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攜手抗中,波音與空中巴士17年補貼爭議暫時劃上休止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歐雙邊關於航太工業的貿易戰早於2004年就已開始,起因為歐洲向空中巴士(Airbus)公司提供補貼。而拜登表示,為了改善並解決美歐關係長期的問題,現在是雙方放下爭議,共同專注於面對中國問題的時候。
編譯:吳宗宜
歐美放下陳年爭端,共同面對中國威脅
6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訪問歐盟總部,會晤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以及歐洲高峰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等人,雙方同意結束17年來的空中巴士與波音(Airbus-Boeing)爭端,擱置自身爭議以共同因應中國等新興的挑戰。
雙邊關於航太工業的貿易戰早於2004年就已開始,起因為歐洲向空中巴士(Airbus)公司提供補貼。
繼拜登在3月和歐盟達成臨時協議,暫停對包括飛機零件、葡萄酒、牽引機、烈酒、糖漿和起司在內的各種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後,本協議延續了前述協議的精神,繼續停止互徵上述領域的關稅。
拜登表示,「美國和歐盟都同意對相關產品互相停課關稅五年,我們的協議是為了確保我們的公司和工人能夠有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更重要的是,我們也達成協議,共同對抗中國不公平貿易/非市場行為所帶來的不公平優勢。美國和歐盟將找出具體合作方式,包括加強內外投資以及技術移轉等。美國和歐盟共同的價值,如公平競爭和決策透明等,將使民主世界的聯盟更加強大。」
拜登並表示,此協議解決了美歐關係長期的問題,現在則是雙方放下爭議,共同專注於面對中國問題的時候。
據《紐約時報》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中國區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S. Prasad)表示:「拜登政府顯然渴望緩和與傳統盟友的緊張關係,重新建立共同戰線,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隨著美國站出來重新領導G7集團,明顯西方主要經濟體正準備聯合起來,遏制中國不公平的貿易和經濟行為。」
這對歐洲各國來說將是一項微妙的任務,長期以來歐洲與中國有大量經貿往來,不像華盛頓逐漸地將北京視為主要競爭或軍事對手,但歐洲國家也開始明白,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曝露的野心、在國外濫用現行貿易制度,以及廣泛侵犯國內人權,都使其不能只視中國為單純的合作夥伴。
如今歐盟將中國定位為經濟的競爭者和體制性的對手,不再像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長期以來所主張,繼續認為貿易和接觸將帶來政治和諧。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美歐雙方已同意將暫停關稅的期限延長五年,以共同應對中國在飛航領域的、尤其是來自國營企業的大量投資。
「在與盟友並肩作戰合作時,我們是最強大的。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在這個領域建立新合作關係,讓我們的企業員工就能夠在更公平的環境中競爭。」
過去波音和空巴兩公司寡佔了全球龐大的飛機市場,如今他們面臨著來自中國的嚴峻挑戰。在中國官方的大力贊助下,中國商用飛機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在2017年首度公開試飛,此後迅速成為飛機製造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此外,中國飛航公司都是國營事業,中國政府可以命令其購買國產飛機,這將大量壓縮波音和空巴的市場。
據《BBC》報導指出,空巴執行長福里(Guillaume Faury)早已暗示,未來十年飛機市場的雙頭壟斷可能變成三頭壟斷;因此,當他們現在面對共同的對手時,浪費精力在昨日的戰鬥中是沒有意義的。兩家公司的結盟是更廣泛的美歐關係縮影,即面對中國增長的經濟實力威脅和與俄羅斯日益緊繃的關係,人們似乎意識到美歐需要重新鞏固舊時的盟友。
對此戴琪指出,美國和歐盟將合作去面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非市場行為,以反映雙方在高標準、公平貿易上的堅持。
「近20年來,我們一直殺紅了眼,但在我們打這場仗的同時,別國也趁機發展了自己的產業,而我們一直忙著對付彼此而沒注意到。」
但她也警告,該協議對歐盟向空巴提供的補貼設定了上限,若歐盟的補貼越過紅線,美國將重新對該公司開徵數十億美元的關稅。「只要歐盟對空巴的補貼符合該協議,美國將繼續暫停課稅,如果歐盟的已使美國廠商無法公平競爭,美國將保留重新啟動關稅的政策靈活性。」

從關係低谷緩步回溫
美歐貿易爭端在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加劇,導致一系列與飛機生產無關的公司被兩方報復性的加徵關稅,從法國釀酒商、德國餅乾烘焙商到美國烈酒生產商等均受其害,雙方貿易關係在2019年達到低谷。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裁定歐盟沒有遵守其對空中巴士的補貼裁決後,美國2019年對歐洲出口產品課徵了高達75億美元的關稅,WTO在2020年11月裁定美國向波音公司提供的補貼為非法後,歐盟隨即向美國輸歐產品課徵高達40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作為報復。
2021年3月拜登上任後,雙方同意暫停徵收關稅,協議從3月11日開始,為期4個月,因此雙方的新協議將於7月11日正式生效。
在與拜登於今日的會議取得共識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賴恩表示,「確實開啟了我們關係的新篇章,經過17年的飛航爭端,我們從訴訟轉向合作。」
儘管兩國在貿易爭端上取得了突破,但該協議並未完全結束川普時期雙方的貿易爭端。川普政府曾在2018年6月以國安風險為由,對歐洲的鋼和鋁分別加徵25%和10%關稅,此舉激怒了歐洲國家,認為此舉既傷害歐洲生產商,又增加了美國公司進口鋼鐵的成本。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