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後一週確診爆增5萬例,第一劑疫苗覆蓋率達80%的荷蘭為何失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歐洲各國紛紛解封之際,卻遇到高傳染力的Delta變異株,荷蘭總理呂特率先致歉,稱解除限制措施是「判斷錯誤」。
當解封時遇到傳染力超強的Delta變異株,會發生什麼事?荷蘭在6月底放寬限制後,在過去一週,有近5萬2000人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檢測呈陽性,確診率暴增500%,這是荷蘭檢測COVID-19以來最高紀錄的增長,且大多為Delta變異株。
荷蘭怎麼在疫苗覆蓋率極高的情況下,在2週內疫情大爆發?為了加速疫苗施打率,荷蘭在6月26日放寬限制,開放博物館等室內場所、體育賽事開打、酒店業者也能營業至午夜。
不過這樣的措施並沒有維持多久。荷蘭在解封時,單日新增確診只有個位數,但解封後一週,7月5日開始確診數便急速增加,並在7月9日達到高峰,單日有超過一萬人確診。荷蘭公共衛生研究所公布,過去一週荷蘭有5萬1957人確診,比解封前的確診數增加6倍,陽性率從上週4.6%上升到13.4%。
可以追溯到源頭的感染個案,有37%發生在咖啡廳、酒吧或夜店。
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12日為此致歉,坦承政府放寬一系列防疫限制措施是錯誤決定。
「我們原本以為可能可行之事,實際上卻不可行。我們判斷力不佳,為此感到遺憾並致歉。」
呂特公開道歉,與他上週的立場出現重大轉變,當時他一再捍衛稍早放寬限制的決定,稱這是「合乎常理的作法」。然而政府鬆綁限制引發衛生當局強烈批評,稱政府鼓勵年輕人再次外出,根本把警告當耳邊風。
荷蘭政府也重新收緊防疫規範,包括關閉舞廳和夜店,限制餐廳、咖啡館的營業時間,且顧客須保持1.5公尺的社交距離等;同時,荷蘭政府還取消了所有大型活動,這些措施將持續到8月14日。
荷蘭疫情失控的原因?
儘管確診病例的增加令人震驚,但荷蘭過去一週重症跟死亡人數都沒有增加,住院人數僅增加了11%,過去一週只有60人住院,其中12人為重症,11人死亡,相較前一週的死亡人數並未增加。
感染人數增加,但未至於重症,這可能與荷蘭的疫苗高覆蓋率,以及確診者多為年輕人有關。
根據《美聯社》,荷蘭約有80%的成年人接種1劑疫苗,近50%的人已經完全接種了疫苗。
過去一週暴增的5萬確診,有78%的確診者年紀介於15-29歲的人。沒辦法證實這些人是不是都有打疫苗,但截至13日,荷蘭18-24歲跟25-29歲的人,只打1劑疫苗的比例為58%,完全接種則各別是20%跟16%,完全接種的比例相對來說是低的。

荷蘭疫情前車之鑑,英國下週仍如期解封
荷蘭疫情失控,但在歐洲的另一端,英國政府仍決定將在7月19日按計劃解除對英格蘭地區的限制措施。這意味著,英格蘭幾乎所有法定社交接觸限制將被解除。不過截至13日,英國單日確診病例為3萬6660起,過去24小時回報的28天內死亡人數有50人,英國已經連續多日單日病例超過3萬起。
英國政府科學家預期,疫情高峰將會在解封後、於8月中旬後到來,單日將會有1000至2000人入院,每日死亡人數將落在100至200人之間。
不過,英國衛生大臣賈維德(Sajid Javid)認為,疫情不會給英國醫療系統帶來不可持續的壓力,他補充說,接種疫苗創造了一道「保護牆」,他有信心可以帶英國挺過夏天的浪潮。截至11日,英國已有超過8成的人完成第1劑的疫苗(87.2%),66.2%完成第2劑。
雖然英國政府解封的決心沒有動搖,但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表示,雖然解封在即,但病毒仍會「繼續給你和你的家人帶來風險」,「我們不能簡單地從7月19日立即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生活」,但他希望解封的路徑不會改變,而為了做到這一點,保持謹慎至關重要。衛生大臣賈維德也呼籲民眾,應帶著「個人責任」落實防疫。
而雖然多數的限制會在解封後解除,但英國政府仍保留一些指引,比如雖然法律不強制,但政府仍建議民眾在封閉的公共場所戴面罩。
雖然夜店等大型活動場所的管制將被取消,但強森表示,鼓勵夜店和其他人群眾多的場所,仍要求消費者提供2劑疫苗的接種證明,或者持COVID-19檢測陰性證明,英格蘭人可以透過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網站申請這個「疫苗護照」。政府保留權利,在未來必要時將強制要求場所檢視這些疫苗護照。
延伸閱讀
- 【關鍵眼中盯】英國與台灣都想解封,誰比較能「Back to normal」?
- 馬克宏宣布法國醫護強制接種,拒絕施打者與「反疫苗」陰謀論成政策阻礙
- Delta變異株肆虐亞洲:南韓再延長社交距離限制、新加坡尋找和病毒共存之道
- 台灣COVID-19最新疫情與變化(持續更新)
新聞來源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 Dutch COVID-19 infections soar by 500% in a week(美聯社)
- 解封後疫情加劇荷蘭總理致歉坦承決策錯誤(法新社)
- Covid: England lockdown rules to end on 19 July, PM confirms(BBC)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羅元祺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07-14 「Delta變種病毒對中和抗體的敏感度降低」,這個研究告訴我們,施打兩劑是很重要的
- 2021-07-14 【關鍵專訪】疫情下的台灣表演藝術如何自救?各大樂團、劇團團長談產業的困境與生機
- 2021-07-14 解封後一週確診爆增5萬例,第一劑疫苗覆蓋率達80%的荷蘭為何失控?
- 2021-07-14 代表馬來西亞政府抗疫失敗的三個關鍵字:插白旗、掛黑旗、食物銀行
- 2021-07-14 英國國會聽證會的血淚教訓:後疫情時代的台灣該如何重振旗鼓、再次部署?(下)
最新發展:
-
17萬法國人民上街抵制「健康通行證」:連續第6週表達不滿,直呼侵害人民自由 2年前
-
台灣人為疫苗搶破頭,為什麼法國超過16萬人上街頭反疫苗、抗議健康通行證? 2年前
-
反健康通行證、不滿嚴格防疫限制,澳洲和歐洲出現大規模示威抗議 2年前
-
餐飲內用各縣市規定一次看:雙北仍禁內用,高雄有前提開放,宜蘭擬8月再研議 2年前
-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25例確診2例死亡,建置疫調輔助平臺於7月26上線協助精準疫調 2年前
-
本土新增30例、死亡4例,指揮中心: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可逐步恢復服務,100萬劑莫德納估第四季供貨 2年前
-
入內請先打疫苗:馬克宏強推「健康通行證」,法國民眾抗議「衛生獨裁」侵犯人權 2年前
-
新增本土14例、死亡6例,指揮中心:未來4週預計都打AZ疫苗、意願登記過半只選莫德納 2年前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