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媒體藝術團隊「何理互動」:藝術搭配技術,實踐腦海裡的天馬行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何理花了十年的時間,創造足夠的信任,讓這時代的業主對於他們操刀的作品有信心,也才能讓科技藝術得以在這個時代持續拓寬、開展新紀元。
文:Stella Tsai
科技的發展牽動著產業的方向,同時也快速地擾動時代的語彙,影響著藝術的表現。近年新媒體藝術正熱,台灣也有多組數位藝術創作團隊浮上檯面,他們多半不賣個人光環,主打團體戰,集結團隊的眾人之力,發揮各自專業創造超乎人類想像的視覺饗宴,打開大家的腦洞與視野。
忠孝東路巷內,新媒體藝術團隊「何理互動WHYIXD」(以下簡稱:何理)的辦公室,小巧的公寓一樓仔細保留天窗引入自然光,讓夥伴們能在陽光灑落的會議室討論、分享,吸收有機的自然能量。
散落各處的電子材料,一堆堆自成秩序,何理從三個人起家,成立至今邁入第十年,從最初的三人到現在擴張至十多人的團隊,當年的創始組合葉彥伯、莊杰霖,與魏子菁一個也沒少,只是組織分工更精細,並以葉彥伯為首,接起團隊與外界的橋樑,將客戶期待的絢爛,轉譯成團隊腦中的無限想像,並進一步具體化成為空間中的精采。
唸資工時做設計、唸藝術時寫程式
何理的三人各有所長,共通點是都對電子材料的開發與延伸的藝術創意充滿熱情。他們相遇於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現為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在那個混融多重背景的地方,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領域,從會計、物理,到舞蹈、資工都有,也在這裡培養了溝通與解譯彼此的本領。
葉彥伯笑說,課堂上分享創作的過程,常常是一個作品、各自表述,「不用管脈絡,大膽用你的所知所想去超譯其他人的作品,創造全新的解釋方式。」而他認為這樣的練習,反而放寬了所有人的視野框架,往後不管彼此說什麼、做什麼,都能夠互相溝通和理解。這不僅是觀看藝術的方式,也成為何理團隊內重要的溝通核心。

從小唸美術班,大學主修資工,科技藝術正好結合了葉彥伯的兩項專業,讓他一頭栽入鑽研至今。他熱愛研究材料、研發新的技術,辦公桌旁滿滿的哆啦A夢公仔,呼應了他從小就熱愛發掘和創造事物的性格。
他在研究所遇上擅長空間與美感塑造的魏子菁,與熱愛媒材與研究材料的莊杰霖,三人一路合作、一起「玩」到畢業,有感於體制對藝術創作者的綁手綁腳,而決定聯手創立「何理互動」,自己動手做,將徜徉在各自腦海中的天馬行空,變成真實世界的視覺震撼。

不設框架的訓練 助長創意的跨界共生
「簡單來說,我們就是看到東西動起來就會很興奮。」葉彥伯笑說,身為技術控的團隊,何理的風格就是玩轉各種技術,試著將電子零件排列組合,設計出精采的視覺與互動的能力。過去的他,在唸資工時做設計、唸藝術時寫程式,彼時看似不專心致志,現在看來,卻像是一種對現況不滿的反動。
為了讓一切按照腦中的想像成型,葉彥伯總是自主學習新技能,親自掌控成品的細節與成果。何理的辦公室裡堆滿各式機具,還有媲美五金行的材料收納櫃,以及一台方便製模的3D列印機,讓每一個出自何理的想法,都能從思考、設計、研發製作、打樣,以至現場安裝,都由團隊親手打造,貼近最初的想像。
團隊畢業後的第一個跨界合作,是2011年為一當代舞團YiLab的舞作《W.A.V.E. 城市微幅》設計舞台的動力演出裝置,5米高的劇場裡,無數垂吊的LED燈具,可被控制高低起伏、與舞者互動,創造光影的無限層次,也突破劇場的黑盒子框架,一舉獲得2017年WSD世界劇場設計獎金獎,更堅定了何理往後的創作念想。

轉譯故事的電子造景 樹立舞台視覺標竿
2013年香港演唱會導演JP在網路上看到何理的作品,二話不說飛來台灣遞出邀請,三人帶著想法與技術,飛到香港打造劉德華演唱會的開場視覺。從5米高的劇場殿堂,上升到20米高的演唱會舞台;三人不敢大意,不但親自動手製作每一盞燈具、掌握每一處製作環節,更戮力參與表演的討論設計。
這場令人難忘的開場秀,由上百顆燈具如夢似幻地降落、排列,如舞者般充滿生機;演唱會主角劉德華自天空降下,歌聲中與裝置交錯、排列,360度無死角的震撼畫面,自此樹立了演唱會的舞台標竿,也開啟了何理的演唱會之路。

後來他們與JP導演於2018年再次攜手,打造了歌手薛之謙《摩天大樓演唱會》的舞台,透過視覺轉譯歌曲故事,讓電子材料打造的佈景成為歌曲演繹的重要襯托,甚至引領觀眾的感受。這些年巡迴兩岸三地,一同在異鄉打拼、解決各種不可能,甚至挺過四萬多人演出的壓力測試,為團隊建立了難能可貴的革命情感。

藝術搭配技術 實踐腦海裡的天馬行空
一如傳統的繪畫、雕塑,何理拿電子材料與新媒材做創作,在現有的空間中創造新的景觀,他們將這樣的作品定義為「電子造景」。
「裝置藝術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會進化。」葉彥伯說,每個作品都會隨著時間、空間、單位的需求,而逐步長成不同的模樣。舉例來說,2016年於上海金橋國際商業廣場打造的《TransLight》,透過光構動力裝置,以視覺暫留為概念,製造出介於實體與虛幻之間的感受;此一作品又在隔年進化成新版本《絮絮》,並在2018年嘉義台灣燈會,融入傳統線香與阿里山的形貌,化身為當年燈會絕美又具台味亮點的作品。


另一件讓人記憶猶新的,是2018年新竹交通大學「觀月計畫」,重現月亮的陰晴圓缺,轉動時如懸月般如夢似幻。這個創作意外獲得國際高度關注,尤其是對月亮有所崇拜的中國與中東伊斯蘭教國家等。葉彥伯認為,當「美」和「感受」成為共通語言,搭配各自表述的藝術解讀,就能讓一個作品的影響力超越國家與種族。這兩年未曾間斷的海外邀約,就是最大的證明。「我相信外國人都在超譯這個作品,但這就是藝術最有趣的地方。」他說。

跨域分享美學 亂入建築的派對
Tags: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