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教育「豬隊友」:與貧困家庭拉扯的老師,如何不讓孩子陷入負向循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貧困家長需要協助,但老師的後盾在哪裡?若我們真切期待教育可以翻轉貧困與弱勢,就必須為老師撐出改變的空間。
文:黃愉婷
Right Plus編按:
「關係者的距離」是Right Plus 多多益善與「貧窮人的台北」合作的特輯。從2019年的「貧窮人的台北系列報導」到2020年初的「制度傷人」專題,我們持續關注貧窮的結構性成因,與貧窮者的多元樣貌。
這次的主題,是針對貧窮者身邊的「重要關係人」展開系列訪談。我們前後訪問了15人,包括老師、里長、警察與法官,每人深談2.5至5.5小時。每個受訪者雖不足以作為其自身職類的全體代表,仍可從中窺見跨領域的普遍思維。
這些重要關係人所做的決定與付出的努力,經常左右貧困者的人生──如果家庭出狀況的孩子能遇到一個用心的老師,無依的長者能遇到願意協助的里長、精神障礙者能遇上懂得寬待的警察、貧弱的犯罪者能遇到願意在體制中理解他的法官,一切很可能變得不一樣。
重要關係人需要理解貧窮,也需要被社會理解。因為同理心的養成與行動的空間,都需要公眾支持。他們眼中的貧窮樣態也很不同,那使他們做出來的決定經常無法被眾人接受。但難以解釋的行動與真實的心聲,往往才是對話的起點。
(本專題由「貧窮人的台北」部分支持,Right Plus獨立報導。所有內容皆經受訪者確認並未曲解原意,文中個案也已適當去識別化。如有雷同,純屬眾生百態。)
貧困的家長的確也需要協助。但如果我幫助你,卻每次都傷害到自己,我還要去做嗎?我也有自己的底線。
──國小特教老師郭郭
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工作遠遠不只教書,他們還得透過各種方式與技巧,來確認學生能不能安然留在學校系統內,畢竟學生要偏離常軌很容易,但要他回歸正軌,得花費很多很多能量。
這裡所說的「正軌」,並非指成績蒸蒸日上,或者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而是對「未來」有感。在國中擔任理化導師三年的緯翔(化名)就說:「沒有安全感、自信心低落的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圖像。反之,孩子若能在學習過程中累積成就感,比較容易產生正向循環。」
正向循環與成功經驗,未必取決於貧富
創造正向循環未必取決於家長的學歷或是貧富,而是和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高度相關,緯翔進一步解釋:「我們班有一位家境清寒的孩子,爸爸因為重病無法工作,媽媽倚賴每月2萬多的作業員收入獨自養家。這位媽媽縱使忙碌、生活不是很好過,仍然密切關注孩子的感受,也會讓孩子參加收費比較便宜的補習班。」
這個孩子因此能夠穩定學習、顧好成績,且爭取獎學金,「有了這樣的報酬與成就感,學生就會繼續往正向循環去。」在國中任教11年的英文導師庭容(化名)也說:「如果家長選擇放棄或漠不關心,這些習得無助的孩子,任何課業與成就都跟不上,很容易一步步陷入負向循環,甚至複製上一代的貧窮。」
「成功經驗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庭容娓娓道來自己對「成功」的看法:「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它是相對的,我可能會為學生降低標準來讓他擁有成功經驗。例如他考58分,我會勉勵他下次嘗試拿下60分,而非責備他為什麼考不到90分。」
「我班上也有個學生,他爸媽不知道是因為忙於工作,還是沒有責任感,常常放任不管他,他也因此毫無人生目標,三天兩頭不來上課。」庭容注意到這個學生對學科沒有興趣,乾脆改請他來學校和同學一起完成教室佈置。
「學校拉哩拉雜的活動還是很有用的,我跟他說:『班上需要你。』他後來開始找到目標和歸屬感,就比較常來學校了。」
有時候,不只為了協助學生追求成功經驗,也為了讓學生得到未來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老師必須板起臉孔,並期望孩子不管在哪裡都能貫徹所學。
像是在國小特教班任教三年半的郭郭(化名),就得為班上多元障別的特殊生建立嚴格的規範:「我們班上特殊生的認知能力沒有很好,一件事情可能要學很多遍,我們會特別要求他們先穩定情緒,然後才能談學習。」郭郭說。
有些老師可能會認為不需要這麼嚴厲,但是對郭郭來說,每個學生終有一天都要離開學校這把保護傘,甚至班上有些具備工作能力的學生,未來也許能進入庇護工場或小作所上班,穩定的情緒在工作場域非常重要,陪伴他們養成學科以外的「軟實力」,一輩子都用得上。

誰是教育「豬隊友」?從理解到同理的鴻溝
然而,對現在家長來說,孩子各個都是掌心上的脆弱寶貝,疼愛呵護都來不及了,對待孩子的方式常有落差,甚至老師好不容易在學校為孩子建立起來的生活常規,回到家就通通打回原形。
郭郭曾為班上一名家中發生緊急狀況的學生申請到數萬元的急難救助金,希望這個沒有收入與積蓄的家庭,可以暫時度過難關。但一拿到補助款,學生的媽媽卻優先購買高單價的巧克力給孩子吃,甚至沒有預留即將要繳納的房租。這對平日東奔西走、嚴格減少特殊生攝取甜食的郭郭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郭郭並非不理解媽媽疼愛孩子的用意,她更明白,怎麼花錢是每個人的自由,其實與貧富無關,「但是她買的是高價位的巧克力,且甜食對特殊生有害,吃了之後容易讓他們過於興奮、難以控制自己,到學校後情緒容易失控,對任何形式的學習都毫無幫助。」她無奈的說。
事實上,對貧窮者來說,吃完這一餐,常常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或者必須馬上再辛苦勞動,否則就會斷糧,甚至早已長期背負巨額債務。「未來」對貧窮者來說很渺茫,也因為常看不見明天,又過久了捉襟見肘的日子,像巧克力這種素日裡沒有餘裕購買的快樂,此時顯得特別珍貴。
郭郭說她理解這件事,但這依然極度耗損第一線工作者。她舉例,自己另外有一位重度腦性麻痺的學生,因為家庭疏於照顧而嚴重營養不良,已經二年級了還只有14公斤,「我的食指和大姆指圈起來,可以握住他的大腿。」
郭郭解釋,他的父母因故雙雙入獄,將孩子交給年邁的親屬照顧,出獄後還是不回家,聲稱在外地租房打零工,卻每月挪用孩子三萬多的補助,並任由孩子常常沒洗澡。
不僅如此,照顧孩子的年邁親屬還時常嫌孩子的鼻胃管麻煩而擅自拔除,「我們常因此三、五天就要帶孩子回醫院處理,並三番兩次交代不要再拔掉鼻胃管,否則孩子很可能發生難以挽回的後果,但他們仍愛理不理。」郭郭坦言對孩子的家長很失望。
郭郭原本以為,長年關注貧窮議題的自己,理應比一般人更能理解身邊這些家長,「但實際遇到後,還是很難完全同理。當孩子的爸媽又做出糟糕的決定,而且會影響孩子的生活時,我會非常生氣。」郭郭口中的「生氣」說得冷靜,卻彷彿一把重重的錘子,敲擊出響亮的憤怒。
「作為老師,我是孩子的『重要他人』,這個人活生生的在我面前,我必須挺身維護他的權益,有時候真的沒辦法同理家長的選擇。」郭郭說,如果孩子因為家長的選擇往不好的地方去,會希望他們回來「對的地方」,「如果沒有,我會很挫折,但我仍然尊重。」郭郭坦然面對心裡的矛盾,承認要從同理走到接受還是有段距離。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