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塊兩三事:雞塊是大學教授造福人群的發明,而且比你我都早征服宇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雞塊」數十年來是風靡大人小孩的速食產品,近期麥當勞與BTS推出的聯名雞塊套餐更是引發熱議。然而,你知道雞塊是由大學教授發明的嗎?
麥克雞塊和「防彈少年團」(BTS)的聯名活動帶來各國麥當勞的購買潮。然而,你知道手中這一塊塊油炸雞肉其實是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教授發明的嗎?雞塊至今已經有超過40年的歷史,儘管曾經引發不少食安爭議,仍不減這項偉大的發明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你口中的雞塊,是康乃爾大學的教授發明的!
雞塊的發明者是康乃爾大學前家禽與食品科學教授羅伯特・貝克(Robert C. Baker),貝克教授一生發明了數十種與雞肉有關的食品,包含雞塊、火雞火腿、雞肉熱狗,以及在美國著名的康乃爾雞肉BBQ醬料。
根據美國雜誌《Mental Floss》的報導,二次大戰後,因為雞肉通常以整隻雞的形式出售,運輸與保存不易,因此美國人對家禽的需求劇烈下降。然而,貝克教授研發了一種方法,把雞肉去皮後磨成泥、裹上雞蛋糊,然後做冷凍處理,並且讓這種「雞塊」能夠在冷凍後油炸食用。
除此之外,貝克教授與當時的康乃爾大學食品科學助理教授Joseph Hotchkiss,也致力於開發真空包裝,以改善雞肉的運輸過程。隨後,當時的美國養雞大亨Frank Perdue實現了這種運輸過程,該技術也一路沿用至今。
雞塊最初在美國當地的雜貨店販售時,幾乎是一炮而紅,每週能賣出200盒的雞塊。但貝克教授並沒有替這項新發明申請專利,而是以論文形式發表,還把內容寄給各地的家禽公司和食品科學家。人類學家Steve Striffle指出,「產業的領頭羊很快地就意識到,利潤不會來自生產更多的雞肉,而是透過對雞肉做更多的事情,例如,對雞肉做進一步的加工。」
麥克雞塊的起源
《Mental Floss》指出,沒有證據顯示麥當勞的創辦人雷・克洛克(Ray Kroc)曾經閱讀貝克教授的這份雞塊製程報告,但這名速食巨頭很顯然也想推出一種方便、美味的雞肉食品。於是,克洛克尋求肉品供應商的協助,改善雞肉處理的自動化流程;同時,也聯繫了以炸魚柳條產品聞名的「Gorton’s」,為這些一口大小的雞肉製作麵糊。
最後,麥當勞在1981年推出了新產品「麥克雞塊」(Chicken McNuggets),這項史上最成功的速食產品,至今仍佔麥當勞營業額的10%左右。
傳雞塊由「粉紅色大蛇」製成,麥當勞公布製程反駁
隨著食品安全的意識提升,速食業者首當其衝成為檢視的標的。根據《CNN》的報導,2003年8月有兩名女孩的父母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認為麥當勞販售的食品脂肪、鹽分、糖分的含量都很高,主張麥當勞要為女孩的肥胖、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和膽固醇升高負責。此前,由於麥當勞沒有明確地說明原料,因此女孩的父親原本相信麥當勞的食品有益孩子的健康。
儘管當時紐約聯邦法院法官羅伯・史威特(Robert Sweet)駁回了這項訴訟案,但他在判決書中指出:「麥克雞塊不只是鍋子裡的炸雞而已,他是由家庭料理不會用到的許多成分,所製造出的怪物。」隨後,麥當勞針對熱量更改了雞塊的配方,並使用雞胸肉來製作雞塊。
2012年,一段影片再次掀起了麥克雞塊的原料風波。影片的主持人提到,麥克雞塊是由像「粉紅色大蛇」一樣的條狀物做成,這種組合肉是由雞骨、雞皮、脂肪、內臟與血管膽等組織製成,為了改善它詭異的顏色,最後還會被染色處理。

加拿大的麥當勞在2014年則發布了一則影片反駁這樣的的說法,該影片帶觀眾進入了製作麥克雞塊的工廠,可見全雞以人工切出雞胸肉,並在機器中加入調味料和雞皮,絞成組合肉。這種組合肉看起來就像尋常的雞絞肉,帶著淡淡的橘粉色,之後被放入機器成型,裹上麵糊、初步油炸後,進行包裝、冷凍才出廠。
台灣麥克雞塊和美國配方不同
然而,在全球不同市場的雞塊都會採用不同的配方,台灣麥當勞的麥克雞塊是旗下擁有「紅龍食品」的肉品加工大廠「碁富食品」生產。
根據《食力》的報導,台灣麥克雞塊的主原料是去皮雞胸肉和雞腿肉,雞肉漿團調味完成後添加雞皮及調味料,並加工成球型、靴型、骨頭型及鈴鐺型等4種方便拿取的形狀,隨後裹上麵糊油炸出廠。
此外,《食力》也指出,一般市售雞塊還會加入數種食品添加物,增添口味及口感。包含增加黏稠度的食用澱粉、作為接著劑的大豆蛋白粉、小麥蛋白粉或乳清蛋白,這些添加物除了幫助黏著外,還可以增加固形物的含量,除了口感更好、也能降低成本。
雞塊的奇聞軼事:雞塊比你還早當上太空人
雞塊多年來的眾多爭議,也幾乎不減人們對這種油炸組合雞肉產品的熱愛。
根據《BBC》的報導,一名美國青少年Carter Wilkerson在推特上詢問美國連鎖速食店「Wendy’s」,他的貼文需要獲得幾次轉發,才能夠得到一年的免費雞塊,而Wendy’s給了1800萬次的答案。
隨後,Wilkerson在推特上發文:「請幫助我,一名男人需要他的雞塊。」(HELP ME PLEASE. A MAN NEEDS HIS NUGGS.),並達到超過300萬次轉發,就連Apple Music、微軟、Amazon、Google等公司都協助分享。最後,雖然沒有達成目標,但Wendy’s以這名青少年的名義,向慈善機構捐贈了10萬美元。
2020年,英國連鎖超市「冰島超市」(Iceland)則為了慶祝開業50週年,為他們最熱銷的商品「雞塊」開啟一場太空之旅。根據美國電視台《Today》的報導,冰島超市連鎖店一週可以賣出超過1000萬個雞塊,而這項計畫將一塊冷凍雞塊送上太空,花了1小時又45分鐘穿越大氣層、飄浮到33公里外的高空。作為一塊冷凍食品,雞塊並不受低壓和極低溫的影響,在-65度的環境中仍保持原貌。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