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加薪吧!」剛出社會的女性爭取合理待遇的簡單四步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女性常低估自己的能力,但只要經過練習,任何人都可以變成談判高手。讓我們一起挺身而進,實現應得的美好生活吧。
文:金姆‧基廷(Kim Keating),基廷人力顧問公司(Keating Advisors)創辦人兼執行董事,曾是摩根士丹利財務分析師,與「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財務長。
「女性能透過自我訓練,變成幫自己宣傳的力量。」
從有工作以來,女性就很難獲得公平的薪酬待遇,這種情況到現在仍未消失。過去十年,美國男女的薪資差距並未改善。一般女性要多工作近十二年,才能獲得和男性同事一樣的薪資。這不僅不公平,更是令人無法接受。
不平等從踏出校門就開始了。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第一年就業時,男性同事每賺1美元,女性相對上只賺82美分。這個薪資差距是由幾個因素造成的:純粹的歧視、大學科系和職業的性別差異、男女工作的時數、女性從第一份工作開始為自己爭取待遇的頻率就比男性低。
原因很多,例如我們常低估自己的能力。很多女性從小受的訓練是聆聽,而非陳述;太在意迎合別人,默默接受別人給我們的東西,而不去爭取應得的;對於自己能夠獲得任何東西,都心存感激了。
傳統認為,男性就應該有主見,女性則應該擔任養育者。所以男性可以要求加薪、升官或更好的任務,女性則應該「乖巧懂事」,就像我父母教導我的那樣。想要爭取應得的權益,又維持討喜、沒威脅感的形象,就像走鋼索一樣:只要一出差錯,就可能墜落。這也難怪我們比較可能說:「謝謝您給我機會」,而不是說「抱歉,我應該得到更多」。
了解女性在協商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挑戰,是克服挑戰的第一步。我在華爾街學到,親切開朗是可以和堅定自主共存的。我並未改變自己的本質,我只是增添了新的特質。
如何跨出第一步
有了目標和練習,任何人都可以變成談判高手。以下是幫你在第一份工作及未來達到薪酬目標的四個簡單步驟。
一、做足功課—關於對方和你的資料
想要成功協商薪資,需要蒐集雙方的資料:潛在雇主和你自己的。市場上可取得的薪資資料,比多數新鮮人所想的還要豐富。Salary.com、GetRaised等網站都提供有關工作和薪酬、福利、獎金的免費資訊。你一定要把產業、營收規模、員工人數、地點,以及你的經驗和技巧納入考量。
如果可以,從相關領域的人那邊獲得資訊,特別有幫助;若你能找到在那家公司工作的人更好。此外,也要打聽一下業界的水準。不妨聯絡朋友、朋友的父母、父母的朋友、親戚、鄰居、同事、社群媒體。在對市場毫無概念的情況下,你開出的價位可能遠超過雇主的預算,而不幸錯失了機會。或者你可能開價太低,導致薪水低於市場水準,或是給人素質不佳的印象,而沒被錄取。
了解公司需要你的程度也很有幫助。如果面試官覺得你的資格和其他的應徵者差不多,議價空間較小;如果招募經理認為你是理想人選,付出較高薪水的意願便會大很多。此外,也要評估你自己。你想賺多少薪水,你覺得要多少才夠?以未來12到18個月的財務目標,來定義你的理想薪資:你需要多少錢才能維持生活、償還就學貸款、貼補家用,或甚至去度假?列出目標將更能激勵自己。
理想薪酬的反面是所謂的BATNA,即商學院說的「談判協議的最佳替代方案」(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你的BATNA是你考慮接受的最低薪酬,要是薪水比那個數字還低,就不考慮了。如果你好幾個月才有一次面試機會,又有房租要付,任何條件可能都符合BATNA。如果有好幾份工作都錄取你了,或你有充足的財力資源,對方提出的薪資條件可能達不到你的BATNA。
切記,找工作時,不要一次只找一個,最好是到處應徵。每個職缺都是練習面試與協商技巧的機會。不要因為覺得自己快找到夢寐以求的工作了,就停止思考其他的選擇。知道自己還有其他的選擇可以帶來更多的信心,為自己爭取應得的薪酬。
二、獲得錄取後再談薪酬
在爭取薪酬之前,應該先確定自己是否被錄取。當未來雇主認為你是那份工作的理想人選時,較可能給你想要的薪水。如果面試官提早問你預期的薪資,就試著把話題轉開,你可以說:「我想多了解工作內容以後,再討論薪資。可以請您告訴我這份工作是對誰負責嗎?」、「我相信您已經想過這份工作需要做什麼,也會提供有競爭力的薪水。我想多了解這個職位的責任。」
或者,也可以直接轉移話題:「我的要求很有彈性,目前我比較在意的是找到適合的職業生涯。」
如果面試官仍想討論薪資,切記,由他先提出一個範圍或數字比較好。你可以說:「我需要考慮一些因素,包括工作職責、生涯發展的機會、工作環境等等。可以請您先告訴我,您覺得這個職務的市場價值是多少嗎?」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要看內部薪資的範圍及外部的市場價值而定。您可以告訴我公司裡同類職位的平均薪資範圍嗎?」如果面試官堅持要你先給個數字,你的目標是給個數字範圍,而且下限剛好比那家公司的上限高一點。例如,假設公司的薪資範圍是35,000元至40,000元,你開出的理想範圍是41,000到45,000元。這樣一來,你的範圍仍然夠接近,不至於馬上遭到淘汰,但是你已經把基礎奠定在他們範圍的底端或之上。雖然,你幾乎不可能知道實際的薪資範圍,但是做足功課可以讓你盡可能地接近。
Tags:
2023「Taispo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全新升級,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將於3月22日至2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舉辦,共有160家企業參展,使用800個攤位。本次展出內容不僅涵蓋多元的運動及健身用品,還有更多運動科技產業進駐,在展覽開始前先由我們帶各位讀者搶先認識優質參展廠商。
傷病纏身難健身,引進新設備造福同路人
核心引力科技是台灣唯一獨家代理美國低傷害TOTAL GYM GTS引力設備的代理商,將不同於傳統的健身設備引進台灣,並提供獨家的高達三十幾種針對引力訓練的健身課程設計,針對台灣想學習引力訓練的教練與開設引力工作室的創業人群,提供每年不定期引力國際教練證照培訓課程。
和很多不擅運動的人一樣,核心引力科技創辦人Sasha曾經嘗試了各種時下流行的健身房課程,但大部分都覺得太困難不適合,直到她偶然接觸Total Gym的課程後,被多變的課程和有趣的內容吸引,其中最特別的器材ELEVATE Encompass,是一台100公斤以上的全功能健身機械,其中最大特色是可直立摺疊收納,一台就可以開始授課,非常適合小型工作室或租金壓力較大的城市健身房。對Sasha而言,能夠讓一個討厭健身運動、有舊傷的人堅持下去,甚至可以透過強度不小的健身恢復健康,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回台後Sasha決定將Total Gym引進台灣,讓更多民眾瞭解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健身器材,同時也幫助健身房優化設備,讓整個健身產業跨出更大一步。

你我都能當「管」長 轉型打造雙贏
「現在各行各業都有數轉型的需求,健身產業也不例外。早期賣課程得靠業務推銷,櫃台也需要配置輪班人員以維持營運,消耗大量人力與時間成本,並且消費者也不喜歡被騷擾。」FITBUTLER健身管 的CEO陳暐翔說。
FITBUTLER健身管 把痛點轉化成甜蜜點,透過提供客户後台管理系統及打造專屬APP,從會員管理、會籍方案、數據報表、自助門禁系統到體測數據等,整合前後端一條龍服務,為營運者與消費者雙方提供更便利的運動健身環境。
除了會員制度透明化,FITBUTLER健身管 也打破以往需要綁年約、買固定堂數的消費方式,推出「月訂閱制」模式供業者使用,以迎合現代更具彈性的消費傾向。「我們持續關注國外健身產業趨勢,並將值得學習的地方內化到系統與服務上,希望能成為台灣健身業的推動者。」
FITBUTLER健身管目前已與全台灣近百家健身房、工作室合作,服務超過六十個台灣本土和國際級連鎖健身品牌。

高中死黨赴日奇想,要成為健身夥伴們的好夥伴
運動完的飲食,比運動還重要,「JUMKICK」是少數開發乳清蛋白的台灣本土企業,目前在全台各大運動中心、民營健身房設置專屬販賣機,讓民眾便於取用,而這樣的創新,來自兩個高中就認識的老朋友。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去日本玩,對他們的自動販賣機文化很感興趣,後來就跟我們的運動習慣做結合,想研發補充體能用的飲品。」負責人邱政惟笑說:「一開始很土法煉鋼,直接買一台販賣機來研究,想起來很瘋狂。」
在外健身要準備高蛋白飲品是一件挺麻煩的事,但JUMKICK的販賣機只需行動支付或嗶卡,等待約20秒就能取得一杯適當份量的飲品,對於健身族來說相當方便。
目前JUMKICK的機器已遍佈台灣各大運動中心與健身房,富有設計感的外觀讓機台自帶高級感,完整的官網介紹、檢驗報告與保險資料讓客戶很安心,「其實JUMKICK 2017年才成立,但我們想讓消費者知道我們的經營決心跟用心,而且機台已經更新到第三代,可以透過遠端控制做到最快的故障排除,JUMKICK會盡全力為客戶做到最好,並立志成為健身房標配。」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產業菁英要讓台灣看見不一樣
至於想帶給參展民眾什麼樣的體驗,健身管希望能透過現場的軟體展示、模組互動,讓創新服務推向全世界。JUMKICK則預計會推一台機器到展場,「利用20秒的時間沖泡、洗滌,我相信看到的人都會覺得這個超級方便,花幾十塊就可以搞定,要讓大家更實際體驗到補充高蛋白並不困難。」而核心引力科技希望將Total Gym的主要產品ELEVATE Encompass帶到現場,期待讓所有愛好運動的人,認識這台適合更多人使用的健身設備,開啟自己健康的大門。
今年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首度籌組「運動科技」專區,配合行政院「台灣運動×科技行動計畫」,聯手新創業者,建立亞太運動科技的國際據點,同時為了讓民眾有最好的沈浸式動態體驗,展中也規劃有動靜串聯的週邊活動,如產業論壇、戶外運動休閒體驗區OutdoorTaipei、數位運動網紅擂台賽等,預計用完整的運動產品線吸引國際買主,讓台灣的運動科技產業持續領先世界,將台灣打造為運動科技王國。
★了解更多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資訊:https://www.taispo.com.tw/zh-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