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心理學:學會拒絕和堅持所愛,令自己成長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戀愛不單可以尋求身心靈的慰藉和支撐,還能幫助個人成長,使你向心中的目標穩步前進。
那年夏天,我們在東京的天空上,選擇徹底改變世界的樣貌。
對人生方向感到迷茫而離鄉前往東京的帆高,在繁華大都市裡遇到一位能操縱天氣的女孩——陽菜。當時東京連日大雨,陽菜則能夠通過「100%晴天女孩」的技能,為城市帶來短暫的晴天。他們在到處為別人祈禱放晴時,埋藏於兩人心中的情愫也在蓬勃生長。可是,晴女的代價竟是要犧牲自己,成為維持世界天氣平衡的活祭品。一開始想安於天命的陽菜,在帆高的極力阻撓下,最後放棄成全世界,而選擇成就這段熾熱的愛情。愛情真的能讓本來靦腆而迷茫的少年,蛻變成勇敢追求所愛的人嗎?縱使前路滿佈荊棘,也應該堅持跟另一半走下去嗎?
愛情如何助人成長?
我啊,終於明白自己的使命了……所以謝謝你。
愛情心理學中的米開朗基羅現象(Michelangelo Phenomenon)指出,有些人在談戀愛後能從伴侶身上看到理想中的自己,同時找到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帆高在電影開首曾說,因為他想追逐光芒、站在光芒之中,所以才下定決心去東京,卻頻頻失意。當他得知陽菜並沒有被社會所壓垮,繼續努力賺錢生活和照顧弟弟時,他不禁心生仰慕,佩服陽菜的堅毅和強大。他也漸漸想成為陽菜能依靠的對象,就如陽菜是弟弟所依靠的人般,保護自己所愛之人。此外,德利葛塔斯(Stephen M. Drigotas)通過比對4項研究的結果,發現能實現米開朗基羅現象的互補型伴侶普遍較為幸福和快樂,對愛情的滿意度也更高(Drigotas, 2002)。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互補型伴侶,但互補不只是單純的一凹一凸,而是「想仿效、想成為對方的模樣」,心理學稱之為理想共通性(ideal similarity)(Rusbult, 2009)。理想共通性是指透過發掘雙方自身隱藏或可觀察的相似點,他們能在對方身上找到自己想擁有的優點(Byrne, as cited in Hall, 2014)。很多心理學研究結果均表示,兩個個體隨後會互相吸引,並很有可能發展關係(Choi & Rifon; Herbst, Gaertner & Insko; Klohnen & Luo; Klohnen & Mendelsohn, as cited in Hall, 2014)。
陽菜消失後,帆高終於知道陽菜虛報年齡,恍然大悟自己才是最年長的人。帆高除了因未能保護好她而自責外,與此同時也決定使盡各種方法到雲層之上救她。與剛來東京時膽怯的他相確,他主動求員警別將他緝拿歸案,並直言「請讓我去找陽菜,這次該輪到我救她了」。他第一次清楚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還擁有著無比強烈的信念。他落魄時,陽菜把熱騰騰的漢堡遞給他,讓他重新振作直面生活。因此,陽菜有難時,他也確信自己可以為了救她而赴湯蹈火。著名哲學家阿龍.本-澤維(Aaron Ben-Ze'ev)曾道,伴侶是彼此的雕刻家,並透過相互影響激發出埋藏已久的潛能,到達理想的彼岸(Ben-Ze’ev, 2008)。
為自己祈願吧,陽菜。
除此之外,愛情也能從多方面改變人的性格。大家曾聽說過榮格十二原型(The 12 Jungian Archetypes)嗎?卡蘿.皮爾森(2015)在《內在英雄》一書中,重點提及到其中6種生命原型。若套用在陽菜身上,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為自我捍衛而戰的鬥士(The Warrior),和崇尚利他主義的殉道者(The Martyr)。鬥士會找到自己認同的價值觀和目標,透過堅定的信念激發潛能,努力為自身信仰奮鬥(Pearson, 2015)。殉道者則注重犧牲和關懷,若要完善此原型,就要懂得不再習慣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別人,而是在保持自己生命富足的情況下付出和幫助別人,從而獲取使命感(Pearson, 2015)。可是,在殉道者的發展階段中,有些人未能替自身能力設限,亦無法合理分辨可為和不可為的付出。他們為了逃避成為鬥士的訓練,以愛之名不停剝削自己,強迫自己為他人犧牲,成為「虛假的殉道者」(Pearson, 2015)。
陽菜在到處為別人祈求晴天時,已經察覺身體變得越來越透明,且知道自己會淪為活祭品。可是,她沒有理會身體的變化,繼續透過自我犧牲為其他人帶來一片片晴空。後來,帆高走到雲層之上救她時,她一開始仍然猶豫不定,認為自己應該順從天命成為祭品。不過,當帆高堅定地說他更想陽菜活下去之時,她終於回想起封印在心底的愛慕之情,走出虚假殉道者的誘惑,彌補鬥士人格原型的不完善,學會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為自己著想、為自身的渴求而許願。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因為想討另一半開心,也喜歡默默奉獻,而忘記考慮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覺地成為虛假的殉道者。希望大家為伴侶著想的同時,別忘記時刻靜心聆聽自己的聲音,並僅在能力範圍內付出,不要透過消耗自身「成就」戀愛關係。

我應否為達成家長或社會的期望,而放棄所愛,找一個「對」的人呢?
陽菜犧牲了自己,才能換來這片藍天。
著名社會學學家艾彌爾.塗爾幹(David Émile Durkheim)指出,社會對每個人的影響極為深遠。這部電影其中一個發人深省的隱喻,便是不要盲目為了成全社會的期望,而捨棄自己珍愛的生活。帆高的老闆在電影中段說過:「如果犧牲一個活人能讓天氣回復正常的話,其實我挺歡迎這個交易。倒不如說,大家都是這麼想的吧?」。與此同時,陽菜也決定通過利他性自殺(altruistic suicide),以成為活祭品為代價實現東京各人的願望。利他性自殺泛指有些人會用自殺,或扼殺自身利益的方式造福別人(O'Connor & Sheehy, 2001)。在每個人年幼時,少數服從多數的概念已經刻印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揮之不去。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或多或少為了成就大多數人的願望,而放棄自己心中所想。不過,在愛情的層面上,我們也該這樣做嗎?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