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出身卡斯提略當選秘魯總統,反對者憂心過度左傾馬列主義,恐步入委內瑞拉衰退後塵

農民出身卡斯提略當選秘魯總統,反對者憂心過度左傾馬列主義,恐步入委內瑞拉衰退後塵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社會議題立場上,自稱「教師、農民、充滿信念者」的卡斯提略,則和對手的看法相去不遠。身為福音派基督徒的他反對性教育、墮胎合法化或同性婚姻,並稱LGBTQ社群的權益「不是優先事項」。

編譯:王國仲

在歷經史上最為拉鋸、差距最接近的總統大選之一後,秘魯極左派政治人物卡斯提略(Pedro Castillo)以50.13%得票率、不到五萬票差距,險勝立場右傾的藤森惠子(Keiko Fujimori),並將在7月28日正式宣布就職,任期五年。

儘管藤森陣營指控過程出現舞弊,在秘魯選舉評審委員會(National Jury of Elections)判定選舉結果無誤後,卡斯提略在首都利馬正式發表勝選感言:「我們將共同合作、讓國家團結一致,並拒絕任何侵害民主的行為。」

秘魯現任代理總統薩加斯蒂(Francisco Sagasti)也發推特祝賀:「願秘魯迎來和解、共識與團結的全新篇章。」

史上首位農民出身總統,卡斯提略藉共同生命經驗打動中產階級的心

手持和甘蔗一樣粗的鉛筆(秘魯自由黨〔Peru Libre party〕的註冊商標)、卡斯提略的著名口號「富裕之國,貧窮不再」帶給無數秘魯人民希望。驗票過程中也有數百位民眾在選舉委員會前露宿守候。

和出身政治世家、父親是前總統的競爭對手藤森惠子不同,卡斯提略是秘魯史上首位農民出身的總統。1969年,他出生在秘魯北部卡哈馬卡大區(Department of Cajamarca),安地斯山脈中的一個偏遠村莊,父母皆是不識字的農民。

青年時期,卡斯提略加入當地的農民巡邏隊,在1980-1990年間保護鄉里,不受軍事政變與內戰時的各派系軍隊掠奪。政府並未對當地居民伸出援手,許多人甚至認為國家刻意忽略偏鄉居民的需求。

在四處打工(栽種咖啡、送報紙、擔任旅館清潔工等)賺取學費後,他成功取得教育心理學碩士學位,並自1995年開始,持續在家鄉的小學任教。由於沒有政府補助、資源匱乏,在教書之外,卡斯提略還必須兼差煮飯和打掃。

儘管他少數的政治或社會運動經驗,僅來自2002年競選市長失利,以及2017年帶領全國教師進行罷工、要求更佳的工作條件與待遇,卡斯提略非傳統政治人物的特質與生命經驗,成功讓不少秘魯中、低社會階層民眾都在他身上找到和自己的共通點。

因此,儘管他所屬的秘魯自由黨在競選初期,多需仰賴公立學校數十萬名教師的支持,他們迅速席捲全國、擄獲廣大中產階級的心。

57歲的卡布雷拉(Juan Cabrera)是卡斯提略的鄰居:「這種窮鄉僻壤竟然誕生了總統,這是令人感動的一刻。我們過去都被政府遺忘,我相信他會是那個領導我們的人。」另一位民眾也向《衛報》記者表示:「他不像其他政客總是食言,而且真的會照顧窮苦百姓。」

RTXDB4CY
藤森惠子|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左派政治立場鮮明,反對者擔憂新總統將把國家帶往極端與分化

卡斯提略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不管上學、睡覺、無時無刻都只有一件衣服可以穿,那些政治階層很顯然就是在利用你……人們不知道有上千學童正生活在貧困,(由於疫情)現在則是極度貧困之中。這是一場富裕與貧窮……甚至是主人與奴僕間的戰爭。」

不過,正因其左派立場鮮明,卡斯提略在參選過程中屢被對手批評是「恐怖份子」:「他大談階級困境,把國家撕裂成為富人和窮人階級。這種分化將對秘魯造成傷害。」卡斯提略則反嗆真正的恐怖份子,是秘魯持續上演的「飢餓、貧窮、蕭條、忽視、不公與不義。」

卡斯提略的主要政策包括修改1993年制定,且有利於自由市場發展的憲法、國有化採礦與石油產業、承諾為人民創造超過100萬個就業機會,並恢復執行死刑以遏止犯罪。不過在最近幾週,他的言辭有所緩和,並暗示將採取更溫和、對市場友善的措施。

而在社會議題立場上,自稱「教師、農民、充滿信念者」的卡斯提略,則和對手的看法相去不遠。身為福音派基督徒的他反對性教育、墮胎合法化或同性婚姻,並稱LGBTQ社群的權益「不是優先事項」。

卡斯提略的反對者憂心,他和秘魯自由黨創立人,古巴籍的醫師賽隆(Vladimir Cerrón)過度傾向馬列主義,將讓秘魯重蹈委內瑞拉盲目國有化、經濟急遽衰退的覆轍。曾兩度和藤森惠子競選總統的諾貝爾獎得主、知名作家尤薩(Mario Vargas Llosa),便在這次選舉中選擇為過去對手站台,並認為和卡斯提略相比,藤森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連年貪腐、疫情影響,政治改革能否順利實施仍有待觀察

儘管卡斯提略或能為秘魯政壇帶來新氣象,他必須盡快繳出執政實績,否則鑒於過去對政客們的不信任,人民的期望可能會迅速轉變為失望。

在本次大選之前,秘魯政治人物的形象早已盪至谷底。單單在21世紀,就已經有四位秘魯前總統因為各式貪汙醜聞遭到逮捕與起訴(甚至有一位畏罪自殺),被媒體形容為「像Netflix影集一樣誇張」。

彷彿嫌形象還不夠糟一般,2020年11月,時任秘魯總統的維茲卡拉(Martín Vizcarra)再度因為涉嫌貪腐、引發民怨與大規模示威而遭到彈劾。繼任的梅里諾(Manuel Merino)無力平息民眾怒火,在位五天便黯然辭職,創下短短一週內就三度更換總統的難堪紀錄。

更不幸的是,由於公共衛生與醫療體系缺乏,秘魯在本次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中遭到重擊,近200萬人確診、20萬人死亡,人均死亡率更是世界之冠,過去10年來的經濟成長也化為烏有。此外,儘管身為全球第二大銅礦生產國,仍約有三分之一民眾生活在貧窮線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