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菲前總統艾奎諾三世逝世|聯合國決議對緬實施武器禁運|越南航空瀕臨破產邊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受西方國家制裁的緬甸軍方領導人敏昂萊,6月22至24日在莫斯科出席國際安全會議,加強緬俄關係;菲律賓前總統艾奎諾6月24日逝世,享年61歲;越南投資計畫部指出,國籍航空「越南航空」正瀕臨破產邊緣。
編譯:荊柏鈞、鍾依吟、柯昀伶、黎柏君(南洋誌)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24期,為讀者挑選2021年6月19日至6月25日期間,有關緬甸、菲律賓、越南、印尼、新加坡、泰國與馬來西亞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緬甸|聯大決議實施武器禁運 俄緬擬強化合作
聯合國大會6月18日罕見地通過決議,譴責緬甸軍方使用致命武力及暴力,並呼籲各國對緬甸實施武器禁運;然而,身為緬甸最大軍火供應國之一的俄羅斯,卻有意強化雙邊軍事合作。
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之中,白羅斯是唯一投下反對票的國家,包括中國及俄羅斯在內的36國則以事關緬甸內政、對實質助益存疑為由棄權,另有119國投票贊成該決議,因此最終予以通過。該決議除呼籲各國對緬甸實施武器禁運,也要求緬甸軍方尊重去年11月選舉結果,釋放以國務資政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為首遭政變奪權的民選政治領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我們不能活在軍事政變成為常態的世界」,敦促聯大採取行動。聯合國緬甸事務特使柏其納(Christine Schraner Burgener)亦在表決後向聯大發出警語,稱緬甸爆發「大規模內戰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並強調「時間至關重要,扭轉軍方掌權局勢的機會正逐漸縮小。」不過該決議並無法律拘束力,僅具政治意義。
緬甸軍政府領袖、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隨後應俄羅斯之邀,赴莫斯科出席22至24日舉行的國際安全會議,是繼4月東協會議後第二次海外訪問。俄國國安會證實,其秘書長派楚希夫(Nikolai Patrushev)與敏昂萊會面,表明將強化雙邊關係。
菲律賓|菲前總統艾奎諾三世逝世 享壽61歲
菲律賓前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6月24日上午緊急送醫,搶救無效後逝世,享壽61歲,菲國總統府發言人哈里洛克(Harry Roque)、參議院議長索托(Vicente Sotto)等政要均表達哀悼。
當地媒體報導,艾奎諾三世24日上午被緊急送往位在馬尼拉奎松市(Quezon)的國會醫療中心(Capitol Medical Centre),搶救無效後逝世,家屬隨後證實噩耗,稱艾奎諾三世死於糖尿病併發腎衰竭。前內閣官員辛松(Rogelio Singson)也表示,艾奎諾三世近年健康狀況不佳,須接受洗腎治療,並計畫進行腎臟移植手術。
艾奎諾三世出身政治世家,父親是菲律賓「民主之父」、反對派領袖艾奎諾(Benigno Aquino Jr)參議員;母親柯拉蓉(Corazon Aquino)則是在1986年推翻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獨裁政權,出任菲國第11任總統。艾奎諾三世繼承衣缽從政,先後出任眾議員及參議員長達11年,並在2010年當選總統。
艾奎諾三世執政6年期間除發生馬尼拉人質事件、台灣漁船廣大興28號事件等爭議,更向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CA)提出南海仲裁案且獲勝訴。在菲國政壇被視為民主象徵的艾奎諾家族,其政治遺產與勢力如今恐隨著艾奎諾三世辭世而畫下句點。

越南|疫情重創 越南航空瀕臨破產邊緣
受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航空業大受打擊,越南投資計畫部指出,越南航空(Vietnam Airlines)正瀕臨破產邊緣。
受疫情打擊航空業一片慘澹,根據統計越航今年第1季虧損5兆越南盾(約新台幣61億元),預計上半年虧損將來到10兆越南盾(約新台幣121億元),逾期欠款達6.24兆越南盾(約新台幣76億元)。4月時越航股票已被胡志明市證交所(HoSE)列為警告類;若情況未能改善,恐被除牌退市。
去年政府承諾提供越航12兆越南盾(約新台幣146億元)紓困金,但尚未撥款,因此目前許多銀行拒絕展延其還款期限,並將越航經營情況評為「非常危急」。越南航海商業銀行、西貢河內商業銀行與東南亞商業銀行6月21日則承諾提供越南盾4兆(約新台幣49億元)的無息貸款,希望幫助越航度過難關,但恐不足支應第1季的虧損。
目前越南政府持有越南航空86.19%股份,日本全日空控股則持有8.77%。越航原擬於4月起恢復部分國際線航班,但因本土疫情擴散而暫緩;而後在6月初規劃出售11架飛機,以增加現金流。此外,越航也積極為日後疫情趨緩作準備,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攜手,於6月開始試行「Travel Pass」數位健康護照APP。越竹航空則於6月中加入試行方案,讓民眾於APP上記錄新冠肺炎檢疫與疫苗接種紀錄,做為跨國旅行使用。
據政府統計,2020年越南航空業營收下滑61%,受今年4月本土疫情爆發影響,2021年虧損恐更加嚴重,預計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 日本宣布捐贈疫苗給東南亞5國,考量再追加供應越南、台灣
- 越南「鎖國防疫」一周年:旅客少79%、338家旅行社關門,老百姓的守成不容易

印尼|印尼疫情升溫 確診人數破200萬
印尼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本週確診人數破200萬,6月21日通報單日確診人數14,536例,創下單日最高紀錄。
印尼在開齋節後面臨新一波疫情升溫,儘管當局在4月22日至5月24日下旅遊禁令,禁止民眾在齋戒月期間移動,仍可在觀光景點看到大批遊客,據估計期間有500到600萬人往返爪哇島和蘇門答臘。當局也針對開齋節後可能的新一波疫情預做準備,將隔離病床數提高到72000床,但近期國內占床率(BOR)已達80%,甚至有些地區已屆臨90%,醫療資源相當吃緊。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