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疫好棒棒?殊不知只是中共穿著「國王的新衣」繼續裸奔

中國防疫好棒棒?殊不知只是中共穿著「國王的新衣」繼續裸奔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只是從新聞來看,會覺得中國防疫非常棒,而台灣防疫實在糟糕。但是從國民抗疫成果來看,截然相反。新聞只是一種聲音的表達,事實才更重要,台灣會在人民的批評和監督下越走越好。反觀中國,共產黨會穿著「皇帝的新衣」繼續裸奔。

自從2019年末中國武漢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截止到今(2021)年6月,全球已經積累超過1.8億病例,全球多個國家被波及。

台灣在這個夏天突然破防,不過因台灣人積極配合的防疫態度,以及美國、日本等盟國即時送來的疫苗,讓台灣在疫情爆發兩個月後,確診病例明顯減少,城市宣佈微解封,接種疫苗的覆蓋率也逐漸升高,相信台灣很快就能夠恢復正常生活。

當今年5月台灣疫情爆發時,台灣民間大部分聲音都在批評蔡政府以及陳時中長官。第一是指責之前的防疫部署還是過於大意,對於飛行員等高危工作者沒有高強度的監督,造成防疫破口。

其次,當疫情來襲,才發現醫療系統根本不夠用,雙北市的醫療系統幾近崩潰,醫護人員十分辛苦,很多患者也抱怨說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

第三,台灣並沒有提前準備疫苗,直到疫情爆發才開始排隊向他國預定疫苗,這無疑是沒有提前部署。關於從何處採購疫苗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有人考慮到,中國疫苗缺少公開的試驗資料,且多國使用中國疫苗後,確證病歷不降反升,所以應該避免使用中國疫苗。也有人認為,緊急時刻能夠買到疫苗就好,不管疫苗的研發地在何處。

最後,三級警戒期間,台灣的各類場合都要求實名登記,很多人懷疑政府將會藉此方式,盜取個人行蹤信息,侵犯個人自由。(以上都是一些民間聲音的總結,並非我個人觀點。)

現在的台灣疫情開始緩解,每日確診人數連創新低,但台灣人還是保持十分警覺的態度,客觀分析確診人數下降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篩檢人數減少,或者是政府提高了確診門檻。即使城市開始微解封,台灣人還是很注意防疫,沒有完全鬆懈。這樣態度,一方面是對兇險疫情的警惕,另一方面也存在對政府的質疑。面對這些質疑,台灣政府大部分時候也會謙虛的接納和回應。

我聽過台灣人這樣形容政府「政府就是要常常被罵,不罵他們就覺得自己做得很好。」意思是,人民必須履行自己的監督權,督促政府要積極地管理國家,以維護人民利益為目標,讓社會往好的方面發展。

我在台灣時,每當有大小負面新聞,蔡總統總要出來道歉。作為一個中國人,從來沒有見過中國政府對任何事道歉,所以看到蔡總統道歉時,總覺得不習慣。後來仔細去想,很多看似偶然的事,在每一個環節多一些監督和仔細,就能避免。罵總統或政府,不一定是總統做錯,更可能是他做得不夠。作為國家首腦,他需要時刻警醒,正面的聲音能起到鼓勵作用,但也會使人掉以輕心。而適當的質疑其實幫助總統發現進步的空間。

反觀中國的情況,早期武漢經歷了殘酷的封城政策,一刀切式的模式,讓沒染疫的慢性病患者發病得不到治療,孩童、老人因為監護人確診而無人看顧,家裡物資不足也無法出門購買。封城後,武漢的醫療系統完全崩潰,很多人發高燒卻不能入院檢查,醫療人員死亡率居高不下,連疫情吹哨人李文亮也死於武漢疫情期間。直到現在武漢具體死亡人數也沒有公開,外界只能從清明節的菊花銷量猜測當時武漢的慘況。

即便如此,中國上下對於共產黨抗疫政府也是積極正面的評價。在2020到2021的跨年春節晚會上,基本成了共產黨的慶功會,在前線拼死拼活的醫護人員,要對下達錯誤指令的中央領導鞠躬表示感謝。而提前開會部署防疫工作的政府官員孔令寶,卻以「發表不良言論」的罪名被重判十年。

在中國,不要說質疑政府,就是監督政府、講政府不講的話,都是一種危險行為。武漢疫情以後,吹哨人李文亮,自由記者張展、陳秋實,以及中共體制內的官員,但凡不按照共產黨的意思講話,都無好下場,要麼進監獄,要麼流亡海外。

在大部分國家,關於疫情的新聞很容易被政治化,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人不斷吶喊「危險期間不要管藍綠,只管抗疫。」而中國卻是上下統一,把大政府的專制形容成「中國力量」,踩著武漢市民的鮮血炫耀「只有中國力量才能給人安全感」,完全成為共產黨的個人宣傳。

事實上,台灣抗疫的成功,讓我發現,大部分實行民主、小政府的西方國家,抗疫失敗的原因不在於小政府的無能,而在於人民對於抗疫的自覺性不高。台灣也是一個民主國家,但是因為台灣人的超高警惕性,成為全球防疫模範生。

如果只是從新聞來看,會覺得中國防疫非常棒,而台灣防疫實在糟糕。但是從國民抗疫成果來看,截然相反。新聞只是一種聲音的表達,事實才更重要,台灣會在人民的批評和監督下越走越好。反觀中國,共產黨會穿著「國王的新衣」繼續裸奔。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