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文化部微解封激起表藝界正反輿論,「無觀眾怎麼表演」、「線上配套措施」成關注焦點

文化部微解封激起表藝界正反輿論,「無觀眾怎麼表演」、「線上配套措施」成關注焦點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開放表演、卻不開放觀眾進場,是文化部針對表演場館「微解封」推出的配套規則。電影院將能重啟售票入場,表演場館卻只能進行閉門排練,引發不少表藝界人士批評。文化部也回應,將擬定觀眾入場方案,並獎勵線上直播售票演出,盼維持表演團隊營運與動能。

文:王祖鵬、許靜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昨(8)日宣布將鬆綁部分管制措施,包含由文化部所主管的相關場館。13日起,美術館、電影院將逐步對外開放,表演場館卻不開放觀眾進場,僅鼓勵表演團隊進行閉門排練、攝(錄)影及無觀眾的直播演出,不少表藝界人士對此提出批評。

開放表演、卻不開放觀眾,表藝界盼公布明確配套

關於表演場館的相關規定,文化部進一步說明,即使未開放觀眾入場,表演團隊進行閉門排練、攝(錄)影及直播作業時,也應以每人1.5公尺距離計算各區域容留。已實施快篩或PCR檢測的表演者,正式演出時得脫下口罩,於工作期間至少每7天安排1次篩檢;其餘未演出者、工作人員等須全程佩戴口罩。

szr330wzwfnvcz6zpu4zxsg0pl6jgj
Photo Credit: 文化部

對於文化部的公告,差事劇團團長鍾喬接受《關鍵評論網》訪問,表示對此「很失望」,更直言「無觀眾」的宣告貽笑大方。「無觀眾這件事昨天變成大家的笑話嘛,所以現在是演給鬼看嗎?」鍾喬指出,表演藝術團隊的演出和電影放映並不同,需要考量排練時團隊的安全,排練能否超過5人、如何確保演員在過程中不會染疫,也是很關鍵的問題。

《中央社》報導中,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陳錦誠表示,目前適度鬆綁措施對表演場所的設定很模糊,「文化部及國表藝如果有設定治理國家表演藝術當前危機的因應方案,何種條件下解封,解封時的振興方案與配套措施等,民間都在等著。」

果陀劇場創辦人梁志民也表示表演不是今天解封、明天就可以上台,還要至少有2個月的時間進行排練、宣傳、售票等,「我們需要訂定一個標準,表演藝術界需要先知道。」

「今天說場館開放但不可以有觀眾,表演藝術界知道了,但我們更想知道的是,那下一個步驟會是什麼。」故事工廠執行長林佳鋒呼籲指揮中心將規劃說明清楚,哪個級別會陸續開放哪些項目,表演團隊才不會無所適從。

林佳鋒進一步說,他相信文化部一定知道要讓民眾有信心走進劇場,必須要一步一步的解封相關的管制措施,「但希望可以給明確目標,藝文界必須提前準備」。

文化部掛保證  藝文團體紓困貸款快速通關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文化部長李永得

文化部:將研擬觀眾進場方案、補助線上直播售票演出

對於表藝界的批評聲浪,文化部接受《關鍵評論網》訪問時表示,考量表演場館、演出人員、觀眾動線安排與互動頻率,部分表演團隊反應若採取梅花座的半開放方式,將演一場賠一場,希望待疫情穩定時,再開放滿場觀眾。因此,目前暫時不開放觀眾入場。文化部充分理解表演藝術界的反應與意見,目前亦已研擬觀眾進場方案,將送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進一步討論。

此外,文化部亦強調,線上售票演出為未來趨勢,文化部正擬定補助及獎勵表演團隊規劃線上直播售票演出,期盼持續維持表演團隊營運與動能,獎補助與施行細節將盡速提出。

梁志民也試圖尋找解方,他指出,目前高爾夫球場可以戴口罩進場、3人一組,「這些都是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自訂,指揮中心審核,我認為這是可行的解套辦法。」

表藝團隊期待真正解封,和觀眾一起回劇場

不過,表藝團體也有人樂觀看待這次的「微解封」,包含國表藝董事長、紙風車劇團團長、阮劇團藝術總監/團長,皆對《關鍵評論網》表示持正面態度。

國表藝董事長朱宗慶認為「微解封」是很好的第一步,「國表藝三場館將配合相關防疫規定,先從開放排練,期待有一天能真正重啟劇場表演。」國表藝更在昨日了解文化部頒布的指引和懶人包後,隨即和三館一團做討論與進一步確認執行細節,全力協助表團、表演藝術工作者展開工作。

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則表示,會耐心等待目前文化部指導「微解封」,疫情得到控制、確診數下降,再全面恢復實體活動。阮劇團藝術總監/團長汪兆謙對於這次也表達樂觀的態度,並說:「目前劇團仍先按照原本計畫執行,期待真正解封、進劇場與觀眾互動。」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許靜之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