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軍課竟是泰國的義務教育?一切要從百年前泰皇拉瑪六世引入童軍制度談起

童軍課竟是泰國的義務教育?一切要從百年前泰皇拉瑪六世引入童軍制度談起
圖為一個在投票站外的泰國童軍,照片攝於2010年7月的泰國大選。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11年7月1日,泰國泰國國家童軍委員會正式成立,推動者是拉瑪六世,儘管1932年君主專制被推翻,泰國童軍的意義也有所改變,但此制度在泰國教育上的影響並未減少,到現在的泰國學生也都需要參與童軍活動,這也成為泰國教育在亞洲地區的一種特色。

「14省童軍旗」的頒布從拉瑪六世延續至拉瑪七世,除了象徵皇家童軍的「摩奴宣讀諭令旗」以外,拉瑪六世時期頒布了六個省的童軍旗,而拉瑪七世時期則是頒布了八個省的童軍旗,以下將以時間順序排列介紹:

北大年省

旗幟為草綠色的底色與黃色外圍,中間為披耶大年砲,這座大砲被呈獻給卻克里王朝皇室以表忠誠,藉此讓本省的童軍記得永遠要以披耶大年的忠誠為榜樣效忠皇室。此旗幟拉瑪六世在佛曆2458年(西元1915)6月13日在巡遊泰國南部時正式頒布。

1_1
Photo Credit:洪銘謙

洛坤省

旗幟中間綠色搭配外圍紫色,旗幟中間有一個毗濕奴的法螺放置在金色奉獻盤之上,作為緬懷過去宋卡府曾是洛坤省重要的府的象徵,在拉瑪六世於佛曆2458年(西元1915)6月14日到泰國南部巡遊期間頒布。

22
Photo Credit:洪銘謙

普吉省

旗幟為綠色與藍色外圍,中間有著一座山,山頂有一顆閃耀著光芒的鑽石,作為紀念此省為物產豐饒地區的象徵,(象徵著本省為天然資源豐富的地區)如:錫礦。拉瑪六世於佛歷2458年(西元1915)7月6日,在董里府踏央區的董里車站頒布。

圖44
Photo Credit:洪銘謙

天使之城省(曼谷省)

旗幟為黃色,中間是供奉在曼谷大皇宮玉佛寺內的「帕佛陀大摩尼寶玉佛(พระมหามณีรัตนปฏิมากร)」。作為向本省童軍告誡,這尊佛像代表著納達拉哥欣王朝(曼谷王朝)勝利的象徵,是一尊相當靈驗且受到人民、皇室及所有皇族尊敬的佛像。拉瑪六世於佛歷2458年(西元1915)12月29日頒布此旗幟。

55
Photo Credit:洪銘謙

納空猜席省(佛統)

旗幟為水藍色,中間為佛統大佛塔,是這個省最大的象徵,也是佛教的古蹟與宗教聖地。拉瑪六世在佛曆2459年(西元1916)1月13日於考察猛虎團與童軍的軍事演習期間頒布此面旗幟。

66
Photo Credit:洪銘謙

叻武里省

旗幟為水藍色,中間為「御履」放置在金色奉獻盤上,其意涵是為了讓每一位童軍謹記,本省是位於首都曼谷省西邊重要的省,和位於東側的巴真省的地位相同。而所有童軍也為皇室恩威而慶祝,故特頒此旗幟以示皇恩永在。這面旗幟由拉瑪六世於佛曆2467年(西元1924)2月22日在考察猛虎團與童軍的軍事演習期間正式頒布。

656
Photo Credit:洪銘謙

阿瑜陀耶省

旗幟為紅色,中間是破布子樹下的一座宮殿,當中放著毗濕奴的法器(海螺)。象徵著阿瑜陀耶在古代曾經是泰國的首都,提醒著童軍們需時常記得自己身上也有著過去古代暹羅英雄們的血統。拉瑪七世在佛曆2469年(西元1926)11月15日於「祭祀阿瑜陀耶歷代國王儀式(พิธีสังเวยอดีตมหาราช)」上正式頒布。

434
Photo Credit:洪銘謙

彭世洛省

旗幟為紫色,中間為毗濕奴的法器海螺與法輪,外圈為白色,其意涵來自彭世洛府的名字(泰文名為毗濕奴所創的世界),是泰國古代重要的城市。這面旗幟由拉瑪七世於佛曆2469年(西元1926)1月8日在巡遊北方地區時頒布。

fgtga
Photo Credit:洪銘謙

帕亞省

旗幟為粉紅色(紫茉莉色),中間為白象站在玉樓(玻璃罩)當中,象徵清邁府曾為泰國北部王國的首都。這面旗幟由拉瑪七世於佛曆2469年(西元1926)1月23日在巡遊北方地區時頒布。

圖as_1
Photo Credit:洪銘謙

尖竹汶省

旗幟為薑黃色,中間四方型為紫色,有一隻兔子在中間。象徵著尖竹汶府是本省重要的府。這面旗幟由拉瑪七世於佛曆2470年(西元1928年)2月26日的「第一屆全國童軍大會」開幕典禮中頒布。:「第一屆全國童軍大會(ค่ายชุมนุมลูกเสือแห่งชาติ, 1st National Jamboree)」當年在曼谷大皇宮旁的「薩藍羅姆皇家公園(พระราชอุทยานสราญรมย์)」舉辦,現稱:「薩藍羅姆花園」(Saranrom Palace Park)

圖ddf_1
Photo Credit:洪銘謙

柯叻省

旗幟為橘色外圈與綠色的八角形,中間為「佛殿結界碑(พัทธสีมา)」,是柯叻府的象徵,代表該府為本省重要的府。這面旗幟由拉瑪七世於佛曆2470年(西元1928年)2月26日的「第一屆全國童軍大會」開幕典禮中頒布。(註:「佛殿結界碑」通常設立於泰國寺廟的主殿外側,共八座代表八個方位。)

dfg_1
Photo Credit:洪銘謙

納空沙灣省

旗幟為紫色,中間為雲朵上的天神神殿,是那空沙灣府的象徵,代表該府為本省的首府。此面旗幟由拉瑪七世於佛曆2470年(西元1928年)2月26日的「第一屆全國童軍大會」開幕典禮中頒布。

err
Photo Credit:洪銘謙

巴真省

旗幟為黃色外匡與藍色內匡,內圈為紅色,中間為「蘭屏孔雀(นกยูงรำแพน)」,象徵著差春騷府是本省的省府,而本省為曼谷省東側的臨近省份,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面旗幟由拉瑪七世於佛曆2470年(西元1928年)2月26日的「第一屆全國童軍大會」開幕典禮中頒布。

ffg
Photo Credit:洪銘謙

烏隆省

旗幟為橘色,中間為手持神器的天神(多聞天王或俱毗羅),象徵守護北方之地,以此讓童軍們緬懷及了解守衛北方的重要性。此面旗幟由拉瑪七世於佛曆2470年(西元1928年)2月26日的「第一屆全國童軍大會」開幕典禮中頒布。

err33
Photo Credit:洪銘謙

除了童軍旗幟以外,參加過童軍活動的人應該都有印象,童軍的敬禮手勢是高舉三隻手指,而這也剛好與近期泰國學運的舉三指類似,因此去年泰國副總理被問到怎麼看學運中出現的三指手勢時,才會說那只是童軍的手勢。實際上,童軍的三指主要是敬禮手勢,而學運的三指是高舉的手勢,啟發自電影《飢餓遊戲》,兩者意義也有差別,泰國童軍三指的意義是:

  1. 忠於國家、宗教及皇室
  2. 保護他人
  3. 遵守規範

而泰國學運活動的三指意涵是:

  1. 和平
  2. 自由
  3. 兄弟姐妹的情誼(泰國人常用的互稱詞พี่น้อง)

雖然泰國的君主專制在1932年被推翻,泰國童軍的意義也有所改變,但此制度在泰國教育上的影響並未減少,到現在的泰國學生也都需要參與童軍活動,這也成為泰國教育在亞洲地區的一種特色,許多在泰國讀書的台灣第二代與泰北華人都有此共同經驗,如果你也曾經參加過童軍活動,以後碰到泰國朋友或許可以跟他們聊聊,相信這會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話題。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