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依法治國」的迷思》推薦序:從法律角度掀開新加坡法治面紗,說明法律是如何為政治服務

《「依法治國」的迷思》推薦序:從法律角度掀開新加坡法治面紗,說明法律是如何為政治服務
Photo Credit: corbisimage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書中討論了五個新加坡著名法案,通過詳細的史料分析,作者細緻地解釋了五個法案立法的過程,考察了立法的社會背景。為了說明法治是如何成為依法治理的,即法律是為了政治目的服務,作者的經驗證據主要來自於兩種材料,第一種也是最重要的材料,是主要國家領導者(主要是李光耀)的論述。

文:李鎮邦(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兩年前因為工作的關係,從美國搬到新加坡。在美國待了十年之後,一下飛機坐在車上的第一個感受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秩序感。秩序感來自於幾個方面,第一是修築得非常完善的公路,你看不到破損的分隔島與鏽蝕的欄杆;在美國,即使是第三大城的芝加哥,公路與鐵路的破舊程度是沒有親身看過的人難以想像的。

秩序感的第二來源是,整齊與乾淨的建築。相較於台北市東區為人詬病的灰黑色建築牆面,即使在多雨潮濕的赤道,新加坡建築乾淨的程度仍叫人吃驚。此外,與東京和香港等大城市相比,新加坡的街道上看不到任何的海報與標語。即使未曾受過社會、科學訓練的人也能直觀的感受到在這覆蓋整個城市整齊秩序背後的巨大力量,這個巨大力量社會科學家稱之為國家。

關於國家建構

國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核心對象之一。對於如何研究國家,不同學科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取向。有些學科如國際關係將國家當作是一個整體,研究國家與國家的行為;有些學科如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國家內部的組成和運作原則,比較不同國家結構的形成;還有些學科如政治學,將國家視為一個系統,研究系統與系統變數間的關係。不論是哪一個學科,研究國家的學者都面對了一個特別的挑戰,即國家對於研究的抗拒。

著名英國歷史社會學者菲利普・亞伯拉罕(Philip Abrams)在他廣為被引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國家研究的這個性質,他認為所有研究國家的人都會碰上一道布幕(veil),這道布幕不僅阻擋了外人理解國家最核心的機密與運作,也導引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因此所有的國家研究都面臨了卡夫卡小說《城堡》中主人翁的命運,徬徨在外,不得其門而入,偶爾發現的一些訊息卻可能是城堡主人故意留下的假訊息。不僅威權國家存在著布幕,對民主國家的研究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韋伯式的官僚體制保護國家機密免於外洩,國家的內容則由知識份子守護。

解構新加坡模式

研究新加坡國家與新加坡體制的人雖然不算多但也不少,具備洞察力的深刻研究並不那麼多,原因在於過去研究者作為國家教育與研究體制的一部分,對新加坡的研究往往是在政府有意識的引導下資助的研究,呈現的是新加坡國家希望外界看到的那一部分。這種傾向一直到2000年後才逐漸轉變,當星國政府面對1998年金融危機之後最大的經濟衰退,果斷地加大全球化的程度,將原本以教育為主的大學改為面向國際的研究型大學,對星國的研究開始進入新的一個階段。然而國家對學術研究的干擾依舊存在,這使得真正最具洞察力的研究往往出自於一種特殊身份群體的研究者,即新加坡出身的本地菁英學者。相較於非本地學者,這群研究者成長於星國特殊的政治文化中,使得他們對於國家力量有深刻的認識,同時他們的菁英背景也賦予他們外國學者沒有的、與國家主流論述抗衡的力量,這些是外國學者從事新加坡研究時不具備的優勢。

2u405dzlicisc3c6h9jn1wsnb6qozq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依法治國」的迷思——新加坡國家威權法治史》的書寫背景

喬西・拉賈(Jothie Rajah)的《「依法治國」的迷思》(Authoritarian Rule of Law)這本書正是提供了外人揭開一道關於新加坡國家布幕的機會,這本書從法律的角度掀開了新加坡法治的面紗。作者喬西・拉賈出身於法律世家,她的父親K. S. Rajah在1950年代從檳城來到同為英國海峽殖民地的新加坡,半工半讀從當時還稱之為新加坡大學(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前身)取得了法律學位,開始了漫長的法律生涯,在1990年代退休之後被總統提名,成為新加坡最高法院司法委員(Judicial Commissioner),地位相當於最高法院法官。與父親一樣,作者在1980年代初期就讀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律系,在從事法律工作二十幾年後,從澳洲墨爾本大學法學院拿到了法律博士學位,本書是從作者的博士論文改寫而來。

除此之外,作者的另一個身份提供了閱讀此書時的一個觀察重點:作者的前夫尚穆根(K. Shanmugam)是新加坡政壇赫赫有名的三朝重臣。與作者一樣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律系,在1988年不到三十歲就被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提拔成為國會議員,在1998年以38歲的年紀成為星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資深律師(Senior Counsel)。經歷過李光耀總理生涯的晚期與第二任總理吳作棟時期後,尚穆根以資深政治家的身份繼續被李顯龍委以重任,在2008年擔任了法務部長(Ministry of Law),又在2012年接任了堪稱為第一部的內政部長(Ministry of Home Affairs)。雖然中文翻譯為內政部,但星國內政部的主要職責與美國的國土安全部更為接近,它是《國家安全法》(Internal Security Act)的執行機構,執行《國安法》授予的種種權力,主要的任務是找出國家的敵人,維護國家的秩序。2015年之後尚穆根同時身兼內政與律政兩大部,掌控國家安全與法律。

RTX1POT7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新加坡內政部長尚穆根。

當前夫作為國家秩序的捍衛者,透過法律與潛在的敵人對抗時,作者則指出了在這看似正常的法律秩序背後的國家力量操控。雖然本書並不是本民族誌,也並未使用訪談方法,作者的法律和家庭背景大大地提高了本書內容的可信度與資料的豐富性,使得這本廣泛被認為是批評星國法治的書具有堅實的證據和論點。正因如此,當其前夫尚穆根被記者問到對於此書的看法時,據說他只回答了「我沒有看過」,而不是強硬地反駁本書的論點。

《「依法治國」的迷思》之主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