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全球化專業分工不再,英特爾將設立「晶圓代工廠」,劍指台積電

全球化專業分工不再,英特爾將設立「晶圓代工廠」,劍指台積電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半導體產業已經發生改變,由過去全球專業分工的模式,轉變為以「國家」為主的策略。英特爾受到美國支持,將在本土打造屬於美國自己的半導體製造工廠,並且開拓晶圓代工的業務。

英特爾(Intel)執行長Pat Gelsinger出席《CNBC》舉辦的Evolve會議表示,半導體業未來10年將會不斷成長,而英特爾的「晶圓代工廠」計劃將於今(2021)年年底前宣布落腳在美國或歐洲。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全球化專業分工的時代已經改變,過去由成本為主要考量的戰略,轉變為以國家利益為優先的態勢越來越底定,未來台積電將在地緣政治中,取得平衡結合各國的科技所長,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半導體未來10年不斷成長 英特爾將設立「晶圓代工廠」

昨日在《CNBC》舉辦的Evolve會議上,高通(Qualcomm)執行長Cristiano Amon與英特爾(Intel)執行長Pat Gelsinger,一起出席本次會議。

會議中,Pat Gelsinger指出,英特爾為了取得半導體產業的優勢,計劃斥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立一家晶片製造廠,強調半導體業未來10年將會不斷成長。

Pat Gelsinger說明,就算目前全球晶圓短缺狀況解除,英特爾目前擘劃新廠所生產的晶片,依然能夠取得優勢,並且滿足未來強勁的半導體需求。

會議中,Pat Gelsinger談到,除了生產自家晶片外,也進一步提及替他人晶圓代工的計劃,強調英特爾將在今年年底前宣布,這座晶圓代工廠將落腳在美國還是歐洲。

另一方面,高通公司執行長Cristiano Amon談到,雖然英特爾和高通是競爭對手,但是兩家半導體公司仍可以在其他領域合作,例如:高通所製造連接到5G網路的晶圓,以及英特爾主要製造提供基礎計算能力的中央處理器。

同時,兩家公司也在密切關注,競爭對手輝達(NVIDIA)以400億美元從軟銀手中收購Arm(半導體設計公司)的交易

《CNBC》報導,Arm技術對高通公司尤其重要,因為此技術將影響到5G智慧手機的低功耗微處理器,這關鍵技術決定了運算效率。

若輝達(NVIDIA)和Arm的這筆交易成功,將使許多半導體公司開始擔心,未來若要使用這種低功耗微處理器,則必須從競爭對手那申請智慧財產權的許可,否則在歐洲將面臨被制衡的挑戰。

全球化分工不再 半導體業成為國家戰略產業

《關鍵評論網》訪談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過去英特爾也曾經營晶圓代工的業務,但因客戶有限,且不堪虧損後,退出晶圓代工市場。

不過,劉佩真強調,這幾年半導體產業將會變得不太一樣,在川普政府之前,半導體業多以全球化專業分工的模式進行,降低人力及其它層面的成本達到集團最大利益,因此在供應鏈分配上,先進國家皆尋找員工薪資低於全球水準或建廠成本較低區域進行佈局。

但自從川普政府後,半導體、稀土等成為戰略物資的態勢已經很明顯,到了疫情後拜登政府上台,更是確立了這種走向。

劉佩真說,本次英特爾宣稱要設立晶圓代工廠,某種程度上,是受到美國政府鞭策和支持,也可以想像,未來各家半導體公司,如美光(Micron)、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都有可能加入到以國家為主的戰略之中。

劉佩真強調,就台灣來說,台積電無論是先進製程還是成熟製程,都位於領先地位,因此面對英特爾的競爭和整體情勢轉變,並不需要過度害怕。

另一方面,由於英特爾的半導體製程還是可能受到遞延,目前仍然必須委託台積電幫忙代工。她說,各家公司若是搶不到台積電的代工產能,才會尋求第二順位的代工廠,因此無論如何台積電仍然具有優勢。

劉佩真說明,未來半導體製造,不會再是誰比誰便宜的模式,而是各國開始打造完整的本土供應鏈,透過各種科技合作、產業互補等方式進行策略聯盟。

她表示,日後各國將會邀請半導體產業中,無論是材料還是製造的領導廠商,到各國當地設廠。台積電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也正是因為地緣政治的壓力,所以台積電必須回應各國訴求,在此同時也應該利用關係槓桿,試圖結合他國技術強項,一起合作才能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