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加強對數十家互聯網公司「反壟斷」審查,個人數據應被視為「國家資產」

中共加強對數十家互聯網公司「反壟斷」審查,個人數據應被視為「國家資產」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去年馬雲旗下螞蟻集團被官方中止公開募資後,因反壟斷又遭重罰790億元後,共有34家科技公司爭先恐後地發出聲明,積極配合調查。近日中國當局結合反壟斷監管機構、網上警察和稅務人員等,對其中某些公司進行突擊,而目前哪些公司遭罰還尚未明朗。

隨著中國科技巨頭日益壯大,在去(2020)年馬雲旗下螞蟻集團遭官方因為反壟斷重罰790億元後,共有34家科技公司爭先恐後地發出聲明,積極表態遵守規定,強調絕對配合調查。近日內又傳出中國當局聯合數個監管機構,對數十家互聯網公司進行突擊調查,而目前哪些公司遭罰還尚未明朗。專家強調中國當局將個人數據視為國家資產的思維和西方國家完全不同。

繼馬雲遭到整改後 中國又強化對科技業「反壟斷」的壓力

繼螞蟻集團先被中止首次公開募股(IPO)又遭重罰790億元後,隨即中國34家網路科技公司表態支持監管單位調查。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監管機構再加強對國內數十家互聯網公司,進行反壟斷法的審查。近日,反壟斷監管機構、網上警察和稅務人員等,相關政府機關對一些公司進行了突擊調查。

現場檢查中,稽查人員訊問了公司主管,且下載了合約、財務記錄以及電子郵件等。

知情人士說,介入調查的機構,包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國家稅務總局,而這幾週調查行動,僅僅是監管審查的一部分。日前,在北京當局打擊馬雲後,中國網路科技公司爭先恐後地遵守規定。

Herbert Smith Freehills駐北京律師James Gong表示,隨著新的監管壓力,科技公司間的競爭可以面臨轉變,後續不能再以單純的商業角度看待。

知情人士對《華爾街日報》說明,這34家公司業務領域包括:短視頻、社群平台以及外賣公司等,而中國社群媒體巨頭騰訊也在其中。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哪一家將受到中國裁罰。

面對外界質疑,騰訊拒絕評論,中國當局也未針對此事有任何聲明。

不過,有業內高層人士、投資人則表明,這些審查行動,對這些公司來說,是利大於弊。因為這是一個機會,讓這些公司能夠和官方解決問題,免得日後成為打擊目標,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未來監管科技公司 控制數據留在中國成首要任務

《華爾街日報》作者Lingling Wei表示,早在2012年時,習近平首次考察企業就來到了騰訊,當時他說,中國科技公司收集的大量個人數據,給他的執政帶來了一個機會,也構成了一個挑戰,並認為這些數據將會對中國政府有用。

隨著中國科技公司日益壯大,習近平擔心科技巨頭可能會利用這些個人數據,建立起一個不受控的公司,影響共產黨和國家的權力中心,而這種憂慮導致習近平在去年整改馬雲旗下的螞蟻集團,

這種監管壓力從本土企業,蔓延到了在中國經營的外國公司上,中國當局要求外國公司保留中國客戶的數據,不能外洩到其他國家,以便中國政府能對這些數據有更大的監管能力。

Lingling Wei強調,西方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抱怨這種「數據本地化」要求,因為可能扼殺公司創新,或者讓中國有機會竊取數據。日前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就被迫承諾,將會在中國建立數據保存中心,也保證銷售的汽車數據,會一直留存在中國境內。

根據參與決策的人士稱,中國採取的這些行動,傳達出來的訊息是民營部門積累的數據,應該要被當作為一種國家資產,因此可以根據政府需求而加以利用或予以限制。

現任中國全國人大代表李禮輝曾表示,站在國家的角度,必須加強數據反壟斷。他說,未來中國將建立一個集中統一的公共數據庫以支持數位經濟發展。

所以在可見的未來,個人數據將成為中國的監管重點,也代表著以美國為首的網路科技公司,更無法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逐步抓緊本土網路科技公司,同時也進一步擴張政府的管制能力。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