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文藝復興和平》:「彈性」與「不透明」充滿魅力,提供歷史控一個充滿可能性的舞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桌遊《Pax Renaissance》中,你不僅在享受玩家互動帶來的回饋,也在享受彼此行動產生的副作用相互擦撞後產生的意外火花,這樣的遊戲機制讓人回味無窮。
文:Kuan
1519年,來自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在國王選舉中脫穎而出,成為擁有西班牙、奧地利與西屬美洲等廣大腹地的查理五世,早期「日不落帝國」的主人。
不過,在這場選戰中,查理棋逢敵手,比他年長六歲的法國國王法蘭索瓦一世來勢洶洶,那麼查理是靠什麼獲得選帝侯們的選票呢?其中一個答案可能比想像的更世俗:那就是比法蘭索瓦更深的口袋。在背後金援哈布斯堡家族的,正是富可敵國的德意志銀行家族——富格(Fugger)。
在貿易規模與金融體系日漸龐大的歐洲,富有的銀行家透過金援君王、地主、工業家或教會來換取利益(像是君王授予的特許狀),贊助藝術家創作許多偉大作品,同時也有意識地影響地緣政治的發展,就如同遊戲封面所明示的,他們就像統治階級背後的操盤手,試圖在這場歐洲大賽局中獲取最大利益。
在《Pax Renaissance》(文藝復興的和平)這款遊戲中,玩家要扮演的正是這些銀行鉅富,像是我們剛剛提到富格家族的雅各布・富格正是其中的主角之一,令人熟悉的角色還有另一款遊戲《輝煌的羅倫佐》中,羅倫佐的爺爺——科西莫・德・麥地奇。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過Pax系列的特色——玩家間的政治角力、機會主義與不透明的勝利條件,把這些特徵代入上述提到的背景,是不是覺得恰如其分呢?
玩家在遊戲中不會永遠「代表」任何國家,也不會「擁有」任何軍隊,而是在有利益時參與其中、利益用盡就找機會抽身,透過實際影響力(和金錢)來操控國際局勢,例如利用政變來掌握國家(也有更快的方式,學學快樂的奧地利人——結婚),確保自己在貿易航線上的優勢;或是派遣私掠船來擾動對手的經濟命脈。

而遊戲裡的四種不同結局,也代表整個歐洲在玩家們的影響之下將走向何方:海權至上的全球爭霸時代、封建制度崩壞後的絕對君權、宗教大一統的神權政治,或是穩健地走向文藝復興之路?
作為一個歷史主題的桌上遊戲,《Pax Renaissance》提供了歷史控們一個充滿可能性的舞台,神聖羅馬帝國守不住東界,讓鄂圖曼一統中歐?新教革命提早爆發,西歐遍地開花?君權式微,各國紛紛轉向共和政體?
這些看似瘋狂的平行宇宙都可能在遊戲中發生,而且是透過你我的行動來影響這些事件,這讓我在購入前,光看簡介就感到躍躍欲試。


貿易、國家與特許權
攤開《Pax Renaissance》的遊戲版圖,我們首先看見十個重要的勢力,分別是西邊的:英國、法國、葡萄牙、神聖羅馬帝國、阿拉貢與教宗國,以及東邊的匈牙利、拜占庭、鄂圖曼與馬木路克。
這十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軍隊、政體和信仰,在遊戲過程中,玩家有機會將這些勢力納入控制、廢黜君王實施共和,甚至可以開啟勢力之間的戰爭。在其他戰爭遊戲中,他們八成會是遊戲裡的主要角色,但在《Pax Renaissance》裡面,雖然依舊重要,但排不上首位。

讓我們再仔細看看版圖,地圖上有著連接東西方的數條貿易路線,每一條路線都會經過為數不等的國家,這幾條線是玩家的經濟來源。遊戲中唯一是玩家顏色的指示物(唯一「屬於」你的配件)叫作特許權,它會被放在國與國的邊界之間,當貿易商經過時你就能賺錢。
錢在遊戲裡是驅動一切的來源,打仗需要錢、投票(a.k.a 買票)也需要錢,更重要的是,錢能夠讓你購買卡片來建構自己的檯面上的行動引擎(Tableau Building),這正是遊戲的主要機制。


檯面構築(Tableau Building)
在檯面構築機制中,每名玩家會擁有一個稱為「檯面」的個人區域,它可能是一個圖版,或是一系列的卡片,你能夠使用檯面上的資源或是進行特別的行動,就像一個私人的控制面板。在遊戲的過程中,通常會花費行動或資源來增加、減少、強化你的檯面,檯面的品質往往關乎遊戲勝負。
檯面構築的經典作品有:《四季物語》(Seasons)、《殖民火星》(Terraforming Mars)、《銀河競逐》(Race for the Galaxy) 等等。
在遊戲過程裡,國與國雖然會互相戰爭,但更值得關注的應該是玩家間的經濟戰爭,既然錢就是最重要的資源,阻斷對手的經濟來源就是十分有效的戰術,例如說:玩家可以派遣私掠船來壓制對手,但要小心,私掠船並非效忠於玩家,只要玩家的檯面上有對應的行動就可以操控私掠船。
或是玩家可以封鎖貿易路線,遊戲中總共有三條西方貿易線、兩條東方貿易線,但同時只會各有一條是有效的路線,當你發現對手將資源挹注在某條路線上時,你可以透過特殊的卡片來改變貿易路線,一舉封鎖對方的收入。

殊途同歸與蝴蝶效應
從剛剛到現在,感覺玩家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簡直就像在玩電腦遊戲的《歐陸風雲》,對吧?在《Pax Renaissance》裡,「彈性」與「不透明」這兩個特性展現了這款遊戲最大的魅力,彈性是指:一個成功不一定只能靠特定的動作來實現,像是剛剛提到的,要殺死對手的特許權有許多不同方式。取得國家的控制權也有戰爭、政變、農民叛亂、結婚與投票等手段,這使得每一個回合,玩家都能找出方法來改變局勢,大大增加了策略的靈活度,這也使它變成一個難守易攻、難以保持現狀的遊戲。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