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地方政府倉促規劃第一劑施打惹民怨,疫苗注射正是檢驗「高齡友善城市」的好時機

地方政府倉促規劃第一劑施打惹民怨,疫苗注射正是檢驗「高齡友善城市」的好時機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是從第一劑注射名單中開始造冊,如何通知第二劑的施打或是需要再次自行預約,這其中,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更應掌握長者注射第一劑後的身體狀況,關心長者注射疫苗後是否有副作用,並避免已經往生者還繼續通知,造成對家屬的困擾。

衛福部指出,專家建議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以下簡稱AZ)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苗接種間隔10至12週再接種第二劑疫苗,效益更佳;各地方政府是在極為倉促間規劃安排長者接受第一劑疫苗的場地與方式,造成許多民怨,第一批85歲以上接受第一劑疫苗的長者,預計8月24日該周開始接種第二劑疫苗,建議地方政府應該及早檢討及重新規劃,別再重蹈覆轍。

目前已送達台灣的疫苗劑量已超過800萬劑,接種疫苗人數已突破400萬,接種人口涵蓋率已達20.4%(至7月16日),年齡層已降到50歲以上,每天確診人數也從三位數降到兩位數,仍不可掉以輕心,三級警戒已經超過十周以上,雖走向「微解封」,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逐漸將疫情解封的決策與執行放給地方,讓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此時,更是地方政府重新檢討、整頓防疫策略與執行的時刻。

從5月17日開始至6月初,正當國內疫情嚴峻,每日確診人數飆到四百例以上,甚至有幾天高達五百多例,原本沒人願意接種的疫苗,因專家認為,唯有疫苗是防疫最佳利器,造成疫苗需求開始吃緊,三級警戒的社會氛圍,加深全民接種疫苗的意願,輿論紛紛指責政府的疫苗政策,也有民間企業、團體出面表示,願意購買疫苗免費給國人施打。

5月28日前,僅有87萬多劑送達台灣,優先給予醫療人員及防疫人員等施打,直到6月4日,日本所捐贈的124萬劑AZ疫苗抵達台灣,經過通關程序,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直到6月12日完成轉送各地方政府,猶如久旱甘霖,才舒緩社會的壓力,但轉向誰可施打及如何施打的問題,更讓地方政府兵荒馬亂。

日本贈送的124萬劑AZ疫苗,開放的接種對象為第一類到第六類人員,包含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及住民、洗腎患者及75歲以上長者。此外,也同時開放第一至第三類尚未接種第一劑疫苗者,及已公費接種第一劑疫苗且間隔10到12周後,需接種第二劑者施打者。

早在6月7日台北市疫情記者會,柯文哲還信誓旦旦表示,「台北市已備妥適合大量民眾接種疫苗醫療院所與大型場館等場地之安排,請中央儘速將發給地方政府疫苗之期程、數量告知台北市政府,以利市府後續作業。」將疫情緊繃的責任歸咎於中央疫苗不足。

6月12日,當時中央為著儘快將疫苗送交地方政府施打,已請地方訂定接種分流計劃,恰巧遇到6月12到14日連續三天的端午假期,造成有些縣市措手不及,甚至台北市長柯文哲事後,在廣播節目中曾抱怨:中央發疫苗就在端午連假的前一天,讓他覺得被突襲,還撂話「再搞我就慢兩天打疫苗」,與他先前表示,已經準備妥場地之詞,相互矛盾。

各地方政府施打規定不一,有用電腦預約,有的是電話預約,還有是由里長、里幹事通知等,資訊混亂造成民眾困擾,譬如台北市先是以電腦預約方式,遭到民眾、市議員抱怨,高齡者如何自己使用電腦預約,柯文哲市長則回應,台北市還有出現國外的IP來登記預約,也就是高齡者子孫在國外幫忙預約。

柯文哲市長堅持並力推台北市長者施打新冠肺炎疫苗預約系統,6月17日系統改版後上線,開放80歲以上民眾接種。他自豪地宣布,北市3萬1966人在網路預約接種,3萬1370人到場接種,施打率98.04%,「這是台北市民的成就」,「完成接種者之中86.5%是網路預約,這些都是85歲以上的市民」。

相對於許多縣市是採取「免預約」、「免擔心」,規劃安排及村里幹事通知,根據通知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前往指定地點施打,有些城市安排接駁車、復康巴士接受長者,台北市自然民怨四起。

6月15日第一天開放8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歷經四周三級警戒無法正常作息或出門,加上等待疫苗的壓力,當天施打場地規畫不周、動線規劃不當,還加上全省天氣異常等因素更激發民眾的怨氣,北部地區熱到35度高溫,有民眾陪伴長者站在太陽下曝曬一兩個小時,南部則是下雨,雨量高達八、九百毫米雨量,就像是壓力鍋已無法承受內鍋的壓力,怎麼不會炸出現民怨?

高雄市、台中市、還有台北榮總、新光醫院等,仿效日本「宇美町式」施打方式,民眾抵達接種疫苗的場地後,安排坐在固定的座位上,不需要移動,由醫護滑動過去逐一施打,希望讓長輩減少接觸避免感染,並可增進施打疫苗速度。

高雄巨蛋接種站 長者等待打疫苗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高雄市6月15日啟動高齡長者COVID-19疫苗接種,全市56站同步開打,當中以高雄巨蛋規模最大,巨蛋接種站現場共分3區,每區有8線醫護人員問診施打疫苗,長輩排排坐,醫護用「宇美町式」移動為長者服務,且為舒緩氣氛,現場還有悠揚樂音撫慰人心。

日本捐贈的第三批疫苗97萬劑,政府所採購AZ疫苗55萬劑、莫德納35萬劑,於7月15日運抵台灣;鴻海(永齡)與台積電購買的1000萬劑BNT疫苗預計10月將可從德國運往台灣。

無論接下來疫苗進來的速度如何,第一批85歲以上接受第一劑疫苗的長者,預計8月24日那周開始接種第二劑疫苗,距今約有一個半月時間、接種時間最晚的65歲以上長者,也會於9月下旬到10月初左右接種,抱怨第一劑疫苗來的倉促,現在各地方政府應以前車之鑑,進行檢討與修正,可向第一劑注射階段規畫妥善的城市或醫療機構學習,及早規劃出適用高齡者預約、注射疫苗的方式、環境與場地。

基本上不外乎該規劃:預約方式、通知方式、交通方式、場地安排、場地環境、動線、現場確認第一劑疫苗的種類、家屬陪伴方式、後續問候等;以使用者導向思維,考慮高齡者的特性:使用電腦能力、是否有網路、體能、行動力、視力、第一次施打副作用、家屬陪伴等情況。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