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疫情衝擊懷孕移工媽媽,NGO伸援手發動「移工媽媽援助計劃」

疫情衝擊懷孕移工媽媽,NGO伸援手發動「移工媽媽援助計劃」
Photo Credit: i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創辦人杜光宇表示,協會在移工媽媽生產完後會協助寶寶安置,幫移工轉換雇主重回職場,也會在寶寶出生後協助申請居留證件,然而疫情衝擊下,政府補助暫停、專案中斷,協會資金出現嚴重缺口,最快今年8月服務就會被迫中斷,目前只能發起援助計劃,盼社會大眾雪中送炭。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本月20日發動「懷孕移工媽媽援助計劃」,主要援助懷孕和已身為媽媽的移工們,目前在台移工媽媽累計有6萬人,而她們主要面臨的困境,包括工作機會被剝奪、醫病溝通隔閡和沒有法律保障。

在台移工媽媽是常被忽略的群體,她們主要擔任看護或在工廠生產線上忙碌,除了要經歷低薪資、語言隔閡、仲介剝削等挑戰,孕後還可能面臨失去工作的後果,而出生的寶寶沒有法律保障,母親和孩子也只能承受來自各處的歧視和惡意。

根據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網站分享的案例,36歲來自菲律賓的Marites,今年是她來台工作的第十年,身為家庭看護工的她,除了照顧阿嬤的起居,還要負責打掃全家、煮飯、買菜、餵藥、洗澡,晚上更要隨時注意阿嬤的動靜,每月都要獨自帶著阿嬤從高雄往返台北醫院回診,24小時隨時待命的貼身照顧,沒有準確的休息時間。

即便不休息地拚命工作,Marites每月也只有領取基本薪資的17000元,扣掉高額仲介費、貸款、寄回家的錢,每個月留給自己的生活費所剩無幾,而懷孕後的她,面對孕期的不適、被雇主以懷孕為由解雇,加上龐大的仲介費負擔,沉沉的經濟重擔壓得她喘不過氣。

在台灣,即便是出生在台灣,移工的孩子也無法取得台灣國籍,因而被稱為「黑戶寶寶」;根據移民署統計,累計自2007年1月至2020年7月底,生母為失聯移工或不實身分者,屬非本國籍之無依兒少有941人,經移民署協助與生母一同送返原屬國有622人。

在台灣,外籍移工若懷孕恐無法繼續工作,一旦被遣返也將無法負擔預支的仲介費用,因此許多移工為了留下來賺錢而成為「逃逸移工」,孩子在台灣就會成為無戶籍人口,主要以照顧移工孩子為主的照護機構「關愛之家」,最多就曾同時照顧180多個「黑戶寶寶」。

《聯合新聞網》報導,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創辦人杜光宇表示,協會在移工媽媽生產完後會協助寶寶安置,幫移工轉換雇主重回職場,也會在寶寶出生後協助申請居留證件,然而疫情衝擊下,政府補助暫停、專案中斷,協會資金出現嚴重缺口,最快今年8月服務就會被迫中斷,目前只能發起援助計劃,盼社會大眾雪中送炭。

根據《四方報》報導,《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會提供移工媽媽生產期間生活上的幫助,包括三餐與醫療照顧等,並在媽媽生產完後提供兩個月的康復期照顧並協助寶寶的安置,接著再幫移工轉換雇主重回職場,也會在寶寶出生後協助申請居留證件等事宜。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