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沙烏地與阿聯兄弟鬩牆,OPEC+陷入僵局,國際油價一飛衝天

沙烏地與阿聯兄弟鬩牆,OPEC+陷入僵局,國際油價一飛衝天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多年來,阿聯和沙烏地都一直是密切的合作夥伴,是該區域最重要的聯盟和OPEC的主要勢力。沙烏地阿拉伯是OPEC實際上的領導者,阿聯則是2020年全球第三大產油國,如今兩國因為生產基線的問題,罕見地公開對峙。

編譯:吳宗宜

OPEC+沒共識,油價一飛衝天

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俄羅斯等產油國聯盟(OPEC+)的27國成員,在7月2日的會議上未能達成原定從今(2021)年8月到明(2022)年底,增加主要產油國單日產量40萬桶的增產協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拒絕接受該提案,各國也未就新的會議時間達成共識,使原定於7月5日召開的部長級會議無限期延遲。近年來阿聯為提高產油量進行了大量投資,因此堅持修改並提升其產量配額。

阿聯能源部長馬茲魯伊(Suhail Al Mazrouei)表示,目前的協議並不公平,阿聯被迫閒置三分之一的產量,而其他國家則被允許增加更多產量。「這不是一筆好交易,阿聯支持短期增加供應,但如果該政策要延長至2022年,我們希望獲得更好的條件。我們要求在新協議中伸張正義,要求與其他國家平等互惠是我們的主權權利,但接受進一步的犧牲是不合理且不正義的。我們在處理這個問題上很有耐心。」

爭議的核心是生產基線(baseline)的問題,一旦各國產量高於或低於基線,他們便必須減產或增產,阿聯不能接受訂其基線為317萬桶/日的議案,而認為應該設定為380萬桶/日。

沙烏地能源部長阿卜都拉席茲王子(Abdulaziz bin Salman Al Saud)則拒絕讓步,稱其參加OPEC+會議已經34年了,從未見過這樣的要求,並呼籲阿聯保持理性和進行妥協。「這是一個國家對抗整個集團的決議,這令人難過,但這是現實。」並指出將協議延長至明年年底對於穩定能源市場是必要的,「我們必須延長該協議,該協議會讓很多人更好過。」

OPEC+在2020年4月祭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產措施,每日減產970萬桶,以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石油需求暴跌時支撐住油價。之後,OPEC+逐步緩慢地增加原油產量,幾乎每個月都召開一次會議,討論未來的增產政策。

目前的國際油價已經開始反彈,最近一直徘徊在每桶75美元左右,自今年年初以來已上漲了約一半,但目前需求要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仍有困難,因此該聯盟的日產量仍比疫情前少580萬桶。

多年來,阿聯和沙烏地都一直是密切的合作夥伴,是該區域最重要的聯盟和OPEC的主要勢力。沙烏地阿拉伯是OPEC實際上的領導者,阿聯則是2020年全球第三大產油國,如今兩國因為生產基線的問題,罕見地公開對峙。

據《CNN》指出,最近兩國關係一直相當緊繃,使OPEC陷入僵局,部分人士擔心阿聯甚至可能完全退出該組織。

《CNBC》報導,再來資本(Again Capital)的共同創辦人基爾達夫(John Kilduff)表示:「OPEC的團結在今天解體了,COVID-19使他們團結在一起,但他們卻在疫情結束後分開。阿聯堅持希望提高產量基線,這將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情況會變得非常緊張。」

《曼谷郵報》也報導,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石油分析師蓋爾德(Alan Gelder)也說,「這場危機發生的時機並不令人意外,因為OPEC向來在面臨重大挑戰時表現最好,而這些挑戰現在已隨著石油需求的復甦而逐漸緩解。」

兄弟鬩牆

國際油價反映了市場對阿聯和沙烏地在OPEC+會議上未能就石油增產達成共識的擔憂,目前油價已漲至2018年10月以來的最高點,在7月6日上午11點,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0.32美元,漲幅0.42%,每桶達到77.48美元,紐約原油期貨則上漲1.49美元,漲幅1.98%,每桶達到76.65美元。

《紐約時報》報導,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大宗商品主管克勞夫特(Helima Croft)表示:「若兩國能達成共識,才可能會結束油價的漲勢。」反之,若該組織未來幾天仍無法救增產達成共識,可能會進一步推高油價。

《彭博社》報導,能源展望(Energy Aspects Ltd.)顧問公司的珊(Amrita Sen)也說:「利雅德和阿布達比之間,對外交、經濟、安全以及石油政策的分歧越來越大,這將使OPEC未來對油價的討論複雜化。如果8月份該組織還沒有就增產達成共識,油價很容易就會超過每桶90美元。」

《曼谷郵報》報導,SEB分析師希爾德普(Bjarne Schieldrop)也指出,「市場現在擔心幾種情況,一種是沒有增產導致油價飆升;另一種是所有人都增產導致油價暴跌。」

阿聯與其他OPEC成員國相比,經濟在疫情中受傷更重,因為其已減產近三分之一。阿聯表示,它並非唯一要求更高基線的國家,事實上,自去年OPEC首次達成協議以來,包括亞塞拜然、哈薩克、科威特和奈及利亞等其他國家,都已提出並成功提高基線產量。

這場爭端反映了沙烏地和阿聯間日益擴大的分歧。這兩個國家建立了地區聯盟,結合財政和軍事力量來對抗葉門反叛軍青年運動組織(Houthis),並在區域事務上聯合行動。但目前阿聯已退出在葉門的行動,而沙烏地則試圖挑戰阿聯(杜拜)作為該地區商業和旅遊中心的地位。另外,阿聯在2020年8月同意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而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至今依然沒有正式外交關係。

不過許多人也認為兩國將很快達成共識,標準普爾(S&P Global Platts)首席地緣政治顧問謝爾頓(Paul Sheldon)便表示,「沙烏地和阿聯在維繫OPEC+凝聚力和平衡國際原油市場方面仍有共同利益,再加上他們在中東的地緣政治聯盟,他們很有可能在近期達成妥協。」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