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位於俄羅斯與英國19世紀「大博弈」的中心點,普亭註定無法對阿富汗袖手旁觀

位於俄羅斯與英國19世紀「大博弈」的中心點,普亭註定無法對阿富汗袖手旁觀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下普亭面對的是多方角力與保持大國的主導地位,被視為俄羅斯穩固南方勢力的契機。並且美國的退出,給與俄羅斯在中亞地區擴大實力與重新洗牌,跟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建立多邊的外交關係。

美國在2021年7月2日,從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撤軍。撤軍所引發的權力真空導致各界奪權的混亂局面。2001年至今,20年的日子匆匆而過。在這20年裡,阿富汗的政治情勢持續不穩定,中亞的局勢也因為塔利班的行動,讓俄羅斯勤加防範恐怖主義的蔓延。

19世紀的大博弈

南方,從古至今都是俄國的軟肋。俄羅斯千年的歷史裡,自基輔時代就必須防範南方異族的入侵。而蒙古統治時期(1240-1480)帶給俄羅斯軍事國家模式的習慣,造成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對高加索情勢持續保持警覺。

沙皇時期,俄羅斯對周邊地區的反抗勢力總是進行嚴厲的鎮壓,或是在少數民族之間引發種族衝突,作為解決危機和化解政權積弱不振的困境,但周邊族群聯合起的不滿情緒,讓俄羅斯為保有疆域完整性,進行長時間的鬥爭,這種情況不僅將國家陷入持續作戰與備戰狀態,同時也增加了內耗。

俄國對於高加索區域統治的緊張感,來自易被攻陷的南方邊境,加上其他國家對勢力拓展的野心,使得俄羅斯至今對高加索地區還是兢兢業業。歷史上著名的「大博弈(The Great Game)」,是場俄羅斯與英國從19世紀中葉持續到20世紀初的戰略競爭。為了要填補鄂圖曼帝國衰落的勢力,兩國不停地在中亞地區纏鬥,而阿富汗當時即是大博弈的中心點。

對俄羅斯而言,中亞、高加索國家是19世紀後的政治產物。俄羅斯因東正教的緣故,總帶著「教導著人類如何過正確的生活」的斯拉夫派的傳統思想,當時外號「歐洲憲兵」的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 of Russia)則是東正教、專制君主與民族特性的崇拜者。

繼位不久的他,隨著1825年十二月黨人政爭的結束,在位30年內的外交政策多專注在中亞、高加索、遠東地區的開拓,也由於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交惡,導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最後以失敗收場。1826年,與波斯帝國發生戰爭,1828年擊敗波斯,俄羅斯順利取得喬治亞獨立聲明、東亞美尼亞的版圖。

自古以來,俄羅斯的疆域拓展與民族政策都是獨霸、專制的;但現在,若以同樣的思維模式帶入中亞地區則是困難的。

俄羅斯與中亞國家共同接觸歐亞大陸南部地帶,包括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家。上述國家的規模和人口結構,要吸收和完全融入俄羅斯與中亞,實為不可能。加上阿富汗本身就是東西、南北之間的分界線,具有多山的地形和複雜的民族結構,並且在歷史上與塔吉克、烏茲別克等中亞國家連結。

另一方面,俄羅斯取得喬治亞後,與土耳其國界相連,兩國之間爆發衝突。1829年迫使土耳其將黑海的阿納帕(Anapa)與波隄(Poti)割讓給俄羅斯。高加索局勢穩定後,俄國沿著裏海朝向中亞前進,哈薩克被佔領後,繼續進入烏茲別克與土庫曼,最後與阿富汗與波斯兩國交界。

俄國在中亞的進展勢如破竹,讓當時在印度殖民的英國感到相當不安,決定與俄國在此展開一輪競爭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而阿富汗遂成為英俄兩國大博弈的中心點。

這一場政治外交博弈,從沙皇尼古拉一世開始至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 of Russia)結束,為期90餘年的時間,也為今日俄羅斯帶來對阿富汗策略的歷史啟示。

在20世紀60年代,蘇共總書記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入侵阿富汗的決定,不僅引起國際抨擊,同時也耗損國內的實力;自1989年以來,俄羅斯的阿富汗政策持續轉變。在21世紀,俄羅斯的目標是穩定阿富汗局勢,保持談判話語權,利用局勢讓俄羅斯重回大國競爭的地位,並且阿富汗和平進程有助於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進行意見交換。

克林姆林宮認為,塔利班未來在阿富汗會成為重要的政治勢力,因此把目標放在和阿富汗掌權者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使俄羅斯對印度、中國、巴基斯坦等國家增加談判的影響力。加上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是由俄羅斯主導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CSTO) 的成員,所以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不會希望看到美國在阿富汗撤軍後,在中亞其他國家重新部署部隊,如果任何國家決定讓美國進駐,這將使中亞的關係複雜化。

2001年,美國曾在吉爾吉斯與烏茲別克建立空軍基地,來支持阿富汗戰爭。當時俄羅斯為了與美國合作打擊恐怖主義,普亭對此舉並無任何阻礙。20年後,中亞局勢已改變。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進行與2018年阿富汗和平進程啟動以來,俄羅斯、中國、伊朗、巴基斯坦成為阿富汗政治事務積極的參與者;而美國撤軍後的阿富汗,更將進一步定義與上述國家的外交關係。

根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的引述,在6月的「拜普會」上,曾提出美軍未來可在塔吉克與吉爾吉斯使用俄羅斯軍事基地的建議,包括共享訊息等方面合作。儘管拜登(Joe Biden)政府還未回覆,但這一策略可為俄羅斯可帶來一石二鳥的功效。

塔吉克目前擁有俄國在中亞最大的外國軍事基地,靠近阿富汗邊境。若美國願與俄國共用基地,一方面美國可持續保持影響力,俄國可以增加與美合作的機會與修補關係。另一方面,美國有助於中俄在中亞的權力平衡,並可確保塔利班與其他極端主義分子不再繼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