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習近平百年黨慶前再提「我將無我」,是不計毀譽得失,還是功成身退?

習近平百年黨慶前再提「我將無我」,是不計毀譽得失,還是功成身退?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9年,習近平「我將無我」發言被解釋為「莫忘初心」,但百年黨慶中同樣的四個字,卻表示自己是在高度「歷史使命感」驅使下,讓責任感及權力持續之融合,即使破壞鄧小平所極力消弭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也在所不辭。

6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共黨員頒授七一勳章儀式時勉勵,獲得勳章的黨員應「以為民造福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

此次再提「我將無我」,與2019年前在義大利所言「我將無我」,具有微妙的變化。首次提出時,習近平表白自己「我將無我」顯示其對國家奉獻犧牲,這次則是要求共產黨人「我將無我」。

然此,「我將無我」引發諸多爭論,不僅隱含習近平如何帶領中國社會歷史發展,也凸顯在2022年進入中共二十大後中國政治究竟是邁向「習近平巔峰時代」或「後習近平時代」,引發國際、兩岸及其社會內部的高度關注。

「我將無我」是不計毀譽得失,還是功成身退?

許多人討論,習近平在國家願景目標及民族復興使命的「歷史責任感」驅使下,究竟是展現捨我其誰「我將無我」不計個人毀譽得失,繼續帶領中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道路;或者是,在持功成不居、成功不必在我「我將無我」的全面「裸退」,建立制度化的權力繼承呢?

事實上,中國憲法已修正國家主席任期制連選連任限制,使得國家主席、黨總書記及軍委會主席不必受任期制拘束,進而達成政權、黨權及軍權「三位一體」。習近平若在二十大後連任已無制度限制,若完全「裸退」則是建立權力繼承之政治慣例。

習近平早在2019年3月於義大利進行國是訪問時,義大利衆院議長費科(Roberto Fico)問習,當選中國國家主席什麼心情?習近平回答:這麼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任務非常艱鉅。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爲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我將無我」的解釋回歸習近平常言「莫忘初心」、「執政為公」、「身正不怕影子斜」;「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直指習近平不計個人榮辱,而為國家利益計實踐社會主義 現代化強國、國家完全統一及復興中華民族。

習近平倡議「我將無我」為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其權力繼承及持續施用也就獲得合法性基礎,這也讓習近平敢於在憲法中解除國家主席任期制限制,挑戰鄧小平時代所極力掃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及未進行遴選「隔代接班」,跳脫傳統既定權力繼承政治框架,權力高度集中,使得中國高層領導變成「習核心」而非「集體領導」,這破壞鄧小平所擘劃政治權力繼承及接班領導梯隊部署。

百年黨慶凸顯習近平治國理政功績,以及直逼毛澤東的「歷史地位」

當習近平提及「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後,黨國媒體將此全面進行「大內宣」,新華社詮釋為:我將無我,就是心中裝着每一個人,不負人民就是要造福每一個人。

當「自我」完全融入「大我」,這樣無愧於人民的「我」,方是共產黨人的「真我」,而「大我」就是「黨國」。習近平在授勳儀式上說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求共產黨人為民造福。從共產黨所揭櫫精神「一切為人民」來看,表面上中共是「全民黨」,實則是「無產階級政黨」是「使命黨」、「先鋒黨」。既是「使命政黨」定位,就可壟斷中國社會發展主導權及歷史詮釋權,從而掌握一黨專政、永遠執政黨地位,排除其他政治勢力的挑戰及威脅。

AP_19074080523567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適逢中國共產黨7月1日慶祝建黨100週年,習近平在慶祝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也發表重要講話闡釋中共在建政過程及新中國歷史發展上的奠基者、開創者角色;同時倡議達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此一繼往開來角色,恰為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任期內造成。習近平在「第一個百年慶」宣稱,黨國已完成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完成脫貧攻堅,正邁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藉此宣稱黨國治國理政的重大功績,也凸顯習之政治聲望如日中天,堪比開國領導人毛澤東。

值得關注是,中共建黨邁入第一個百年慶,也是習近平第二任國家主席任期即將在2022年結束前夕,是否中共二十大仍是由習近平繼續主政,這在憲法上國家主席任期制已無連選連任之規範限制;然若習近平選擇全身而退,中共政治發展進入「後習近平時代」,但目前又無第六代領導人培育及呈現接班態勢,同一世代政治領導未有特別凸顯者足以領先群倫。

此時「中國夢」終極目標實踐及中國權力繼承正好處於黃金交替期,既無第六代領導人,且第五代領導人具有強大治國理政經驗,在此一論述下,為實踐中國夢自然不能更換「領航舵手」。

中國雖國力上升,然卻陷入內憂外患的治理困境

習近平主政期間,國際地位獲得空前提高,儘管無法完全替代美國成為全球霸權,但對國際社會、區域和平及安全影響力大幅提高,其所提出「一帶一路」全球治理戰略,引發美國霸權殞落心理失落及危機,所謂「修習底德陷阱」說法甚囂塵上,恰恰說明中國崛起對美國的挑戰。

正因中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軍事力第三,又公開倡議「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大自信;儘管中國一再宣稱「和平崛起」願意充當「文明負責任」大國角色,不再持守「韜光養晦」國際戰略,反而引發西方社會「中國威脅論」疑慮。

正因中國不再遵循低調發展路線,而係追求「中國夢」強國目標,無論是東海、南海軍事擴張及在外交策略上採取戰狼手段,導致美國欲拉攏西方國家共同壓制、圍堵中國。美國川普政府執政期間,不僅發動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情報戰等一系列措施;同時建構印太戰略圍堵中國,尤其美國刻意拉抬台灣戰略地位,祭出「聯台制中」大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