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亞《我與文學》:好的抒情文章常是冷靜後感情的結晶,而非亂糟糟一團迸發的熔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散文中抒情的篇章,沒有什麼能與之比擬,如果勉強來比喻,我覺得那就如小提琴的顫音,簫笛的清韻,落花的淡香,秋月的微暈,雨餘葉底的鳥鳴與靜夜小橋下的流水。
文:張秀亞
散文的抒情
散文的抒情,這題目本身就像個詩句,原是《中華副刊》編輯所擬的,我接過這個題目來已經好幾個月了,這個題目出得非常之好,但寫起來卻像是非常之難,我想,編輯先生的意思所指,殆有數方面:
- 抒情的散文。
- 散文中抒情的部分。
- 如何寫抒情的散文。
為了簡便,我將第一、二兩個小題目併做一個,全文分做兩部分來試寫。
散文中抒情的篇章,沒有什麼能與之比擬,如果勉強來比喻,我覺得那就如小提琴的顫音,簫笛的清韻,落花的淡香,秋月的微暈,雨餘葉底的鳥鳴與靜夜小橋下的流水。
「抒情」是與「說理」相對待的,散文中抒情的篇章或段落,皆是作者「宣其湮鬱,道其幽思」。有時,一篇文章,在敘事、寫景之中,也流露出「感情」的成分,在散文中,我們很難發現純抒情而未言事寫景(這裡寫景一詞是廣義的,不只指的是描寫景色,亦指圖繪背景,渲染烘托時、地以及氣雰),或純言事寫景而不摻雜有感情的成分在內的。
像羅馬的西塞祿、法國的蒙田、英國的培根等人的散文,絕不是抒情的,而是說理的、分析的,這種文字,雖然也包括在文藝作品的範圍內,但是,除了他們清澄優美的文字供人欣賞外,其內容只是訴諸人的理智,而非訴諸人的感情。
至於像英國的吳爾芙夫人、比爾朋、美國的歐文諸人的散文則是能撥動人心弦,使之發出共鳴的抒情文字了。
我國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一部分是說理的,一部分是抒情的,而近代散文家如朱自清、徐志摩、落華生等人的作品,則是抒情的了。
曾經有一位詩人說過:「科學乃理智的兒子,詩歌乃感情的女兒。」其實,豈止詩歌是感情的女兒,一切扣人心弦的文藝作品,莫不是感情的女兒。抒情的詩句當然是,而抒情的散文亦是。因為,抒情的散文乃抒情詩的延展,抒情的散文寫至精純處,二者的界限往往混淆莫辨了,是散文,也是詩,是詩,也是散文。
欲寫出美妙的抒情散文,應該在心智、心性方面有著雙重的修養,心智方面,自然指的是多揣摩名家的作品,諳習人家達意表情的技巧,並盡力馳騁自己的想像力與聯想力,能以利用一些譬喻、象徵表現出自己微妙的感情,使得自己圖繪悲哀的文字,宛如「窗外的夜色,染藍了孤客的心」,使得自己描寫快樂的文字,如一片絢麗的春花,使讀者的心中,充滿了歡笑的氣雰。
至於說到心性上的修養,則是設法將自己的心胸擴大,宛如我在一篇短文中所說的:
使自己的方寸擴大,將天地萬物都裝盛其中,涵容一切,包被一切,體察一切,同情一切,所謂與草木通情愫,與花鳥共哀樂,就是這個意思。一個作家有惻隱之心,慈悲之心,才能以一雙悲憫的眼睛觀照世界,才能洞燭一切,了解一切,一種自他的靈魂深處發出的愛之輝光,使他的作品有了生命。只有這樣一位心地溫熱的作家,才能在篇章中強調生存感、倫理感,而具有了極深厚的感人的力量。
抒情的散文中的基調自然是情感,這是無庸贅述的,而這情感分析開來,不外是對人的愛——人類愛和同胞愛,以及對物的愛——對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亦皆懷著感情。
「她的脈管裡流溢著紫蘿蘭的汁液」——這是一個文藝批評家批評英國一位女作家的話,這句話引人深思,為什麼說她的脈管裡有著紫蘿蘭的汁液呢,這無非說她與自然界的生物也懷著無限的愛與同情而已,一個作者對一切有著真摯的同情與愛,更能以極其神妙的筆法將之描寫出來,自然會成為一篇動人的文字,如果這篇文字是以散文的形式寫出的,這自然是一篇極成功的抒情的散文。
不然的話,只以一枝「不忠實」的筆描寫一種虛偽的、做作的情感,滿紙將只充滿了王國維所說的空洞浮泛的游詞,不要說沒有感人的力量,甚至使讀者終篇的力量恐怕也很少呢。
抒情的散文中,有的是寫一種真摯的親子之愛,這一類的文章,古今中外感人的傑作很多,如:
舅父離去,怕正是早春的時候,因為花園中的番紅花正在開放,櫻草剛自新發芽的一株楊樹間探出頭來,當他走的時候,我從樹木的小空隙裡,望了他最後的一眼之後,我哭得像是心碎了。——瑪麗・蘭姆:〈水手舅舅〉
寶寶愛散步,在秋天總是每天兩次,由我牽著小手到公園。天寒了,午飯後,領著她在林木道旁閒踱著,她的嘴裡溫著歌,路上散著黃色的落葉,月光從樹梢篩在地上,一個大黑影和一個小黑影,一高一低的彳亍著,於是我覺著這裡也有人生。——謝六逸:〈做了父親〉
這兩段文字以淡淡的筆觸,寫親人間純摯的感情,偶爾寫一兩筆自然界的風物,將「情感」烘托得更格外感人。
又如:
畫堂四敞,一燈熒熒,高梧蕭疏,影落簷際,堂中列一機,畫吾母坐而織之,婦執紡車坐母側,簷底橫列一几,翦燭自照,憑畫欄而讀者,則銓也。階下假山一,砌花盆蘭,婀娜相倚,動搖於微風涼月中,其童子蹲樹根,捕促織為戲,及垂短髮持羽扇煮茶石上者,則奴子阿童,小婢阿昭。——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
這篇主要的是寫圖中景象,而在寫「景」之中,流溢著濃重的感情。
清明後四日,侵晨,晨曦在樹,花香沁腦,是時,余與潮兒母子別矣,……忽回顧苑中花草,均帶可憐顏色。——蘇曼殊:〈斷鴻零雁記〉
上面這一段,是自詩僧曼殊大師的著作中擷取下來的,他的這部著作原是說部,但每一片段,都是很妙的散文,所以我們特在此舉出一段做例子,在這幾行中,見出這位才華甚高的詩人對於花草樹木有著深摯的感情,且能以他充滿了同情的眼睛來觀照它,結果,苑中的花草皆在臨別前的一剎那現出了「可憐顏色」,這不是絕好的抒情佳句嗎,由這一句,我們可以知道那作者的情感與想像力是多麼豐富了。
有一次,我趕到一個地方,手把著一家村莊的籬笆,隔著一大田的麥浪,看西天的變幻。有一次是正衝著一條寬廣的大道,過來一大群羊,放草歸來的,偌大的太陽在它們後背放射出萬縷金輝,天上卻是烏青青的,只賸這不可逼視的威光中的一條大路,一群生物!我心頭頓感到神異性的壓迫,我真的跪下來了,對著這冉冉漸翳的金光。—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上面這一段寫的是絢麗璀燦不可逼視的向晚景色,在詩人的心頭激發起的一股莊嚴神聖的感情。他的筆端沾濡著情感,也沾濡著色彩,所以才寫得如此優美動人。
寫到這裡,我們要探索一下,抒情的散文的核心——「感情」,我們如何才可將之過濾精純,表現於文章中?在此,我謹將我昔日一篇短短的演詞中的話錄在這裡:
當然,寫抒情的散文要有真正的感情埋藏於胸中,或有真正的感觸蘊結於心裡,但當你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時,卻先不要執筆,須俟情感冷靜,感情凝結,感情沉澱,然後為之。好的抒情文章,常是冷靜後感情的結晶,而非亂糟糟一團迸發的熔岩。等到你那喜怒哀樂的感情已成過去,它們的痕跡卻有如那奔流河水未攜去的細砂,靜靜的嵌在你心靈的河床上,最後,通過你敏銳的感覺與生動的回憶,再去玩味,再去思索,再去低徊欷歔。如今,這昔日曾震撼過你整個存在的感情,已和你有了一段距離,對它,你已能保持一份客觀的冷靜,更清楚的看出,可喜者之所以可喜,可悲者之所以可悲,思遠情深,寫來自然更為感人了。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我與文學(美好年代典藏版)》,三民出版
作者:張秀亞
【作者介紹】
張秀亞(1919年―2001年),河北滄縣人。筆名陳藍、張亞藍、心井。北平輔仁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歷史研究所史學組畢業。曾任重慶《益世報》副刊主編,來臺後曾任靜宜英專(今靜宜大學)、輔仁大學中文系及研究所教授、輔仁大學英文系與德文系大學部教授,並曾在美國西東大學擔任講座。作品領域寬廣,涵蓋新詩、小說、散文、評論、翻譯、藝術史,曾獲婦聯會新詩首獎、中國文藝協會首屆散文獎章、中央婦工會首屆文藝金質獎章、中山文藝獎首屆散文獎。著有詩集《水上琴聲》,小說集《藝術與愛情》、《那飄去的雲》,散文集《北窗下》、《牧羊女》、《水仙辭》,評論集《寫作是藝術》等,共八十餘種。
【本書特色】
- 五本書的初版日期橫跨1958-1978年,見證張秀亞女士20年的創作生涯。
- 展讀張秀亞女士善感的靈魂與極致的微物書寫,發現平凡日常的美麗輪廓。
- 邀請于德蘭女士記敘母親的寫作情思,讓讀者更貼近一代美文大師。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