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多國代表團出現確診個案,政委唐鳳配合國際奧會防疫規定取消赴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擔憂奧運選手村成為大型群聚溫床,有機會奪牌的日本桌球、柔道等隊伍確定不會入住選手村,而是善用主場優勢住在國家訓練中心或各地旅館。
*首圖為日本民眾上街抗議,要求東京奧運中止舉辦。
東京奧運籌委會今(18)日宣布,繼17日出現首例選手村內確診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後,又有2名海外選手在篩檢時呈陽性反應。截至截至18日,東奧相關人士的染疫人數已累積至55人。
日本首都圈1都3縣疫情續升溫,東京都今天時隔約半年新增確診病例再度超過1400例。為配合國際奧會針對各國發布的防疫規範以及考量日本的防疫需要,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將取消原訂前往東奧的行程。
已有55位東奧相關人士確診,包含2名海外選手
東奧即將在23日正式開幕登場,但目前相關人士已有55人確診,其中包括2名海外選手。
《中央社》報導,東京奧運暨帕運組織委員會昨天公布,目前住在東京都中央區東奧選手村的1名大會相關人士感染COVID-19,是選手村首例,大會相關人士並非選手。但組織委員會並未說明國籍與地區等細節。
另外,還有5名來自海外的大會相關人士及2名媒體相關人士篩檢陽性,其中1名大會相關人士位於足球項目舉辦地的宮城縣,1日新增8例確診。再加上住在日本的委託業者7人篩檢陽性,總計昨天公布陽性患者共有15例,是組織委員會從本月1日開始公布以來最多的一天。
到了今天,又陸續出現其他確診者,《中央社》報導,組織委員會今天宣布與大會相關人士又有10人確診,其中2人是海外選手,目前住在選手村內,是選手村內選手染疫首例;兩選手入境日本至今未滿14天。
《中央社》報導,以及捷克奧運代表團搭機抵達東京後,1名隨隊職員的病毒檢測呈現陽性,捷克奧運代表團團長多克托(Martin Doktor)表示:「很不幸,儘管已採取一切措施,我們仍無法避免此情勢。但是代表團其他成員檢測結果全都陰性,所有運動選手在奧運選手村一切OK。」
《中央社》報導,另外還有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1名韓國籍委員17日入境日本時,在機場檢疫確診陽性,成此次入境日本的IOC委員染疫首例。這名委員已接種疫苗,從韓國出境時受檢時陰性。截至今日東奧相關人士已有55人確診。
《中廣新聞》報導,擔憂選手村成為大型群聚溫床,有機會奪牌的日本桌球、柔道等隊伍確定不會入住選手村,而是善用主場優勢住在國家訓練中心或各地旅館,除了方便移動到比賽場地,讓本土選手遠離群聚感染風險,也是日方主要考量關鍵。
唐鳳取消赴日參加東奧行程
(中央社)行政院10日表示,教育部長潘文忠7月下旬公務繁重,不克分身代表政府出席東京奧運,將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代表台灣出席。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天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認為,面對全球疫情升溫,政府尊重並配合主辦單位各項防疫規定,而奧運是選手一輩子所夢想的競技殿堂,政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全力支持、照顧選手,讓選手無後顧之憂,盡情展現、超越極限,為自己和國家爭光。
羅秉成指出,中華奧會14日接獲國際奧會向各國發布的電子郵件通知,得悉基於這次奧運主辦國日本的防疫考量,有關東京奧運的開幕典禮,將嚴格限制選手以外的出席人員,只開放各國奧會主席、秘書長及國際政要如國家元首、政府首長等人員出席。
羅秉成說,教育部體育署在接獲訊息後,就向外交部、中華奧會及國際奧會等各方瞭解狀況,確認是國際奧會為因應日本疫情的防疫需求,而採取較往年嚴格的人員管制措施。
羅秉成指出,唐鳳雖為貴賓身分,但不在上述國際奧會的出席對象範圍內,受限於這項新防疫規定,唐鳳恐無法親自參加開幕式。
羅秉成表示,蘇貞昌在瞭解唐鳳及相關部會的報告說明後,認為國際奧會既已針對各國發布新的一致性防疫規範,且考量配合東京奧運主辦國防疫需求,在徵詢唐鳳意見、並向總統蔡英文報告後,決定取消唐鳳這次出席東京奧運的行程。
雖然唐鳳無法親自到場,羅秉成說,她仍會在台灣為選手加油打氣,並持續與日方保持密切互動,繼續促進台日兩國的友好關係。
首都圈疫情升溫,東京單日確診再度超過1400例
日本首都圈1都3縣疫情續升溫,東京都17日時隔約半年新增確診病例再度超過1400例,其餘3縣疫情同趨嚴峻。加上大阪府等主要城市新增病例也增加,日本全境已連續4天逾3000例。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都昨天新增1410例確診病例,不僅連續4天單日新增逾千例,一週平均每天新增病例也繼今(2021)年1月27日再破千例,來到1012例。
東京都昨天新增確診病例較上週六大增460例,疫情持續呈現急速擴大。單日新增逾1400例是繼今年1月21日的1485例後,睽違約半年再度出現,也創7月12日被4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新高。
東京都截至17日為止的一週平均每天新增確診病例來到1012例,是繼今年1月27日以來時隔約半年再度逾千例。東京都至今累計病例數18萬8108例;重症患者數較昨天增加6人,總數59人。
同是首都圈一員的神奈川縣今天新增539例確診病例,是今年一月以來再度出現單日新增逾500例,也較上週六大增229例,疫情同樣快速擴大中。
同屬首都圈的千葉縣今天新增244例確診病例,連續4天單日新增逾200例,也較上週六增加40例,連續10天高於上週同日。埼玉縣今天新增318例確診病例,至今累計病例數4萬9392例。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07-18 英國第一劑接種率達87%「全面解封」在即,為防Beta變異株法國旅客入境仍須隔離
- 2021-07-18 本土增15例、莫德納擴大第2劑接種對象,未來達3條件即可考慮降級
- 2021-07-18 東奧多國代表團出現確診個案,政委唐鳳配合國際奧會防疫規定取消赴日
- 2021-07-18 研究:COVID-19病毒如何在公共廁所進行傳播?又該如何防範?
- 2021-07-17 本土新增8例、死亡1例,確診回歸個位數!指揮中心宣布疫苗覆蓋率突破20%大關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