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代表馬來西亞政府抗疫失敗的三個關鍵字:插白旗、掛黑旗、食物銀行

代表馬來西亞政府抗疫失敗的三個關鍵字:插白旗、掛黑旗、食物銀行
圖為一名印裔女子在得到援助後,將掛在家門外的白旗給收起來。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目前馬來西亞政府不僅要面對人民因生活陷困頓,而興起的「白旗運動」,還得面對約聘制的醫生,因工作得不到保障而發起的「黑旗運動」。如今被視為領導抗疫失敗的慕尤丁,很有可能陷入政權不保的局面。

近期翻開大馬報章或社交媒體,有三組詞特別火紅——插白旗、掛黑旗、食物銀行(Foodbank)。

這三組詞正好對應不同面向。插白旗為窮困人民的婉轉求救訊號;食物銀行這是對應的人性救濟關懷行動;至於掛黑旗,原是合約(約聘)醫生為了爭取合理待遇所發起的運動,目前卻已延燒成對當權政府抗議的集體憤怒訊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三種現象同時出現,代表著全民已無力面對疫情,並集體將防疫無力的憤怒目標轉向政府,導致首個非民選的首相慕尤丁面對前所未有的執政危機。可以預見的是,新冠肺炎不僅嚴重衝擊大馬民間,也為大馬未來的政治版圖埋下改寫暗示。

人民的無助催生「白旗運動」

備受新冠肺炎籠罩達500多天的大馬,從去年至今已經歷不同階段的封鎖狀態,但疫情不斷死灰復燃,尤其今年4月中進入第三波疫情後,過去3個月確診數字節節攀升,至今仍不見任何曙光,甚至連停屍房與殯葬中心都出現爆滿的悲劇。

尤其踏入7月後,確診數字普遍都「坐八望九」,每天至少8000起確診案例起跳,7月13日更首度破萬,新增11079例,累積確診病例超過85萬,死亡案例超過6300人,對比去年同期首波疫情和緩後的確診額只有2位數,難免讓許多老百姓搖頭。加上政府無止境的封鎖計劃,導致各行業都無法正常運作,嚴重影響民生收入。

儘管首相慕尤丁從去年至今,已宣布4次總計高達5300億令吉(約新台幣3.5337兆元)的經濟援助配套,約佔大馬2020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為3366億美元(約新台幣9.4079兆元)三分之一,是大馬自1957年獨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民間援助計劃。

不過,近1年半長時間反复限制經濟運作,已導致許多公司不負重荷宣布倒閉,首當其衝的當屬飯店、航空及旅遊業。

其中,大馬兩大航空公司馬航(Mas)與亞航(Airasia)都抵擋不住疫情,分別在去年尾已裁員1500及2400人,並揚言若情況未能好轉,將會持續縮編營運規模。近百家中小型旅遊公司則宣布結業或暫停營業,受災戶高達37萬人。

另外,超過200家規模不等飯店與旅館宣布關閉,至於賭場、娛樂、KTV、酒吧、戲院、SPA、俱樂部、健身中心等也暫時或永久關閉,影響近百萬人生計。美髮與美容業、餐廳、連鎖奶茶店、培訓學校、律師事務所等也湧現結業潮,甚至超過70萬名大專生畢業後就失業,因此就算政府撥出天文數字的援助金,對人民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由於太多人生計受影響,不少人罹患憂鬱症,有些走投無路的的民眾甚至難抵社會低氣壓而自殺,這些現象也催生了大馬的「白旗運動」,這運動是希望需要物質援助的人士,不妨可在家門外舉白旗,以此當作求助訊號,好讓外界能及時施以援手。

「白旗運動」是6月底突然從線上蔓延到線下展開的,一開始各界並不曉得發起人是誰,後來才知道,原來發起人是一名吉蘭丹州的馬來婦女聶法莎(Nik Faizah Nik Othman)。

聶法莎解釋,選擇用白旗並非是示弱投降,而是身為一名母親,家裡的日用品如尿布或校衣等都是白色,因此才覺得這個顏色的物質最容易獲取,當中並無任何映射意味。

這則無心插柳的帖文意外獲得廣泛網民認同,分享數高達2萬則以上,許多人紛紛也標籤 #benderaputih(馬來文白旗意思),讓這項活動應運而生。

這項運動隨即引來一些當權者的否定,並質疑背後有政治動機。其中伊斯蘭黨領袖、也是吉打州務大臣沙努西措辭強烈,認為這是政敵的政宣伎倆,以暗示政府抗疫失敗,因此強調州政府不會幫助舉白旗的人,反而他認為此時正值上蒼考驗,呼籲穆斯林應舉起雙手,向上蒼祈禱以通過這次考驗。

這項運動並不因政府的潑冷水立場而遏止,反而在艱辛疫情下獲得全民響應,許多大企業與非政府組織都紛紛加入,並放話將為有需要的民眾提供資源救濟,讓許多掛起白旗的民眾,都能解決燃眉之急。

其中,一名50歲馬來婦女透露,已經連續4天沒吃飯,每天只能與相依為命的14歲女兒食用餅乾和鄰居贈送的蛋糕來填飽肚子。後來她勇敢豎起白旗,結果許多村民都紛紛為她提供食物與金錢,讓她非常感恩。

一名華裔父親也在社交媒體表示,在家門口插上白旗後,不到1小時就收到各界好心人送來的物質與金錢,解決一家五口捉襟見肘的生計困境,讓他感受到大馬人同舟共濟的溫暖。

由於插白旗運動太成功,部分民間組織認為,與其要受災戶被動等待救援,倒不如主動設立「食物銀行」(Foodbank),選擇在一些定點設立食物供給站,讓有需要的人可以自行前往領取食物。

不少雜貨店、商家與商場都紛紛響應這項運動,除了捐獻一些物質外,也歡迎人民將多餘的物質捐出,以幫助更多受災戶應急。

看到這些系列運動太成功,令部分執政黨成員開始轉風向,發文表示支持這項民間運動,沒想到效果適得其反,引來網民憤怒抨擊。

網民紛紛認為,過去幾個月疫情絲毫都沒有放緩的跡象,卻頻頻傳出許多政治人物無視政府頒布的行動管制令,跨州參加各種喜宴及滿月酒等聚會,有者甚至還因榴槤季節的到來,不避諱人群聚集而舉辦榴槤饗宴。

在這水深火熱的時刻,仍有許多政治人物缺乏敏感神經,凸顯言行不一的虛偽。只准州官放火,不許人民點燈,才導致人民將壓抑許久的怒氣都集中炮轟在部分政治人物身上。

RTXE32MO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圖為一名馬來女子在得到援助後,將掛在窗外的白旗給收起來。

醫護人員發起「黑旗運動」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