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斯里蘭卡史上最大海洋浩劫:貨輪起火導致化學製品落海燃燒,數以噸計的塑膠顆粒沖上海岸

斯里蘭卡史上最大海洋浩劫:貨輪起火導致化學製品落海燃燒,數以噸計的塑膠顆粒沖上海岸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貨輪起火後,有數以噸計的塑膠顆粒(用來製作塑膠加工品的「聚乙烯顆粒」)被沖至斯里蘭卡海岸上,當局也發布禁漁令,因為塑膠顆粒嚴重破壞當地海洋生態,斯里蘭卡稱這是該國史上最嚴重的海洋災難。

編譯:吳宗宜

火燒船引來斯里蘭卡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汙染

5月15日,新加坡籍的化學貨輪珍珠號(MV X-Press),從印度古吉拉特邦前往斯里蘭卡可倫坡(Colombo)的途中,在斯里蘭卡內貢博海岸(Negombo)10公里處因不明原因起火,船上1500個貨櫃落海,這些貨櫃裝有卡達等國運出來的25噸硝酸、氫氧化鈉、潤滑劑和其他化學製品,傾倒後在海上混合並燃燒殆盡,火勢一直持續到5月31日才成功撲滅。

數以噸計的塑膠顆粒(用來製作塑膠加工品的「聚乙烯顆粒」)則被沖至著名的旅遊勝地內貢博海岸上,當局也發布禁漁令。因為塑膠顆粒嚴重破壞當地海洋生態,斯里蘭卡稱這是該國史上最嚴重的海洋災難。

斯里蘭卡警方將對該船的25名船員進行偵訊,警方發言人羅哈納(Ajith Rohana)告訴《法新社》:「船長和船員目前正進行隔離檢疫,但衛生局告訴我們可以提訊;另外我們已將船隻的碎片殘骸和受污染的海水樣本送驗。」

斯國警方認為火災的起因,是5月11日船上裝載的硝酸貨櫃不明外洩所引起的,而船員很可能早已知道此事卻沒有通報。

擁有這艘船的新加坡公司「X-Press Shipping」,證實船員確實知道有化學物質洩漏,但表示在大火發生前,卡達或印度都拒絕允許他們入境。

斯里蘭卡海事環境保護局(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uthority)局長拉罕達伯拉(Dharshani Lahandapura)表示,如果當初船員們在進入斯里蘭卡水域之前卸下漏液的箱子,或是掉頭回港,便能避免今天的情況。火災發生時,這艘船載有278噸船用燃油和50噸船用柴油,現在這些油汙隨著季風的吹拂已經飄到了內貢博海岸,而且現在珍珠號的部分船身還漂流在海上,如果油箱破裂,船油可能會流出。

拉罕達伯拉說,「考量目前強烈的季風和波濤洶湧的海面,我們不可能在船舶周圍放置圍欄來控制油洩漏,我們只能清理海灘,而清理工作需要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才會結束。」

火勢被控制住後,該船留下了長達40公里長的漏油,數十億計的塑膠粒也被沖上海灘。

拉罕達伯拉說他的團隊在前一日幾乎已把海灘淨空,但隔日就迅速又被塑膠粒所覆蓋。「這就像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看不到盡頭。我們清除了所有塑膠粒,結果一夜之間更多的塑膠粒被海浪沖上岸。」

一名領導淨灘的官員說,許多塑料和燒焦的碎片有60公分長,內貢博海岸從未發生如此慘烈的情況。2004年12月的南亞大海嘯摧毀了該島的大部分海岸線,估計造成3萬1000人死亡,但也僅有部分沿海基礎設施損壞,這次意外帶來的損失可能更勝海嘯。

斯里蘭卡海洋保護局表示,這艘船隻燃燒的塑膠垃圾,可能是斯里蘭卡歷史上最嚴重的海灘與海洋污染,造成多年的生態破壞。環保主義者培拉(Ajantha Perera)博士告訴《BBC》,沉船是最糟糕的情況,會讓所有的危險化學物品、硝酸和船上的油沉到海底,摧毀整個海底生態。

當局已宣布禁止漁民進入內貢博方圓80公里的海域,該區域目前都覆滿了聚乙烯顆粒。區域漁業聯盟負責人警告,該事件可能對漁業造成致命打擊。「我們不能出海,這意味著我們無法謀生。」

該地區的羅馬天主教神父阿斯卡洛(Sujeewa Athukorale)告訴《法新社》,他教區大多數的民眾都是漁民,他們很有可能陷入貧困,並希望政府補助這些受牽連的災民:「他們迫切的需要被允許重返大海,僅在我的教區就有4500個依賴漁業維生的家庭。」由於海洋大幅被汙染,人們對海鮮的需求可能會減少,進一步衝擊漁民的生計。

對此,斯里蘭卡漁業部長維熱色克拉(Kanchana Wijesekera)表示,政府將賠償漁民的預期損失,並向新加坡公司求償1700萬美元。

AP_21147329976247
斯里蘭卡海灘遍布塑膠顆粒|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汙染禍害延年

海灘上的油汙不是最致命的,眼下最嚴重的問題是數十億的塑膠粒被沖進海洋,以及斯里蘭卡西部其他城鎮的海岸;還有數百噸目前仍密封在將沉沒的船體中的船用燃油,也可能洩漏。

環保主義者古納瓦納德納(Jagath Gunawarnadena)教授告訴《BBC》,這些塑膠粒的危險在於它們漂浮各處,並終將在海中分解,這意味著將會釋放出大量對海洋生物有害的塑膠微粒,而人們也將藉由吃魚攝取進體內。

當地社區也面臨毀滅性的後果,漁民一夜之間失去了生計,並可能在未來幾年都不會回復。30歲的漁民費南多(Lakshan Fernando)告訴《法新社》,人們擔心塑料垃圾會破壞紅樹林、淺水中的珊瑚等魚群的棲息地。「沒有人能明確預測這些污染帶來的影響會持續多久,這可能需要幾年或幾十年的時間,但與此同時,我們的生計怎麼辦?」

漁民羅德里戈(Denish Rodrigo)也告訴《BBC》,「我們是全職的漁民,我們每天都出海,我們只有出海才能賺點錢,否則我們全家都會餓死。」

雖然政府期待新加坡船東提供賠償和保險金,但當地人對此不太樂觀,漁民協會告訴《BBC》,他們迫切需要幫助,該協會會長、漁民法南多(Densil Fernando)表示,「不僅是我們,其他漁業相關的行業也深受影響,他們提供我們漁網、發動機、船隻、石油,還有船夫及其他數以千計的其他相關工作都和漁業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