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鋼價持續衝高,三大關鍵因素推升鋼鐵人久久不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鋼鐵人持續飛揚,而外界直指三大因素導致鋼鐵類股強勢,分別是:中國限制鋼鐵業、美國基礎建設支出以及俄羅斯鋼材出口開徵臨時關稅,需求面強勁而供給面無法及時補足,才導致國際鋼價不斷飆漲。
今(28)日台股傳產族群運輸、鋼鐵滿面通紅,分別大漲約8%、4%;反而觀光、玻璃表現較差,跌幅分別超過2%左右。受到國際鋼價趨勢走升,台灣鋼市欣欣向榮,鋼鐵人持續飛揚,而《關鍵評論網》採訪鋼鐵產業同業公會坦言三大因素,導致鋼鐵類股強勢,分別是:中國限制鋼鐵業、美國基礎建設支出以及俄羅斯鋼材出口開徵臨時關稅,整體國際鋼鐵供不應求,才使得鋼鐵人久久不墜。
中國遏制鋼鐵產業 鋼鐵品供給大幅減少
中國承諾將在2030年前讓國內達到碳中和,但用鋼需求仍十分強勁,而煉鋼正是中國最大的耗能產業。由於中國房市火熱,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的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新商品房價格較3月份上漲0.48%,3月份漲幅為0.41%,中古屋市場也上漲0.4%,4月份住宅銷售額同比成長35%。
整體而言,中國房市從去年疫情受到打擊後,隨即進行報復性回升,直至今日5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年增率達36.30%,而5月商品房銷售額,累計年增率高達52.40%。
中國當局為了達到碳中和,試圖穩定鋼價進而縮減排碳量。不過,又受到中國房價飆升,建商正瘋蓋房,又進一步堆高鋼鐵需求。
今日中國最高經濟規劃和市場監管機構指示,派出聯合工作組,就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問題進行調查。這是中國政府今年為控制大宗商品大幅上漲所採取的最新舉措。
本周早些時候,中國監管機構對鐵礦石現貨市場展開調查,並稱要對投機和囤積活動進行嚴格處罰和公開曝光。
中國對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加大的調控力度已導致此類商品的價格從高位回落,作為金屬行業風向標的銅價受到影響,本月稍早跌至八周低點。
《關鍵評論網》採訪業內人士表示,因去台灣多會進口中國鋼鐵,近期考量價格等問題已經較少進口。他強調,近年中國不希望原物料往外跑,更一步改變鋼鐵產業結構,扭轉了一直以來鋼鐵供過於求的現況。
美國基礎建設用鋼需求大增
本週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不同黨派參議員達成協議,美國本土基礎建設大約落在1兆美元取得共識,也落實了討論已久的跨黨派協議。
目前白宮和許多議員跨黨派合作,現在試圖將協議內容擴大到更多建設的領域,也代表鋼鐵需求將進一步擴增。
而協議已經提出就電力、交通、路橋及其他基建項目進行新的投資,外界預期的聯邦支出高出5,790億美元,未來五年的投資總額將達到9,730億美元,如果投資持續八年,總投資將達到1.2兆美元。
拜登稱,這一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是與全球對手競爭的關鍵。他強調:「美國正與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家進行21世紀的競賽」
拜登也認為, 該協議是向世界發出信號,表明美國是可以有效運作,完成一些重要事項,並不是空口說白話。
俄羅斯鋼材課徵臨時稅
俄羅斯經濟部長芮希尼科夫(Mevlut Cavusoglu)表示,該國計劃從今(2021)年8月1日起到年底對出口的鋼鐵、鎳、鋁和銅課徵至少15%臨時稅,試圖遏止原物料商品價格大漲下,國內的惡行通膨。
俄國經濟部發言人在電郵中表示,這些金屬各有其特定稅率,通過的臨時關稅將,將選擇較高者課徵。外界指出,俄國原物料和其他關鍵商品,今年價格飆漲不得不採取的最新措施。
就俄國宣布的最低特定出口稅率來看,一般熱軋鋼鐵恐增加每噸135美元的成本,扁鋼胚新增成本也有每噸130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通常越受到控管的原料,都無法遏止漲勢,未來原物料將持續維持在高價位。至於其他金屬,如鎳的倫敦金屬交易所價格來看,可能分別增加每噸2700美元左右。
《關鍵評論網》訪談鋼鐵產業同業公會表示,俄羅斯是台灣重要鋼鐵半成品來源國,這項政策一旦開始,台灣用鋼產業成本都會反應在相關金屬產業上,不過也不用太過擔心,目前國內鋼鐵品充足,短期內影響不大。
公會指出,未來鋼鐵需求仍然無法降溫,一方面是歐美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甚至不斷擴大基礎建設支出,另一方面,各國對於原物料大國,對原物料出口也採取較保守的態度。
公會強調,過去歐美的用鋼需求其實就不低,現在擴大支出是錦上添花,對台灣來說,反而要更注意高價鋼鐵,對於下游用鋼廠商的影響。
業內人士也呼籲,政府應該要把眼界放遠,做好台灣各產業評估,預計未來可能受到的影響,漲價是有利有弊,不能都只看好的,也要看到對台灣的後遺症。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