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Fans掀起情色創作者革命(上):營造與粉絲的數位親密感,不是「脫越多賺越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OnlyFans作為成人娛樂行業中最熱門的網站,主導網站的佼佼者卻是那些比較少展示性行為,且根據粉絲要求所需的創意程度收取費用的人。
編譯:Yi-ching Kuai
OnlyFans:讓創作者自主經營,跟粉絲關係更親密
性產業經歷著革命,有個APP正是這場革命的核心。
2016年成立的英國公司OnlyFans稱其在全球擁有1200萬註冊用戶。用戶付費訂閱關注和瀏覽他們最喜歡的內容創作者,這些創作者通常每月向粉絲收取5到15英鎊左右的費用,加碼更多內容則有額外費用。可想而知,OnlyFans很受色情行業人士的歡迎。
不過,湧入網站的不僅僅是性工作者,還有那些通常會被YouTube吸引的健康、健身和美容相關內容創作者。在OnlyFans上,這些人可以更輕鬆地從他們的創作中獲利。
要在OnlyFans上出人頭地並不容易。現年33歲,已婚、育有一子的布魯克斯(Lucy-Anne Brooks),坐在她倫敦北方赫福郡的新家中,穿著破洞牛仔褲和緊身上衣接受訪問。她像是異性戀男性對於鄰家女孩幻想的完美化身,身材嬌小但玲瓏,雙脣豐滿,碧眼澄澈。她的丈夫路易斯在一旁修理壁掛式電視機,對於布魯克斯在家中掀起上衣讓攝影師拍攝的場景已經見怪不怪。
布魯克斯向《1843雜誌》解說她有如軍事化管理的拍攝計劃: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題,無論是「幫幫我星期一」——布魯克斯問她的780名粉絲他們想在頁面上看到什麼,還是「幻想星期五」——布魯克斯會穿上戲服——最近一個龐德主題的獲得廣大迴響,超級英雄主題則沒那麼受歡迎。
詳細的時間表有助於粉絲保持參與度。像她這類型的內容創作者,能穿著內衣擺姿勢的次數有限,如果不做些變化的話,觀眾很快就會感到無聊。(布魯克斯會發上空裸照,但最大尺度以此為限。)
不是脫越多越賺錢
加入OnlyFans的模特通常認為,越是常發文、內容越是裸露,訂閱數量就會增加。實際上,「常發文」是正確的,但「裸露」卻不見得。
在這個年代,任何擁有智慧型手機或小型工作室的人都可以成色情製作人,而且內容通常免費,但OnlyFans作為成人娛樂行業中最熱門的網站,主導網站的佼佼者卻是那些比較少展示性行為,且根據粉絲要求所需的創意程度收取費用的人。
OnlyFans上最紅的一號人物,是澳洲珀斯的潔姆・沃爾夫(Jem Wolfie)。有些人會稱她為「健身模特兒」,她對此一笑置之。「我70%的粉絲是男性,」她在訪談中說,大部分人並不是想要向她討教如何健身,但如果有人想要的話,只要額外付費,她也可以提供建議和健康食譜——畢竟她曾是一名廚師。
OnlyFans的數據顯示她有1萬名訂閱者,只要每月支付10美元,就可以看見她在動態牆上展現凹凸有致的身材,穿著非常貼身的緊身褲蹲下,擠壓胸部,巧妙地遮住乳頭。「我身材比較壯,」她就事論事地說道。
「基本上,OnlyFans就是線上版的牛肉場,」34歲的男模馬修・坎普(Matthew Camp)說。他10年前入行,在派對承辦人蘇珊・巴奇(Susanne Bartsch)旗下曼哈頓市中心附近的場所熱舞。
如果說同志認同矩陣的四個主要象限是爸爸、美少年(Twink)、熊(指體型較大、多毛、男性氣質明顯的男性)和鄰家男孩,坎普似乎位於中心,不屬於任何一類,但對每個類別的潛在觀眾都有吸引力。
只要一條丁字褲和一架閃光燈,狀況好的話他一個晚上可以收入1000美元,像盧卡斯娛樂(Lucas Entertainment,美國紐約男同性戀色情片公司)這樣的色情工作室,就會關注到並打電話聯繫合作。坎普對他們的片約很感興趣:「為錢做愛很有吸引力。」但是對於一件會在網路上永遠流傳、將他這一輩子標記為色情明星的事情來說,1000美元的價碼實在低了點。
所以他拒絕了工作室的邀約,轉戰13歲以下兒童不適觀看的Instagram動態牆,累積了超過50萬的追隨者。大約一年前,眼見俱樂部歌舞昇平的場景日益消亡,他搬到了紐約哈德遜,在OnlyFans上註冊了帳號。他常常連續幾個星期半張相片或影片都沒有發布,直到註冊九個月之後才貼了第一支插入式性交的短片,但他每月仍然能夠穩定收入超過1萬美元。
數位親密感
「Tumblr (一個輕部落格社群網路平台)充滿了你能看到的最極端的性體驗(譯按:2018年年末Tumblr發布了『低俗禁令』全面禁止色情內容,訪者所說應該為2018年以前的情形)我覺得很多人看了反而會掃興。這不是他們想看的。大家想要更親密的體驗。他們想要體驗有男朋友的感覺。他們要幻想一個,會想發生性關係的對象在一起,而不會對性愛感到噁心。」坎普表示。
與大多數形式的性工作一樣,粉絲和創作者之間的互動不僅僅是一場挑逗的交流。波西雅‧華生是一位32歲的創作者,一年前加入OnlyFans,現在每月收入約為10000英鎊。華生小姐認為她提供的陪伴和激發的慾望一樣多。 「大家覺得在OnlyFans上關注女孩是一件很骯髒齷齪的事情,但實際上,那些人只是在婚姻中感到孤獨或不快樂,或者沒有什麼朋友,」她說。「我的關注者裡有幾個傢伙有社交焦慮,他們會希望可以有女朋友,但他們沒有辦法和女孩說話。」
這種關係親近的錯覺是OnlyFans之所以吸引人的關鍵。來自謝菲爾德的42歲工程師安德魯解釋道:「硬核色情片很容易找到,但與女孩建立關係卻很難。但是有了OnlyFans,想建立關係就不是難事。」他關注布魯克斯從2018年9月到現在,每月估計在她的頁面上花費約300英鎊。他相信布魯克斯確實關心他。「如果我安靜幾天不參與任何活動,她會注意到,然後發消息問我怎麼了。」問起安德魯是否感覺他和布魯克斯在戀愛時,他停頓了一下。 「這很難講,」他最後說,「有時感覺我們幾乎是一對。」
指引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之路,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剖析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及財務策略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減碳淨零時代,公司面臨的最新挑戰,就是該如何轉型成為綠色企業,這不僅牽涉企業的減碳藍圖,更需要滾動式調整財務策略,因應日後可能面臨的能源風險及成本議題。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舉辦「玉山安永科技論壇:淨零時代的國家競爭力與企業能源策略規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的深度探討,共同尋求台灣永續成長的下一波契機。
台灣經濟以外貿為大宗,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首先指出,台灣2022年GDP達7,626.7億美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9,071.2億美元,意謂台灣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成長引擎。面對歐盟CBAM、美國CCA碳關稅的衝擊,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針對產業的能源策略做縝密規劃,在淨零減碳的路上,期許台灣成為各國學習的優等生。

事實上,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聯性,最早回溯197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研究,但近五、六年因異常氣候造成大規模災難,促使全球各國、企業、乃至於個人,對減碳議題更為關注。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騰龍表示:「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絕對是需要落地。特別是台灣在2023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證明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企業須思考再生能源的投資可行性,以及對企業財務的風險影響並及時擬定因應之道。」

針對目前國際減碳現況,台灣淨零路徑有哪些明確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分享,全球目前有151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宣示,2050將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方面,從2021開始有目標宣示,一路經歷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制定,接著推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再到2023年法案三讀通過,代表台灣淨零的里程碑,正式邁向法制化施行。
龔明鑫接著提及幾個關鍵數據,預估到2030年前政府將編列近9000萬預算,打造四大供應鏈: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生態系,帶動民間4兆投資,預估可創造5.9兆產值及55萬個就業機會。另外,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將主力聚焦在太陽能、風電、氫能、碳捕捉封存技術(CCUS)這幾項重點項目,可望降低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目標要從2021年97.4%,下調到2050的50%以下。

淨零與永續畫上等號,企業如何因應挑戰調整資本策略
台灣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有一項計畫是「發展綠色金融」,顯見金融與淨零的密切關係,運用融資及金融工具,引導企業落實碳盤查並制定減碳目標及策略。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馮熾煒就提到,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永續策略緊密相連,在此脈絡下,金管會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到新台幣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必須接軌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這項主管機關要求,代表台灣企業未來要定期向投資人揭露永續報告,透過國際通用標準方法來比較永續相關資訊,同時也避免可能漂綠的情事。」馮熾煒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減碳,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購買綠電做為最終解決方案,也可從源頭的角度同步解決碳稅的問題,而目前台灣取得綠電途徑的可行方法,主要以「綠電直供、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三種方式為主。
對此,馮熾煒提到,企業可依據自身用電模式,以及未來綠電用量期程,設計出不同綠電採購的方案來評估潛在效益及風險,並進一步優化資本配置,制定出企業中長程且高可行性的淨零減碳計畫。

企業擬訂永續策略,不可忽視財務永續
本次論壇最後的座談環節,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擔任主持人,邀請馮熾煒及兩家業界代表:GE Vernova政府暨公共事務總監王珮馨、Ørsted沃旭能源亞太區資產管理總監楊雅雯,一同分享彼此觀點及作法。
首先曾于哲提到服務企業客戶過程,觀察到永續投資趨勢的三大面向。第一,減碳不再是單打獨鬥,勢必讓供應鏈夥伴願意買單,而且搭配不同解方來執行計畫;其二,企業董事會盤點高層次的淨零願景,相關資本支出計畫必須有配套的具體方案;第三,全台金融機構分行與企業做融資貸款業務時,相當關注企業的淨零進度,若不做轉型,未來勢必拿不到最多訂單。
由此觀之,企業展開永續轉型過程,財務議題是重中之重。企業代表又是如何從財務角度,協助策略有效執行?王珮馨指出,GE身為設備商,除了把碳盤查的範疇一、二、三的每個減碳路徑擬定出來,同時財務長及執行長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話,搭配當地獎勵措施政策,幫助企業淨零轉型過程獲得更充沛的資本挹注。

楊雅雯對此議題回應,目前台灣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大部分採用「電證合一」綠電購買模式,也就是將綠電跟憑證綁定採購,因此建議財務長盤點自身企業的用電量,藉此掌握不同再生能源方案的實際成本,協助公司擬定適切的購電策略。馮熾煒也補充,未來綠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黃金交叉,建議財務長持續掌握能源成本趨勢,協助企業達到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
最後,曾于哲再次強調,「擁抱再生能源實現企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企業未來談生意的過程,若期待不需再費心思關注再生能源的挑戰,相關做法包含從源頭減量及實際的財務計畫,安永會持續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之路,根據具體計畫來逐步執行,確保企業擁有永續成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