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制裁新疆多晶矽,可能對台灣太陽能產業造成不利影響?

美國商務部制裁新疆多晶矽,可能對台灣太陽能產業造成不利影響?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日美國商務部傳出制裁,中將新疆太陽能原料「多晶矽」,外傳台灣廠商將可能受惠。不過,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卻強調,恐加劇台灣廠商的競爭。另外他指出,因疫情影響使各類原物料暴漲所致,業者已經叫苦連天。

近日美國商務部傳出制裁中國新疆太陽能原料「多晶矽」,外傳台灣廠商將可能受惠。不過,《關鍵評論網》專訪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卻強調,台灣目前幾乎都是生產「單晶矽」,若屆時新疆由多晶矽調整產能結構後,改製造單晶矽,恐加劇與台灣廠商的競爭。另外他指出,因疫情影響使各類原物料暴漲所致,成本不斷墊高,使得國內太陽能電廠計畫受到影響,業者叫苦連天,盼政府調整「躉購費率」,協助業者度過難關。

太陽能產業受制於中國 晶圓尺寸喬不定陷兩難

台灣自2000年開始發展太陽能產業以來,曾經出現大好榮景,著名太陽能電池大廠益通光能股價一度從218元上漲至1205元,卻由於市場逐漸飽和,受到中國、東南亞等地競爭下,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2010年至今仍未能重返光景。

隨蔡英文政府上台後以2025年非核家園為目標,太陽能產業成為政府5+2產業創新計劃的綠能科技項目之一,並推出太陽能電廠有20年穩定優惠收購費率,太陽能產業也由外銷逐漸調整為內需。

近日美國商務部因為中國新疆穆斯林問題,具體對五家中國太陽能原料多晶矽廠商做出懲處,外傳台灣太陽能供應鏈可能受惠,看似再度產業露出曙光。

不過,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卻強調,台灣廠商幾乎都是單晶矽,中國新疆則是多晶矽。新疆受制裁後,會刺激該地調整產能製造更多單晶矽,直接和台灣廠商競爭,反而對台灣造成不良影響,恐使太陽能產業更加嚴峻。

以產業面來說,單晶矽電池具有電池轉換效率高,穩定性好,但是成本較高;多晶矽電池成本低,轉換效率略低於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在太陽能利用單晶矽和多晶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為了被廣大的消費者接受,就必須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目前國際太陽電池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其發展趨勢為單晶矽、多晶矽、帶狀矽、薄膜材料,因此各廠家綜合考量後,將配置產能供貨給下游廠商。

蔡宗融指出,中國在太陽能產業上游,靠著廣大內需市場,成為有制定晶圓尺寸能力的太陽能產業,而台灣下游的太陽能電池商則一直屬於被動的姿態,到時若不跟隨中國改動升級兼容大尺寸太陽能矽晶圓的設備,恐怕面臨無料可用之窘境。

他強調,台灣若升級大尺寸太陽能矽晶圓的設備,必須投入大量資金,卻又沒有相應的市場,將使台灣廠商陷入兩難。

綜合言之,未來台灣太陽能中下游的模組業,很快面臨來自中國上游變革的挑戰,而電池片製造廠商目前也無可匹配的先進產能,如果以台灣電池片廠商及模組廠商持續目前的生產條件,未來的挑戰非常大。

原物料暴漲 太陽能廠商持續苦撐

近日國內太陽能模組漲價,主要因為進口原料,包括鋼材、玻璃以及鋁材等成本上揚。從鋼鐵原料數據來看,中鋼鋼板盤價自2016年就已經開始起漲,到了今年本土疫情爆發後,鋼鐵原料更是屢創新高,這段期間從1萬6877元/噸,就不斷拉高直到2萬6729元/噸,漲幅高達63%

蔡宗融表示,由於原物料漲翻天,已經成為太陽光電業者沈重的負擔,亦連帶造成建設電廠的基樁水漲船高,也可能打亂台灣供電計畫。

他說,原物料漲價以金屬材料最可觀,除了吃掉統包商的利潤,甚至還要倒貼,就連投資資人的投資計畫也全部受到影響。

蔡宗融喊話,經濟部應盡速提升躉購費率,並追溯費率生效日期,加快設置推動。由於客觀環境改變下,現今成本受全球供應鏈成本飆漲,成本與前一年度已截然不同。

(ㄉㄨㄣˇ)(Feed-In Tariff, FIT):為了推廣再生能源發電,保證收購制度。這和固定金額的補貼不同,躉購是由政府或台電公司以特定費率在特定年限收購所產生的電。目前躉購費率視裝置容量大小,分為政府規定及競標價兩種定價方式。

而且據經濟部每年委託專責研究機構指出,前一年度市場建置電廠的成本結構,輔以國際降幅及投資報酬公式計算出來政府對太陽光電回購費率。蔡宗融說,以去年及今年的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對照當下的成本,顯示電廠投資人的困境已迫在眉梢。

最後他強調,因為海運塞港的關係,電廠基樁從東南亞進口,成本又增加一倍以上,盼望能請能源局正視嚴重性,並且及時行動,且因應疫情修正計畫到符合現況。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