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朝聖者之路》:這兩天有什麼心得?「什麼都不要帶!全部都丟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之前一直覺得丟東西是很浪費的行為,儘管想丟一些東西減輕重量,卻不好行動。但其實我不是丟東西,而是捐贈。只要轉換個想法,人生就不一樣了。
文:陳逸庭
Day 2:2019年05月11日
在《看不見的台灣》上映之後,陸續有不少人加入了靜心的行列,其中有一位就是後來的天女,說是後來也不太對,她本來就一直存在。據天女本人表示,她當初無意間看到電影的預告片,就決定去看了。奇妙的是,只要有九皇子出現的片段,她就會不自覺低頭,好像做錯事一樣不敢面對。隨著天女跟著靜心一段時間後,幾乎每次靜心她都會哭,或是好像在閃躲什麼東西一樣,總是一直呈現很未知的狀態。直到有一天,趁著有機會跟小老大聊天,把天女找來,才知道整件事情的脈絡。
原來她本是天上的天女,只是從天上下來的時候,並不是透過正常管道,是不小心掉下來的。至於怎麼掉下來,是因為她很喜歡小老大,不時會去偷看祂。有一次在偷看的時候,顧著看沒注意腳邊,不小心踢到石頭就掉下來了,所以在靜心時才會常常看到她好像在閃躲什麼,就是怕踢到石頭。一直哭,則是因為掉下來卻不知道該怎麼回去而難過。
看電影看到九皇子不自覺的低頭,是因為害羞跟覺得做錯事的緣故,所以不敢直視。至於天女怎麼跟祖先溝通,是她透過祖先的圖畫去感受帶給她的能量狀態,然後再敘述出來。我本人由於目前沒有這樣的技能,只能仰賴這些朋友,偶爾得到這些資訊當作參考。
早上五點半左右,就被教堂的聖歌給喚醒了。原以為昨天的運動量,起床會全身酸痛,醒來卻發現身體竟沒什麼疲勞的感覺,真是出乎意料。前一天洗澡的時候,可是連脫衣服都覺得很困難。昨天在庇護所,發現有一個區域寫著donation,裡面放置了朝聖者們所留下來的各種物品,有些看上去甚至還是全新的。看到這個的當下,腦袋彷彿被打了一下,有點開竅了。
之前一直覺得丟東西是很浪費的行為,儘管想丟一些東西減輕重量,卻不好行動。但其實我不是丟東西,而是捐贈。只要轉換個想法,人生就不一樣了。於是昨天洗完澡後,就把路上一直覺得多帶的一塊肥皂先迅速donate出去,不僅物理重量減少,心靈也輕盈了起來。爾後遇到其他朝聖者覺得自己行李過重時,我都不斷鼓吹他們donate出去。
儘管起得早,但早餐七點才供應,只好在餐廳外面等待。這時聽到熟悉的中文傳了過來,原來昨天在爬山途中看到以為是韓國人的三人女性小組是台灣人。那時候自顧不暇,雖然覺得她們可能是台灣人,但實在沒精神去詢問,結果今天就碰到了。跟她們討論接下來的行程,這時又有人用中文跟我們打招呼,一看,是另一個昨天我也以為是韓國人的男生,沒想到,一下子就聚集了五個台灣人。柏毅也是一個人自己來走的,昨天我是先遠遠看到他身上穿著長榮航空的T-shirt才注意到他,也就只看到一眼,後來就在我眼前消失了。
早餐同桌的有一對德國父子檔Carl跟Hans,Hans 怕父親自己來不安全,就來陪走了。一路上他們也不是都走在一起,有時候也各走各的,給各自獨處的空間。另外還有一對美國情侶檔David 跟Anna,昨天在山上有好長一段時間,我跟他們不斷在休息跟走路中交錯,也因此對彼此都有印象,也互相覺得今天一定又會不斷再相遇,但早餐後我就再也沒遇見他們了,真是一期一會啊。今天的早餐說來不是很好吃,為了吃又待到七點多才能出門,看來要改變一下策略。

早上依然飄著細雨,我出了餐廳,循著黃色箭頭走向公路旁的樹林。少了擔心今天的住宿,慢慢可以開始感受到周圍新鮮的空氣、腳下的泥土與樹葉的觸感。下一站Burguete離Roncesvalles大概2.5KM,一出樹林就會看到。經過時,我很慶幸昨天有趕上床位,不然至少還得多走半小時才有得休息。過沒多久,我面前出現一位眼熟的人,仔細一看,是在SJPP吃早餐碰到的瑞典朝聖者Alice,她看到我後,面露微笑,一邊稱讚我走得很快,一邊又以更快的速度一步步離我而去。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才驚覺她沒使用登山杖,竟然還能走那麼快,真是敬佩。同時也想,如果要認識人,除了開口,也還得先追得上再說。
說到登山杖,今天剛開始走的時候也不打算用,想說應該都是平地,可以不需要了,還是比較喜歡手空出來。但我很快就發現我錯了,同時腦中也浮現高中地理課有關於西班牙的介紹:「西班牙地形以丘陵為主⋯⋯」這句話的切身體悟就是,這整段旅程其實沒什麼平路,每天大都得一直上上下下,上上下下,上上下下,而真的遇到平路也不是想像中那麼輕鬆。到下一個小鎮休息時,又遇到Alice,她正熟練地在路旁沖咖啡,看來是很常這樣做,也不知道那些器具重不重。在我們休息的後方,是鎮上的體育館,臉書上看到前面幾天因為人太多,還開放體育館讓朝聖者在裡面打地鋪過夜,跟遶境果然很類似。等我參觀完體育館出來後,已不見Alice的身影,真是神出鬼沒。
忘記從何時何地開始,我跟早上才認識的柏毅開始一起行走。一早離開庇護所後,在路上就時不時遇到他,我們也沒特別說要結伴,就自然地有時候會一起走一段,有時候又各走各的,然後再遇到。就這樣,我們一路在山林間穿梭,天氣也慢慢放晴。接近中午時,我們在山中公路邊的餐車旁休息,我邊繼續吃著我的士力架邊看著一堆自行車呼嘯而過。除了公路上疾行的自行車外,另有些自行車是朝黃色箭頭的方向前進,應該就是騎自行車的朝聖者了。看他們輕鬆的往山下移動,真是有點羨慕。大概快一點的時候,我們到達了Zubiri,是官方建議第二天停留的小鎮。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