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借鏡日本的科技創新看台灣:國家能提供哪些對地方創生有利的IT支援方針?

借鏡日本的科技創新看台灣:國家能提供哪些對地方創生有利的IT支援方針?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相較台灣在地方創生做法比較是著重在工具方法使用,日本除了透過政府組織改造、立法、報告外,也每年檢討政策工具能如何創新,以IT科技導入的計畫來說,就是希望透過網路資通訊建構渠道,透過分類和共享連結,真正用新的方法迎向各地創生課題。

日本為了解決人口減少、地方經濟萎縮以及人口過度集中在東京等問題,於2014年通過了「城鎮・人口・工作創生法」,並訂定「城鎮・人口・工作創生戰略」,戰略上希望能翻轉伴隨人口危機下的負面螺旋,藉由跨部會的政策配套措施,以資訊、人才及財政三支箭,搭配各地提出自己的人口願景與「地方版綜合戰略」,希望能為地方創造新的「工作」,帶來「人口」,並且重新審視如何為「城鎮」創造更多永續連結,打造一億人活躍的強韌社會。

資通訊在地方創生目標中的借力之箭是因網路社群時代而出現的新方法,換言之資訊科技,可說是能打破地理空間和時間的新工具,因此任何新的、不分區域的事業一旦活用了資訊科技,就有可能會產生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樣貌,也最有可能打破既有的供給與需求的機會版圖。在日本的地方創生推動過程中中,更是從政府端將這些民間團隊及企業可能面臨的問題,從源頭就予以設想。

日本政府面對提出地方創生人口戰略計畫時,有多個單位會著重強調「區域活化與科技創新」,因此本文特別簡介日本總務省(相當於台灣內政部)的「ICT地域活性化」政策以及內閣官房統籌一個跨部會的「地方創生IT活用推進會議」,借鏡日本在地方創生議題上,是如何看待地方創課題。

借鏡日本的科技創新看台灣:是否能對焦導入解決在地痛點與需求

日本總務省從2013年開始召開一系列的資訊與通訊科技(ICT)成長戰略,分別就生活資源、街區營造、超高齡社會、製造業等類別做討論,探討如何導入科技打造「智慧白金社會(スマートプラチナ社会)」。[1] 同時也有ICT地域活性化政策,每年補助地方政府與相關組織企業合作,用多元的計畫方案,像是培養與指派地方政府資訊長、行政資訊系統化、促進遠距工作環境、活用公共數據、電子憑證等內政施策,去應對地方面臨人口減少、醫師不足、少子高齡化、災害、區域經濟衰退等問題。[2]

然而根據日本總務省的「地域IoT實裝推進任務」調查,所謂導入ICT、也就是「科技導入」落地實績並不豐碩,2012年時有將近28.4%的日本地方政府對於協助科技導入區域經營是不關心的,且只有2.3%的地方政府正著手推動相關政策。到了2014年則進展到5.9%的執行程度。[3]

原因是為什麼呢?約有七成的地方政府認為地方財政嚴峻不易投資,再來難以導入的因素分別是:並不了解具體的應用情境或優點、缺乏相關人才、在地團體的需求與分工不明確、在地沒有主導的團體、無法讓市民理解、找不到適當的ICT供應服務商、法規限制多,以及全國尚未標準化。[4]

也就是說各地在「受限於財政、想像與效果、人才以及推動體制」的不足之下,使得原先期待運用科技創新解決在地課題、或帶動區域經濟的成效有限,十分可惜。因此從2016年,日本總務省為了讓科技創新能更為普及,便以確保「計畫持續性」以及橫向推廣「優良模式」這兩大課題作為總務省後續推動地方創生與科技導入戰略時的改進方向。

chart

針對上述的課題,總務省後續作的許多調整,像是2014年開始舉辦「地域情報化大賞」,表揚導入ICT讓地方活化的公部門、企業與非營利組織,並且依照事業主題別、區域IoT產業別、團體別、人口尺度別、條件不利區域別、區域別、以及不同年份的大賞來建立公開案例資料庫,讓大家能夠從中借鏡開發、追蹤後續成效以及讓更多企業單位能參酌,加入擴大區域投資的行列。[5]

日本地方創生人口議題,如何結合「資訊通訊」解決時空地理上的問題

日本內閣官房特別希望能藉由導入資訊通訊(IT)讓各地的各項「地方版綜合戰略」能有效被落實,因此在2015年,日本在內閣官房的「高度情報通信網絡社會推進戰略本部」之下設置了「地方創生IT活用推進會議」,並發佈了「地方創生IT利活用計畫」(地方創生 IT 利活用促進プラン),希望能討論在地方創生這樣的人口議題中,尤其是面對地理上的以及時間上的限制時,能多加討論如何運用IT來協助解決地方公部門的課題?

在「地方創生IT活用計畫」中,希望透過導入IT能加速三項地方創生好循環的基本目標,分別是促進人口回流與創造工作的「活化區域產業(創業、農林漁牧業六次產業化、觀光服務業、製造業等)」、推動營造城鎮的「提升宜居程度」(醫療、教育、交通、防災、治安等)、以及「提升地方公部門業務的效率」

換言之,面對明確在地遇到的問題,IT或許可視為一個新的解法,然而還是得取決於地方現場的實況,看能否在願意改變的意志下運用創意,才有可能讓改變成真;而對中央政府來說,則是以「雲端優先(Cloud First Policy)」的觀點為基礎,積極建構共通化的支援體制。

在這樣的「地方創生IT活用」計畫中,區分了兩部份的支援方針,分別是地方的需求以及國家的提供。首先地方的公部門該如何檢視需不需要利用IT資源呢?有三項方針分別是:要理解地方魅力和在地概念所帶出的「戰略性」,有效活用在地閒置資源帶出「鄉土性」,以及區域間必要的「合作性」。

RTXDI1G0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首先必須理解在地遇到明確的課題是什麼,方才不會將資源投放在一個事實上沒有需求的問題意識上,並且也才知道必要的「人材」和「財源」該從哪裡來。而在參考其他地方的案例之前,一定要先看見自己所在地問題的本質,才有辦法提出與別人不一樣概念的解方,因而做出差異化並脫穎而出。因此建立在地有系統的產官學參與交流、企劃、以及營運模式至關重要。


“地方創生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