的最佳解方。有趣的是,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學發現,學歷越高的人,在家帶小孩做飯的時間越長。
如果無暇做飯,或是害怕做出暗黑料理,也可以嘗試烘焙。美國疫情爆發一個月後,酵母銷售量成長647%。不管是義大利、土耳其還是瑞典,各國語言的「麵粉」、「麵團」網路熱搜度都達新高。而且,在疫情率先大爆發的義大利,「麵包」、「蛋糕」、「披薩」的搜尋聲量與確診案例成長數成明顯正比。
諸多研究顯示,與家人一起做飯,或是嘗試烘焙等簡單又療癒的飲食活動,可能比狂吃、吃補給品更能有效幫助大家度過疫情。建議若要同時兼顧健康、打發時間、獲得心靈慰劑,又不想體重上揚,就一起下廚吧!
參考資料
- Child eating behaviors, parental feeding practices and food shopping motiv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lockdown in France: (How) did they change?
- Food choice motives and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diet during the COVID-19 lockdown in France
- Changes in food intak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New York City
延伸閱讀
本文經食力(foodNEX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06-21 北農群聚感染45人確診,北市府:員工、承銷商等4000多人全數施打疫苗
- 2021-06-21 美國聯準會上調通膨與經濟預期,利率點陣圖顯示2023年將升息兩碼
- 2021-06-21 藉吃紓壓,還想健康:歐美封城一年來的理性消費、感性進食衝突
- 2021-06-20 新增107例確診、11例死亡為3級警戒來最低,指揮中心:尚未達到降級標準
- 2021-06-20 台灣爆發本土疫情後,面對求職困難的東南亞學生會留下還是離開?
Tags:
臺北創業幫 2023 Global Health Tech Connects Taipei 盛大開辦,看國內外新創如何利用科技打造未來的醫學健康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臺北創業幫(Taipei Entrepreneurs Hub, TEH)」是由北市府產業發展局為了提升國際產業人才所經營的社群服務平台,專注於向國際新創圈推廣臺北的創業環境與資源,並強化國際新創團隊與臺北的企業、投資人、政府等相關單位與團隊連結,同時藉由 Demo Day 邀請全球優秀的新創探索潛在合作機會,協助新創品牌發展。
「臺北創業幫(Taipei Entrepreneurs Hub, TEH)」是由北市府產業發展局為了提升國際產業人才所經營的社群服務平台,專注於向國際新創圈推廣臺北的創業環境與資源,並強化國際新創團隊與臺北的企業、投資人、政府等相關單位與團隊連結,同時藉由 Demo Day 邀請全球優秀的新創探索潛在合作機會,協助新創品牌發展。
國際新創與北市府團隊激盪創意,建構未來大健康產業
今年度以醫療保健產業為主軸,在內科創新育成基地(t.Hub)舉辦「2023 臺北國際健康科技交流會」論壇與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由比翼生醫創投、臺北醫學大學及臺北生技園區等企業合作夥伴,評選出來自新加坡、印度、立陶宛、捷克、美國等 6組國際傑出新創團隊,邀請來臺北參與發表會,並安排媒合會等一系列的交流活動與臺灣企業代表交流。
臺北市長蔣萬安出席下午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談到,過去他曾以律師的身分,在矽谷協助新創團隊發展,深刻體會新創有資金募集、人才難覓、市場拓展、規模化及國際化等問題。因此,除了歡迎各國優秀新創團隊來到台北之外,他也致力於讓台北市成為一個對創業家更友善的城市,增加國際人才留駐及產業合作機會。

AI 人工智慧結合醫療保健產業,國外新創這樣做
今年掀起的 AI 人工智慧熱潮,在 2023 臺北國際健康科技交流會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也同樣成為主流,各家新創聚焦於利用 AI 人工智慧,提高醫療保健的品質,減少傳統醫病之間的落差。
國外團隊 Humanity 利用穿戴式裝置監測,將身心及老化狀況透過 AI 量化並即時顯示於 App ,讓使用者能更瞭解健康狀況,也能朝著更長壽健康的生活型態邁進;Maya MD 打造線上 AI 個人健康助理,根據過往的病史資料及 AI 人工智慧的判斷,協助病患評估健康狀況,即時得到必要的治療與協助。

同樣搭載 AI 人工智慧平台的 Firefly,則是協助家長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能藉由科技的輔助,健全小孩的心理狀況,提早發現可能的心理疾病,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療與幫助。iFlow 則是以人類腦波資料與機器學習辨識 ADHD 患者健康狀況,藉此預測並控制各種可能對病患造成傷害的潛在風險。立陶宛團隊 Ligence 將 AI 人工智慧導入醫學圖像分析,提升分析及檢測的速度及準確度。此外,Zima Sensor 從醫療產業中的冷鏈著手,以 IoT 結合可重複使用的包材,減少過程中所產生的耗損及廢棄物,使企業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朝著永續環境前進。


北市新創展現亮麗成果,持續深耕醫療保健領域
國外 6 組新創及臺北生技獎團隊也同樣展現不俗的成果,獲得 2023 年的臺北生技獎創新技術獎的錫安生技,以獨家的 IPROTON 質子標靶癌症治療系統,降低設備建置成本及合理化病患費用,造福更多癌症患者。同樣榮獲創新技術獎的得主振磬科技 EpiSonica 以振磬標靶音波刀無創熱消融治療系統,提供患者精準、安全的熱消融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藉由半導體晶片幹細胞自動化技術,製造臨床等級的 IPCS-MSC (IMSC)治療產品,此成果獲得 2023 年臺北生技獎跨域卓越獎的殊榮。未來也期待藉由臨床團隊與生醫產業聯手建立高效、自動化的生物晶片及檢測平台。

除了前述三家企業外,邦睿科技(Bonraybio)則選擇切入目前市場上稀少的男性不孕症整體解決方案,以其所發明的微型化高畫素顯微光學鏡頭,結合自行開發整合的軟硬體平台,再加上人工智慧演算法建立多種模型讓AI深度學習運用在影像分析,準確產出檢測結果。由醫生創立的新創企業 Dent&Co 主打 No-Code, No-Download, 跨渠道的線上平台及服務,近期更是新增了聊天機器人 CRM 給醫療專業人員,讓看診前後的體驗更加多元且便利。
最後,目前進駐於 t.Hub-內科創新育成基地的伍碩科技 5voxel ,致力於提供 3D 影像技術解決方案,像是 3D 相機設計、校正(包含結構光、雙目、TOF)、手勢辨識、人流偵測等 3D 相機應用軟體開發、3D AIoT 方案。旗下產品包含 VoxelGesture(終端 3D 手勢辨識裝置)、VoxelCount(終端 3D 人形感測並計數裝置)、3D 人臉辨識,應用的場景也十分廣泛,從醫療照護到 VR 應用都可見其蹤影,特別是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 ToF)仍然是個成長中的市場,除了手機的臉部辨識外,自動駕駛、智慧家庭、智慧製造等領域都有機會受惠,國內許多半導體大廠皆對此抱持著相當高的期待,而伍碩科技 5voxel 日前也成為國際半導體廠商首家 AI 合作開發客戶。

從今年度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可看出,國際的創業團隊展現了他們充滿活力的創新精神,國內的新創企業也同樣具備厚實的技術、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極具發展性的未來。隨著世界邁入高齡化社會,大眾健康意識更加成熟的情況下,大健康產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更多的重視,作為產業創新領頭羊的新創亦是如此。透過臺北創業幫平台和北市府的全力支持,在將這些創新服務引進臺北的同時,也期望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團隊,共同充實臺北的新創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