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關鍵專訪】疫情下的台灣表演藝術如何自救?各大樂團、劇團團長談產業的困境與生機

【關鍵專訪】疫情下的台灣表演藝術如何自救?各大樂團、劇團團長談產業的困境與生機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疫情,表演藝術圈的「劇場人」都在做些什麼?關鍵評論網特此專訪各大表演藝術工作者,讓讀者一窺產業底下的困境與生機。

自從本土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提升疫情警戒進入第三級後,就對藝文產業產生重大打擊,尤其是藝文表演團體受創嚴重,也只能含淚陸續發布活動停辦、異動或調整等防疫措施。原本以為7月12日有機會解封,但三級疫情警戒至今仍未解除,最終仍然希望落空。

「許多人可能以為朱老師及打擊樂團隊很強大,一定沒問題,但事實上,情況或許正好相反!」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兼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接受《關鍵評論網》專訪時表示。

「表演藝術衰於百業之前,興於百業之後。遇到疫情藝文產業往往是站在海嘯浪頭的第一排,衝擊來得比其他行業早,卻最晚才能恢復如常。」朱宗慶指出,從2020年全球疫情開始藝文產業便受到衝擊,並且最晚才解封。表演團隊尚未從去年的疫情衝擊中恢復元氣,便又面臨二度演出停擺、且三級警戒維持超過二個月的境況,「衝擊力道前所未有,已經可能根本性地改變整個產業狀態。」

雨天撐傘方案 朱宗慶盼帶起藝文小額捐款風氣
Photo Credit: 國表藝提供
朱宗慶

朱宗慶進一步解釋:「以我創辦的打擊樂團為例,2021年第二季年度演出於開演前一週而宣告取消,原本2020年受邀前往,因全球疫情爆發延至2021年下半年的美國巡演也確定無法成行;暑假的兒童音樂會、十月的下一季演出,都因應疫情持續調整中,而打擊樂教學系統也停課,至今仍無法恢復實體現場授課。還有團隊定期會舉辦的大型國際交流活動,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台北國際打擊樂夏令營等,也因為全球疫情而暫停。」

防疫期間,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除了持續居家自主練習,保持專業演奏能力,也透過線上視訊會議籌備接下來的演出製作,規劃產出既有的系列線上影音,繼續強化在數位時代裡與觀眾、樂迷的接觸與互動,開始運用更多的數位媒介,在臉書與YouTube頻道播出樂團成立35週年系列影片,醞釀多時的官方IG也正式上線。

去年因為疫情肆掠與放置道具廠房大火的衝擊,讓紙風車劇團與綠光劇團損失慘重,尤其是紙風車劇團,2021年原本製作了更好、更有創意的全新劇碼,也由於疫情更加緊繃,導致原本安排好的戶外演出全數遭到取消,短期內的急需尚未能彌平,又面臨新的經濟困頓,讓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承受極大壓力,甚至向高雄銀行借款,只求讓劇團撐下去,並號召大家小額捐款贊助,支持劇團繼續進行公益專案工程。

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表示,從去年到現在,所有的活動都已經取消,今年上半年超過70場演出都暫時先延到下半年,以往熱鬧的排練場變得冷冷清清,表演舞台也空空蕩蕩。以往紙風車劇團、綠光劇團把社會捐款當成免費演出,靠著票房收入、承辦大型表演活動及演出盈餘作為劇團營運,但受到疫情衝擊,光是停演而減少的票房,損失就高達上千萬。

紙風車工廠惡火 羅北安:人間條件6如期演出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中)任建誠

「目前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的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台灣鄉村卡車藝術工程、青少年反毒戲劇工程三大公益專案,與紙風車劇團的大型戶外演出《雨馬》,綠光劇團重製經典原創音樂劇《結婚!結昏?辦桌》及《人間條件七》全新創作巡迴,都被迫暫停或延期綠光劇團。不過短暫的停頓,是蓄勢整備的好時機,我們很正向面對問題。」

每年第二季都是表演藝術演出的旺季,但遲遲不能解封,許多體質較脆弱的劇團可能會瞬間瓦解;況且就算解封了,整體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復甦緩慢,也很難馬上恢復到原本的生態狀況。任建誠接受關鍵專訪就表示:「當劇場大門再次敞開,要回到過往狀態,還是需要一段時間;而梅花座、間隔座等措施,也會對團隊演出的票房產生影響,然而現階段還難以預期,何時能走到那一步。」

「這次疫情讓整個社會經濟環境都受到影響,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將直接影響企業贊助表演團隊的預算。而職業劇團因演出取消,沒有了展演相關收入可支應,存活也將會十分辛苦。當恢復元氣之路越拉越長,藝文團體將面臨史無前例的關口。」任建誠坦言,就算只是從三級降到二級,還是會有些活動限制,「尤其紙風車的演出常需要跟小朋友互動,家長一定會有所顧慮。」

紙風車劇團前進花蓮富源國小  大小朋友同樂
Photo Credit: 紙風車劇團提供

朱宗慶也認為現在一切都還是未定之數,令人有許多陌生與不確定。這一波疫情來得太突然,很擔心有些團隊可能撐不過這波疫情,因為藝術工作者為了一場演出,前後過程需要付出的成本,實在很難以向外人道。「平時呈現光鮮亮麗舞台的背後,藝術工作者為了一場演出所要付出的成本,已難以為外人道。許多演出團隊、藝術家受疫情衝擊而面臨到的困境,更只能說是『痛得說不出話來』。」

針對藝文產業面臨的困境,文化部也推出紓困方案與相關貸款方案,提供藝文紓困4.0及量身打造的「演藝團體紓困貸款專案」,讓藝文團體能度過疫情難關。文化部估計今年疫情對藝文界造成的損失至少在80至100億之間,除了紓困與貸款,文化部也在研擬相關疫後振興計畫,為未來深化振興預作準備,包括購買版權協助線上播出等,文策院也陸續啟動動畫、劇場、演唱會商演等開發方案。

「文化預算本非大餅,文化部的紓困補助是最基本方式,若是力道不足,其他振興復甦方案都會非常困難。無論何時,都很感謝文化部在疫情期間,投入了極大的心力,盡力想辦法協助所有的藝文工作者度過難關。」朱宗慶表示,雖然疫情帶來衝擊,但時間仍在原有的軸上前進,所有的工作必須步步行進,當挑戰來臨,就勇敢面對。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