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眼中盯】各縣市不敢「微解封」,不分藍綠白的百里侯們都看到這個陷阱

【關鍵眼中盯】各縣市不敢「微解封」,不分藍綠白的百里侯們都看到這個陷阱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假若按照中央意見開放內用,只要疫情再度增溫,成為眾矢之的的仍會是地方政府,都要影響一年多之後的選情,讓原本期待只有雙北兩個「壞學生」繼續封、其他縣市商業復甦的理想計畫,連蘇貞昌都要跳出來說「地方要求更加強覺得很好」。

指揮中心7月8日宣布13日將有條件開放餐廳內用納入「微解封」規範後,當下雖有許多縣市響應,但雙北表示將維持禁內用規定後,台南、台東、屏東、花蓮、金門等不分藍綠原先宣布開放的縣市,陸續收回成命,到7月11日,全台灣只剩下澎湖「順時中」有條件開放內用,其餘縣市在7月26日前都將繼續禁止內用。

出現這種結果其實並不意外,因為這個疫情增溫、擴大管制、施打疫苗、挑戰解封的順序,在很多國家早就經歷一輪,而相較已被疫情洗禮多年,希望能「加速開放」的英美等國,台灣人仍多抱持境內恢復「+0」的夢想,對病毒防衛意識又高,更加產生這種中央、地方、民眾三者想法不一致的情況。

當時英國的「微解封」規範鉅細靡遺,也存在不少漏洞

很多人覺得「封城」是最困難的決定,但其實禁止大家出門的命令很簡單,決定疫情還沒完全控制時大家出門能做什麼,才是更困難的課題。

這樣的規劃,通常後面都會有一個核心的解決目標,例如疫情中期英國在「微解封」時,想維持的就是「不要太多不同圈的人交互群聚」。所以當時英國設計各種「防疫泡泡」,例如2020年耶誕節家人團聚之日,要求團聚時要在家中(別去公共場合慶祝)、最多只能兩個家庭團聚(你回你爸媽家,表弟就別去了)、別住過夜(吃完火雞就回家),都是指向那個核心目標。

這樣的制定瑣碎但必要,因為如果你只跟民眾說「我們來微返鄉,日常生活小心一些」,人們各自解讀後一定會產生各種亂象,而違反當下的防疫目標。

但這種鉅細靡遺的規範——就和立法一樣——也很可能出現漏洞。例如英國去年底嘗試解封時,政府為了怕酒客群聚,規定「啤酒」只能當作附餐飲料,不得單獨販售,但「附餐」的定義是什麼呢?政府只好列出所有合法的「佐餐食物」,然而裡面卻包括炸蘇格蘭蛋這種下酒點心,最後仍出現民眾點一顆蘇格蘭蛋,然後啤酒喝到飽的狀況。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炸蘇格蘭蛋

台灣各部會微解封規範衝突,背後的「核心目標」究竟是什麼?

在台灣,7月6號的「微解封」以「維護國人民生經濟」為名只想著開放,背後的邏輯卻又更混亂。

例如新規定宣布之後,「館長」陳之漢就隨即指出,開放健身房但要求器材不得混用,基本上就等於不要開;開放九人的旅行團之時卻仍禁止安親班營業,雖然有些安親班的規模可能比9人還少,組成還更單純;開放餐廳內用卻維持出門一律得帶口罩的規定,如同指示室外空曠地方需要帶口罩,室內密閉空間卻不用。

出現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是各部會研擬細節時只想著開放,只盤點哪些產業「最需要救」,各自考量卻沒有對應到防疫的終極目標,才會出現這樣的不一致狀況。此外,各部會對自己產業基層執行面的掌握,似乎也有些不足。

退一步說,會發生這種各縣市矛盾、各產業也矛盾的狀況,或許是因為指揮中心想在不改當初所說「全國規定一致」的情況下,解決「有些縣市明明疫情不嚴重為什麼要跟著封」的抱怨。因為這兩件事情在「同島一命」的原則下就是矛盾,只好發明維持三級警戒的「一致」但可以「微解封」的修改,有如超時空博士(Doctor Who)的時光機「Tardis」一樣,讓兩項互斥的事實可以存在同一個時間軸,而不打自己的臉。

餐廳7/13適度開放內用(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然而,也是因為這些規範東拼西湊,少了明確目標和科學根據,原本期待只有雙北兩個「壞學生」繼續封、其他縣市商業復甦的理想計畫,卻在民眾反彈和可預見執行問題的情況下,各縣市接連表示不支持,地方民意之所趨,連把領導統御看得很重的行政院長蘇貞昌,都要跳出來說「地方要求更加強覺得很好」。

因為輿情而開放,因為民意而逆轉,何時才是對的解封時刻?

不難想像,假若地方政府真按照中央意見開放內用,只要疫情再度增溫,成為眾矢之的的仍會是地方政府,不論理由是役調不利或管制不彰,都要影響一年多之後的選情。7月6日至10號之間,不分藍綠白的百里侯們也都看到這個陷阱,也幸好,因為11號的記者會,陳時中就說出「地方政府對自己的決定,也要用負責的態度來面對後續事宜」這句話。

在疫苗施打率高的國家,政府的防疫目標已經不是降低「確診數」,而是在控制重症率(醫療體系不崩潰)和死亡率的前提下,讓經濟盡量的復甦,所以彭博經濟學人等防疫評量看的都是政府如何「Back to normal」,也才會出現許多在防疫資優班的台灣人眼中,不可思議的規範。

諷刺的是,雖然國內輿情要求商業復甦的聲量一直很大,但指揮中心開放餐廳內用後,卻也是那些「灌爆地方政府」的網路留言,讓縣市長們決定翻轉政策。或許台灣的民意還沒準備好。

蘇貞昌視察計程車司機施打疫苗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對執政者來說,關心輿情動向之餘,下次制定解封規劃時,應該先設定好更明確的上位核心目標,確保各部會制定政策時有一致的邏輯,基層易執行也好說嘴;對一般民眾而言,不論政府如何規定,我們仍該盡可能做好防疫,盡力避免讓自己或周圍的人暴露在危險中。

只要每個人都不讓自己成為破口,我們就能離全島一致的解封日更近一些。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