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危機標示了英法帝國主義的終結,美蘇佔據了世界舞台

蘇伊士運河危機標示了英法帝國主義的終結,美蘇佔據了世界舞台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排長榮」風暴暫歇,你知道,原來蘇伊士運河,曾經差點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最近由於長榮的長賜輪卡在蘇伊士運河,有不少台灣人開玩笑說,這是新一次的「蘇伊士運河危機」。然後剛好又有美國的外交學者說,如果美國放棄台灣,那美國就會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之後的英國一樣,變得無關緊要。

所以,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蘇伊士運河,差點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其實不但現在的台灣人搞不清楚,就連在當時,世界上大部分的人也都搞不清楚。大家只知道埃及、英國、法國、以色列、美國、蘇聯為了蘇伊士運河吵成一團,第三次世界大戰差點就此開打。

蘇伊士運河原本是法國商人跟埃及政府在1860年代所開鑿的,雙方各持有相當的股份。但是後來埃及政府欠了英國太多的錢,所以只好把它所持有的蘇伊士運河股份賣給英國。

然後到了1956年7月,埃及的總統納瑟宣布要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用當時的市價買下英國跟法國人所持有的所有股份。英國跟法國不同意,於是納瑟就派人突襲接管了蘇伊士運河。

正當埃及跟英法兩國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以色列突然在1956年10月出兵進攻埃及,佔領了蘇伊士運河東岸的西奈半島。

然後英法兩國出面調停,要求以色列跟埃及各自撤兵,退出蘇伊士運河兩岸鄰近地區。

以色列退兵了,但是埃及沒有退兵。於是英法兩國派出了聯軍,強行佔領了蘇伊士運河,並與埃及軍隊全面開戰。

當時美國強烈反對英法出兵埃及,而蘇聯也同樣強烈反對英法出兵埃及,甚至還威脅要動用原子彈。

美蘇兩國分別在聯合國提出並通過了一些議案,要求英法撤軍。後來英法兩國終於抵擋不住國際壓力,在一週之後撤出埃及,並將蘇伊士運河交給聯合國的部隊管理。

後來世人逐漸發現,其實這一切都是英法兩國跟以色列串通好的。戰前他們三方的外交人員在巴黎近郊秘密會面,商定先由以色列出兵西奈半島,然後再由英法兩國假意出面調停,提出一個以色列可以接受,但是埃及不可能接受的條件。

然後當埃及拒絕英法兩國所提出的停戰條件時,英法兩國就會出兵,佔領並奪回蘇伊士運河的經營權。

後世的歷史學家們認為,蘇伊士運河危機標示了英法兩國帝國主義的終結。當危機一開始發生的時候,英法兩國都覺得他們還是國際地緣政治上的大咖,可以憑藉實力來奪回他們在海外的殖民地以及各種特權。

但是當美國跟蘇聯這兩個超級強權出手之後,英法才知道,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們根本就不算是個咖。他們不但在實力上比不上美蘇,而且在道德上也完全站不住腳。

蘇伊士運河危機後,確立世界霸權為美、俄兩權爭霸

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之後,原本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五強,實質上就變成兩強。美蘇佔據了舞台的中央,而英法兩國只能靠邊站。

但是等等,聯合國安理會的永久理事國不是有五個嗎?那剩下的那第五國跑到哪裡去了?

沒錯!那第五個永久理事國就是我們中華民國。當時我國不但完全插不了手,說不上話,而且還對國際新聞做了層層的篩檢,不敢讓住在台灣的國人知道美蘇聯手的這件事情。

所以不但我們當代的中華民國國民搞不清處蘇伊士運河危機是怎麼一回事,就連活在1956年當下的中華民國國民,恐怕更是搞不清那是怎麼一回事吧?

本文經林宜敬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