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他們打獵、抽鴉片、斬人首並相信老虎跟人有同樣的靈魂:緬甸山區中人煙罕至的原住民

他們打獵、抽鴉片、斬人首並相信老虎跟人有同樣的靈魂:緬甸山區中人煙罕至的原住民
Photo Credit:法新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散落於緬甸、印度的那加族(Naga),收藏獵取的首級,身上刺著特有的紋身,原始純樸,除了節慶,少有外人前往一探究竟。

文:蘇品慈

那加族(Naga)是居住在緬甸東北、印度西北高山地區的原住民族,從前就以英勇的那加族戰士跟獵取敵人首級的傳統聞名,以地理位置區分,可分為北邊、中央、南邊三大區域,居住地區大多未被開發,缺乏交通道路。

那加族於12000年前遷移至東南亞,屬於分布在中國、西伯利亞的蒙古人種。他們是藏緬語族的分支,方言各異,屬於緬甸官方認定135個少數民族(實際情況遠多於此)之一。

1879年,那加族底下有18個部落,1970年代增加至30多個部落,至21世紀,若是以那加族各部落所說的方言區分,就約有49個部落,而南邊的那加族分則布於印度的那加蘭邦(Nagaland)、阿薩姆省(Assam)和曼尼普爾邦(Manipur)。

Photo Credit:rajkumar1220CC BY 2.0

印度東北部那加蘭邦(Nagaland)。Photo Credit:rajkumar1220 CC BY 2.0

人煙罕至的部族

英國人自1832年開始與那加族有所接觸,而英文單字「NAGA」也開始出現於官方文件及人類學書籍。學者對那加族族名的由來仍有不同解釋,大多都接受「NAGA」是源於緬甸語或印度阿薩姆語的說法:那加族(Naga)的發音為Na—Ka,在緬甸文意思是「穿耳洞的人」,而穿耳洞是那加族成年禮的重要儀式,而另種說法則是源於印度阿薩姆的文學作品。

但「Naga」最早並非族人的自稱,他們通常以各自部落名來稱呼彼此,例如「Lailong」、「Konyak」,直到1920年代才開始以「Naga」表示族群認同感。

從外族對那加族的稱呼,也可一窺他們的形象。例如西元1228年自緬甸遷往阿薩姆邦的撣族阿豪姆人(Ahoms),在其阿薩姆文學作品《Buranji》中,「Naga」是表示未受世俗汙染、純真的原始人。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2014年統計,緬甸人口為5574萬6253人,目前有12萬人居住在緬甸實皆省境內的那加族自治區。他們依靠農業跟打獵維生,傳統捕魚方式使用網子、有毒葉子,現今也有人以自製炸藥抓魚,並用牙齒收集漁獲。

A Naga man carries fish in his teeth after it was stunned by dynamite in a creek between Donhe and Lahe township in the Naga Self-Administered Zone

那加自治區的那加人用牙齒咬住被火藥嚇暈的魚,拍攝於2014年12月27日。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與老虎的恩怨

《The Naga of Burma》一書記載,同屬那加族,居住在緬甸、印度那加蘭邦北部、阿魯納恰爾邦南部的Wancho部落的神話中,曾經有兩兄弟:Wangham和老虎,他們是住在一起的好朋友,直到Wangham欺騙了老虎,導致雙方反目成仇。

很久以前,老虎有小牙齒,而Wangham卻有一口大尖牙。一天,他們獵到一隻鹿,老虎拖著獵物在回家途中累到,再也走不動了,Wangham就提議先把獵物分成小塊,並要求老虎去幫忙打水,隨後趁機把獵物偷藏了起來。

老虎取水回來後便質問獵物去向,而Wangham便誘使老虎與其打賭,誰最先找到就可獨得獵物,而輸家則要跟贏家交換牙齒。因天色黑暗,老虎成了輸家,Wangham因而輕鬆獨佔收穫,並跟老虎交換成較小的牙齒。從此人類與老虎就勢不兩立。

而亦屬那加族部落的Lainong(又稱Leinong),對老虎的傳說則有所不同,例如在一場夢境中友老虎闖入村莊,現實中也有一隻老虎闖入,因而相信人與老虎有著同樣的靈魂,而為避免老虎佔據人類的靈魂,假使遇見老虎,就必須將其殺死。

位於緬甸勒黑(Lahe)的一位部落首領提到,因為老虎是敵人,任何參與狩獵老虎的族人,在狩獵後的儀式完成前皆不得進入家中。族人也相信,有些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脫離身體,並附在老虎或豹的身上,而老虎跟人的能力會互相影響,在睡夢中如果成了勇猛戰士,老虎也會殺害之,有人則能感受到老虎受傷的痛苦,並能得知老虎的死亡地點。

基本上,那加族裡各個部落對老虎的傳說略有差異,Khiamniungan族喚那些靈魂進入老虎的人「tha-man-nya」,相信附有人類靈魂的老虎能躲避人類的陷阱,但不會傷人,而如果具有人類靈魂的兩隻老虎相遇,還會交換不同村莊的經驗。

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在那加自治區,一位自稱已100歲的長者戴著裝飾著山豬牙的帽子,那加族男人傳統上會配戴動物飾品,像是老虎齒及山豬牙,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僅在節慶中穿戴。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皮膚上的語言

紋面在那加族象徵分級跟地位,也代表力量和勇氣,除了扮演成長的里程碑,也是種對部族有貢獻而獲得的榮譽表徵。那加族男性認為紋身象徵男子氣概,身上沒有紋身就找不到好對象。通常族內專精刺青者多為女性,是以竹製器具來進行紋面,有的部族則是由族長妻子擔任,並能因此得到報酬。

對Wancho和Konyak族而言,習俗為只有獵到首級的族人,才能刺上從眼睛周圍延伸到頜骨及耳朵的特殊紋面(類似水平的淚滴形狀)。而Konyak的男性,則會在下顎刺出橫向菱形紋路,胸部的V字型紋身則因各族而有不同的變化。

嘴唇以下、臉頰、手臂、腿部等處都屬於紋身範圍,而那加族女孩的第一個紋身是在6、7歲,刺於肚臍,結婚儀式時也會在膝蓋處紋身,較特殊的是,有那加族分支還會替獵到的敵人首級紋面。

Photo Credit:rajkumar1220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