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潛伏期、校正回歸⋯⋯這些「疫情」相關英文怎麼說?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內外新聞不時提到關於病毒的最新資訊,利用這篇介紹的單字,可以快速掌握疫情資訊與防疫觀念,一起度過這場抗疫之戰!
國外資訊更新快速,關於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你讀懂多少了呢?從了解病毒到防疫措施,15組相關英文詞彙帶你掌握全世界的疫情脈動,也能隨時與外國朋友分享台灣的抗役行動喔!
COVID-19於2019年底爆發,造成全球超過1.7億人染疫、逾380萬人死亡,迄今確診與死亡人數仍持續上升,各大新聞媒體每天報導最新消息。一起來認識更多防疫英文用法,讀懂世界大小事吧!
疫情相關單字
Pandemic 流行病、傳染病
收看國際新聞時,主播講到COVID-19常會連帶提及pandemic這個英文單字,其實也就是流行病、傳染病的意思。Pandemic多用來形容散播範圍很大,通常擴及整座城市甚至全世界的疾病。歷史上著名的流行病包含十四世紀的黑死病(Black Death,或稱 the Plague)、二十世紀初於西班牙爆發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等。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already caused countless deaths all over the world.
新冠肺炎傳染病已經造成全球無數人死亡了。
Backlog、retrospective addition 校正回歸
校正回歸意指將延後登錄的肺炎確診案例依照採檢時間追加到之前公布的數據,用來正確反映並研判疫情趨勢的方法。Log的英文有「紀錄」的意思,而現代網路平台登入也常使用log in來表達。因為登入就會留下紀錄,因此backlog才會解釋為之後登入的資料。應用在疫情時期,翻譯為「校正回歸」。
動詞retrospect有「回顧,追溯」的意思,形容詞為retrospective,指「有追溯效力的;懷舊的」。Add是英文動詞的「新增」,addition則為名詞的形式。
The CECC announced 300 confirmed cases for COVID-19 today, with 70 backlogs included from last week.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有 300起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以及上週70起校正回歸案例。
Confirmed case 確診病例
Confirm作為動詞的意思是「確認」,加上 -ed變成動詞分詞,有修飾作用。Case的中文為「案例,案子」。當confirmed case用在新冠疫情的討論中,代表「確診病例」。
Over 2,000 local, confirmed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aiwan in less than 2 weeks.
台灣在2週內已紀錄超過2,000起本土確診案例。
Incubation period 潛伏期
Incubate作為動詞有「動物孵化;某事逐漸醞釀中」的意思,進而延伸為「病毒潛伏」。period表示「一段時間」,如a period of time。所以incubation period結合後便有「潛伏期」的意思。
The incubation period for COVID-19 is between 1 to 14 days.
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是1至14天。
Super-spreader 超級傳播者
Spread的動詞有「傳播,散佈」的意思,後綴 -er給予其身份,可解讀為「傳播者」,搭配前面的形容詞super就有了super-spreader,表示「超級傳播者」。根據BBC指出,雖然超級傳播者目前尚無確切的科學定義,但多指當一個病人傳染的病例數比一般情況高出許多時,就可以認定該病患為超級傳播者。
What makes someone a coronavirus super-spreader?
成為新冠肺炎的超級傳播者要符合哪些條件?
Contagious、Infectious 具傳染力的
如果想要表達某種病毒、疾病「具有傳染力」,可以使用contagious或infectious。如果想要表示某種情感或氣氛能夠「影響他人」,也可以使用contagious或infectious。
COVID-19 is a highly contagious/infectious virus that can be spread through air.
新冠肺炎是一種可以透過空氣傳播的超高傳染力病毒。Her positivity is contagious and always puts smiles on people’s faces.
她正面的態度很具有感染力,總是讓人們臉上露出微笑。

疫情相關症狀
接著跟大家介紹感染新冠肺炎時會出現的症狀(symptom),以及它們對應的英文。
Loss of taste or smell 味覺或嗅覺喪失
Loss在這裡為名詞,動詞為lost,表示「失去」,taste作為動詞有「品嘗」的意思,名詞則延伸為「味覺」。同理,smell的動詞是「聞」,作為名詞則解讀為「嗅覺」。因此loss of taste/smell就是指味/嗅覺喪失。如果要使用lost這個動詞,你可以說lost one’s sense of taste/smell。
One of the symptoms of coronavirus is loss of taste or smell.
喪失味覺或嗅覺是新冠肺炎染疫的症狀之一。
Dry cough、itchy throat 乾咳、喉嚨乾癢
Dry是「乾燥」的意思,cough作為名詞跟動詞都表示「咳嗽」,所以dry cough翻成中文就是「乾咳」。而會造成乾咳通常是因為喉嚨發癢,英文就是itchy throat。
I’ve been having headaches and dry coughs for 3 consecutive days.
我已經連續3天頭痛且乾咳了。
Have difficulty breathing、shortness of breath 呼吸困難、呼吸急促
Difficulty這個名詞衍伸自形容詞difficult(困難的),我們一般會用have difficulty + V-ing來表示「難以做某件事」。have difficulty breathing翻譯為呼吸有困難。另一個表達呼吸急促的說法是shortness of breath。short是「短促的」,而shortness為名詞,因此 shortness of breath為呼吸急促的意思。
Another symptom of being infected by coronavirus is having difficulty breathing.
呼吸困難是感染新冠肺炎會出現的另一個症狀。
防疫相關單字
Contact tracing 回溯接觸者
Contact當名詞有「聯繫人,接觸者」的意思,trace當動詞則是指「追溯,追蹤」,因此contact tracing即為「回溯接觸者」。通常在案例確診之後,便會啟動回溯機制,匡列相關接觸者一併做隔離與採檢,以預防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The government is conducting contract tracing based on today’s confirmed cases.
政府針對今日確診案例開始進行回溯接觸者的工作。
Screening 篩檢
Screen當名詞使用時是「螢幕」的意思,但是當作動詞解釋為「篩檢」,後面加上 -ing轉變為動名詞screening也是指「篩檢」。因此,新聞上常看到的篩檢測試可以用screening test來表達。常見用法是在screening後面加上介系詞 for,用來說明是「為了何事做篩檢」。
He’s going to the hospital to do a screening for COVID-19.
他要去醫院做新冠肺炎的篩檢。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5:疫情、天災、戰火引爆全球緊急特況,兒童救援行動迫在眉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5關注世界各地發生的緊急特況:有經歷多重災禍、面臨人道危機的阿富汗,也關注因新冠疫情而陷入困難的臺灣弱勢家庭,帶大家共同了解兒童脆弱性與救援行動的必要性。
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的直播節目《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第五集,以實體活動形式於7月26日下午在台北文創大樓舉行。本集內容帶領觀眾一窺國內外「緊急特況」的現在進行式,搶救面臨天災、內戰、乾旱、飢荒、意外等的家庭與兒童。無論是在阿富汗、還是孕育你我生長的臺灣,世界展望會都以實際行動協助兒童的生命再次豐盛,也邀請各界攜手同行,伸手救援所有需要協助的人們。
「許多兒童都在苦苦掙扎求生存,他們也在失去機會。」
──阿富汗世界展望會會長 阿孫莎.查理絲
戰爭、氣候、地震引爆人道危機,阿富汗救援行動刻不容緩
今年6月22日,阿富汗經歷當地20年來最嚴重的強震,高達規模6.1的震度造成無數民宅倒塌、上千人死亡,許多民眾因此流離失所。過去《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也曾提到,阿富汗本已存在武裝衝突與乾旱成災所造成的人道危機,如今這般大規模的震災更是讓國內民生情況雪上加霜。根據日經亞洲估計,阿富汗約有全國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二人正在挨餓,飢餓人口數字高達2280萬。

除了飢餓,阿富汗2021年8月政權轉移後,隨後的經濟崩潰造成50萬個工作機會消失,也衍生更多危機,不只將近一半的阿富汗人缺乏糧食、健康設施、安全飲用水等基礎生活物資,也失去受教育的權利與工作機會,而政府當局對女性的諸多限制,更使無數女孩落入失學或童婚的危機。這不但重創阿富汗的經濟,更影響到數萬家庭生計,許多兒童也失去擁抱希望與夢想的機會。
在阿富汗的事工現場,疫情、通膨、政權更迭、武裝衝突……種種原因都讓脆弱家庭的情況更加危急,日漸艱難的生活讓越來越多過度消瘦、營養不良的孩童被送到救護機構。聯合國統計報告也指出,今年有超過100萬名阿富汗兒童面臨嚴重營養不良,幾乎是2018年的兩倍,甚至因為營養不良或健康設施的缺乏,在2022年一月造成13700名嬰兒夭折、27名孕婦死亡。接連不斷的天災人禍讓阿富汗的人道危機逐漸失控,迫切需要你我的援助。
緊急特況不只影響當下,更可能成為一生的遺憾

無論天災還是人禍,只要孩子受到疫情、天災、武裝衝突或氣候變遷等的影響而急需救援,就是世界展望會致力搶救的「緊急特況」。緊急特況之所以緊急,不只是災難本身帶來的苦難令人不忍,更因為兒童尚未發展健全的身心往往難以承受。我們可以量化因飢餓、天災、戰爭而受災的兒童人數,但貧困受迫造成孩子心靈世界崩塌的傷害,是永遠無法被度量與彌補的。
根據兒童發展研究協會(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的調查,單是因為洪水、颶風、乾旱、熱浪等自然災害而受苦的兒童,每年就高達1.75億,聯合國難民署近期統計也指出,全球因戰亂、天災流離失所人口,已達歷史新高的1億人。我們應該都同意,無論外在環境變化多麼劇烈,每個孩子都有免於恐懼、安穩成長的權利,或許生活安穩的我們很難體會統計數字之下代表的苦難,但它提醒我們更應該主動了解、伸出援手。

面對阿富汗多種因素構成的緊急特況,世界展望會除了發揮深耕阿富汗20多年的事工影響力,與聯合國糧食署合作從事緊急物資救援,也設立長期陪伴機構「街童中心」,為孩子們保留一片純真天地,可以盡情遊戲、學習,獲得心理及情緒上的支持。儘管離開後仍要面對殘酷的現實,但街童中心讓他們至少還能擁抱希望與夢想。


撐起孩子的未來:搶救疫情之下陷入生活危機的弱勢家庭
除了阿富汗,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造成國際原物料及糧食供應的緊縮,經濟、社會的劇烈衝擊是全球性的。回首觀察臺灣幾年間通貨膨脹的變化,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臺灣近三個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通膨率)已經超過3%,也讓弱勢家庭收入銳減、甚至發生斷炊的危機,這不只是多年來最糟糕的狀況,國內尋求家庭急難救助的需求也相較過去增加五倍之多,有約3200戶台灣世界展望會服務的特況家庭面臨物資、經濟等面向的迫切需求。
像是在台灣東部部落小鎮的小謙一家人,從父親阿宏五年前經歷職災,失去工作搬回部落後,就成為了世界展望會關心的特況家庭。當時為了「把孩子們帶大」的這個目標,爸爸阿宏依靠僅存的一隻手,在世界展望會的協助下搭建雞舍,依靠賣雞蛋、為觀光農場等店家代養雛雞的生意支撐著一家七口的生計來源。不過新冠疫情期間,因應部落自主防疫減少人流,代養雛雞的訂單銳減,再加上到外地送貨的染疫風險,讓小謙家一度陷入經濟困境。
面對這些因職災、疫情而生活困頓的弱勢家庭,世界展望會在第一時間張開雙臂提供扶助,撐起這些特況需求,不但安排社工員週期性的訪視給予關懷,評估特況家庭需求以提供相對應的物資扶助,例如白米、助學金等;也協助安排課後照顧、營養補充等社會資源連結,並協助阿宏修建雞舍、增進養殖技術。小謙也在世界展望會的陪伴之下日益茁壯,這讓阿宏找到迎向未來的希望,在某一次拜訪時,阿宏笑著對社工說:「全家人一起平安生活,又有展望會和許多人關心我們,就是福氣。」
讓孩子再次盼望明天,擁抱夢想
如今,全球已經漸漸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變動之中蘊藏的是重新開始的機會,無論是後疫情的新生活模式、還是世界經濟格局變化,人們都在找尋更加美好的明天。相較於衝突不斷的阿富汗或其他國家,社會相對穩定的我們更是幸運,許多國內的特況家庭也在世界展望會的陪伴之下日益茁壯,全家人攜手相伴一步步落實對美好未來的想像。無論是千里之外還是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孩子,都應當擁有成長、盼望未來,以及發展自己夢想的機會,這是世界展望會致力事工服務的初衷,也是希望透過特況救援獻給世界的祈禱與祝福。
立即伸出援手,搶救面臨人道危機的兒童!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 即刻救援動起來

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
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