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曾表態「支持為自由奮鬥的台灣人民」,立陶宛宣布捐台灣2萬劑AZ疫苗

曾表態「支持為自由奮鬥的台灣人民」,立陶宛宣布捐台灣2萬劑AZ疫苗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去年10月立陶宛舉行大選,選後上台的新政府積極推動對台關係,對中國立場也轉趨強硬。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政府今(22)日表示,9月底前將捐贈2萬劑AZ疫苗給台灣,並稱「愛好自由的人們應該互相關照。」

立陶宛是個不到300萬人的小國家,國內累計有27萬人確診COVID-2019,並有4000多人死亡。新政府在去(2020)年上任後積極推動與台灣的關係,並在今(2021)年修法研擬來台設立辦事處。

與此同時,也對中國立場日趨強硬,上個月退出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並譴責中國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族裔維吾爾人犯下「違反人道罪」和「種族滅絕」。

曾獲贈10萬口罩表達感謝,如今捐贈2萬疫苗與台

(中央社)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政府今日表示,9月底前將捐贈2萬劑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 AZ)的疫苗給台灣。

《路透社》報導,立陶宛5月間才表示,將在台灣設立貿易代表辦公室。這批疫苗是應台灣要求提供,將於9月底前運送。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推特發文表示,儘管只是很小的動作,他很驕傲立陶宛能在對抗COVID-19的過程中聲援台灣人民。愛好自由的人們應該互相關照。

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表示:「我們想送更多,但我們只能量力而為。」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立陶宛6月21日新增28例COVID-19確診案例。自疫情爆發以來,立陶宛累計已有27萬8407例,死亡4367人。

《中央社》報導,去年4月,台灣援贈的10萬片醫療級口罩運抵立陶宛。立陶宛外交部長林克維丘斯特別以繁體中文推文表示感謝,並「高度讚賞這種精誠團結(抗疫)的行動。」

台灣去年疫情較為平穩,並透過「口罩國家隊」穩定製造大量口罩,外交部去年也啟動「防疫援外」,其中包括援贈斯洛伐克、奧地利、瑞典、丹麥、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8國,共計130萬片台灣製醫療級口罩。如今也獲得立陶宛的「防疫外交」禮尚往來。

立陶宛新政府積極推動對台關係

《中央社》報導,去年10月立陶宛舉行大選,選後上台的新政府積極推動對台關係,對中國立場也轉趨強硬,今年1月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機場使用中國同方威視(Nuctech)生產的行李安檢設備。

由祖國聯盟(Homeland Union)、自由運動(Liberal Movement)和自由聯盟(Freedom parties)3黨領導人簽署的這項執政聯盟協定,要求新任政府執行「以價值觀念為依據的外交政策」。這3黨在2020年10月25日大選中,總計拿下了國會141席中的74個席次。執政聯盟說:

「我們將積極反對人權和民主自由所遭受的一切侵犯,我們將捍衛世界各地為自由而奮鬥的人,從白羅斯到台灣。」

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館表示,中國政府願意「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與立陶宛政府合作。

後來出任立陶宛總理的席莫尼特在記者會中說,新任政府「不僅會注意我國邊界附近發生的事,也會注意全球事務。」

《中央社》報導,《波羅的海通訊社》(Baltic News Service)報導,立陶宛政府今年3月間更提案修法,準備修改公務員法,讓政府得以派駐商務代表到國外,朝在台成立代表處的目標邁進。外長藍斯柏吉斯強調,與台灣強化關係並不違背一個中國政策。

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 ė)強調,修法目的是讓立陶宛在沒有外交代表機構的地區、例如台灣成立經濟代表處和外派商務代表。

即便中國反對,立陶宛仍規劃今年在台灣成立經濟代表處。藍斯柏吉斯表示,與台灣加強關係,並不違背與中國的協定和一個中國政策,不過他透露中國最近透過施壓立陶宛企業的方式,試圖阻止立陶宛與台灣走近。

立陶宛退出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的17+1合作

(中央社)立陶宛5月退出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立陶宛認為這個包含部分歐盟成員國的機制「製造分化」,構成中國分裂歐盟的因素。

《法新社》報導,歐盟與中國關係惡化之際,自2012年以來身為17+1一員的立陶宛,敦促其他歐盟成員國也離開這個合作機制。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告訴《法新社》:「立陶宛不再自認是17+1機制一員,不參與這個計畫。」藍斯柏吉斯稱這個合作平台從歐盟的觀點來看是在「製造分化」,他敦促歐盟27個成員國尋求「更加有效的27+1做法以及與中國交流」。藍斯柏吉斯說:「歐洲的實力和影響力在於內部團結。」

報導說,立陶宛此舉是中國和歐盟關係持續惡化的最新跡象。

歐洲議會5月20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凍結歐盟與中國的投資協定,直到中國取消對歐盟政治人物和學者的制裁為止。

立陶宛近幾個月也採取多項行動,引發北京當局不滿,包括擋下中資以及宣布規劃在台灣設立貿易辦公室。

立陶宛國會5月20日也通過一項決議,譴責中國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族裔維吾爾人犯下「違反人道罪」和「種族滅絕」。立陶宛國會也要求聯合國調查中國在新疆設立的拘留營,同時要求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檢討歐中關係。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羅元祺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