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帝王》第二季:村西透揭穿日本社會的虛偽,可說做出了日劇的新高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V帝王》第一季看似講完村西透的傳奇,但套句《全裸導演》作者本橋信宏的話:「本來以為村西透的故事,在他從夏威夷坐牢回來就結束了,沒想到真正精采的部分還在後面。」第二季完全拍出這個精神。
而巧妙的是,當阿敏與社長的支線合而為一時,加上黑木香的自殺未遂,讓眾人跑去關心。所有人物都開始集中,反過來成為主線。而村西透因為被黑道追債,他出賣了川田與阿敏,讓黑道又回頭找藍寶石影業麻煩。這時村西透隨著此情節設計,再跟主線會合,讓所有人物重新匯整起來。只是在黑道逼債的陰影下,所有人被村西透的貪婪與自私搞到陷入絕境,看起來都不可能再有活路。
編導的功力就展現在這個地方。

相較《AV帝王》第一季所有角色都只是村西透視角下的陪襯(只有到最後,阿敏成為了黑暗面的支線),第二季的主線與支線的轉換,從一開始就弄得相當縝密。第一季基本上偏向光明,但第二季透過支線的陪襯,讓村西透的狂妄與腦衝顯得極為貪婪與愚蠢,使得AV大夢一夕崩毀。而黑道、白道、財閥、世人眼光,都在壓抑這群投身AV事業的人。
伴隨主線、支線的交錯和最後的匯集,卻讓這些人在各種利害關係的壓迫下,展現人性光芒。不管是黑木香與小瀨田的相互扶持、橄欖球跟三田的友情,三田跟奈緒子之間的曖昧,所有人對彼此的依賴與革命情感,在情節轉折中做到淋漓盡致。村西透的狂熱,誘發出其他角色人性面的光輝。即使他們在世人眼光中,全都是有缺陷的人物。
而劇情也就迎來最後的高潮。分崩離析的夥伴們最後是否和解?他們是否能再創奇蹟?真實人生不會有少年漫畫的美好結局,《AV帝王》也是。
村西透的慾望與本質
面對黑道逼迫,阿敏以某種方式犧牲自己,拯救了藍寶石影業,也救了村西透一命。但這讓川田不可能再原諒村西透,其他人更不用說。第二季裡面最氣勢萬鈞的場景也就發生在結尾。川田跑去找村西透。此時的村西透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川田斥責村西透,說是阿敏的犧牲才救了大家,他只希望村西透能做得像自己。
最後的這段對峙,其實完美地將《AV帝王》兩季做一個收尾。無論現在還活著,並因為劇集暴紅,重新回到鎂光燈底下的村西透本人是什麼形象,或本橋信宏筆下如何看待村西透這個人。《AV帝王》很清楚地將他們認為的村西透,做了一個完整描述。
在編導眼中,村西透是一個極有魅力的人。他的話術,他充滿夢想並努力向前的精神,無視世人眼光將自己展露給世界的赤子心,都讓身邊的人不自主地追隨他,為他而犧牲。但這全是一個假象。村西透因為非常真實,毫無掩飾地把自己的慾望和夢想付諸實行,他的不擇手段與魯莽自然也毫無遮攔。但世俗的人想要的卻只有美好,而不願面對負面的一切。村西透連這點都看穿,他根本不在乎負面,負債、把人當成工具、利用他人、絕對自私、不在乎傷害人⋯⋯一切要滿足的就是那追求夢想的慾望。那個慾望才是本質。
這慾望的根源並沒有具體目標,其實就是第一季第一集的開場,村西透童年時那種匱乏、飢餓、家庭破碎,讓他以努力活著為生存理由。而那種飢渴就成為他衝擊這個世界的原動力,只是一股力量,沒有目的。
但以劇中人物來說,社長川田跟黑木香追隨村西透,是源自AV創作的夢想,老員工們想要的是一起打拚獲得成功,旗下的AV女優們要的是村西透帶給他們的名利。但這些都不是村西透要追求的。他真正追求的就只有內心那股盲目、沒有原因的慾望。所以什麼「AV透過衛星改變全世界」,只是一個理由。就跟他因為黑木香拍出AV經典,號稱「以真實的自我跟色情顛覆世界」,那也只是一個理由。那些理由是其他人的夢想,不是村西透的。
這些人一旦發現村西透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夢想時,就全都背棄而去。因為他們沒理由為了村西透沒有源由的慾望,而犧牲自己。特別是村西夠對人其實沒有感情,他眼中只有滿足自己的慾望。到最後,對他有感情的人,也受不了沒有情感回報這件事,失望而去。

社長川田知道這一點,但他其實是劇中角色感情最豐富的一個。他可為換回創業夥伴的命,就交出四億日幣的畢生財產。而無論怎麼被村西透傷害,他卻還是放不下對方。最後的說教,是為了讓村西透了解到,全世界唯一一個怎樣都不會背棄村西透的人,就只有阿敏。
那甚至不是出自於交情或感情,而是因為在黑道打滾,見盡黑暗面的阿敏,打從第一季開始就是一個沒有狂熱、沒有夢想,甚至沒有勇氣改變局面的人。他大可不進入黑道,卻被拐入,進去後又沒勇氣離開。而村西透那追隨個人慾望的強烈熱情,正是他所匱乏,他所想要的「生命的意義」。所以最後阿敏為了村西透犧牲自己,因為他的人生沒有意義,寧可用自己去換回村西透的生命。村西透的存在反過來是他所追求的事,所以他絕不可能背棄村西透。
這也是社長川田最後對村西透的一句話。他希望阿敏的犧牲,可以讓村西透做一件事:「活得像自己」。這樣阿敏的犧牲才有價值,他無法再見到村西透那樣墮落下去。
而村西透在此流下了眼淚,那是兩季劇中他唯一一次「為了別人」動了感情的表現。在這一刻阿敏「為村西透的熱情」付出的犧牲,終於讓村西透付出了感情,讓他開始有了人性。然後重新振作,並創下新的傳說:把50億債務還清。
劇情走到這裡,自然不是傳統少年漫畫的喜劇大和解。社長川田後來也沒再跟村西透一起合作;黑木香跟村西透徹底分手;其他員工也沒再理會過村西透。但兩季過程中,友情、努力、勝利,這些歷經艱辛所獲得的果實,其實在這明暗交錯的AV傳奇中,還是開花結果,只是並非happy ending而已。現實生活中,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
展現日劇的新境界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