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與「台灣之光」共享榮耀時,請回想我們對台灣原住民做了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不清楚當楊勇緯、方菀靈、李琴峰被稱作「台灣之光」時,心中的感受是歡喜或苦澀,但我私心希望台灣的光耀,並不是依靠很可能未曾被台灣社會善待的運動明星、文學新星們被世界看見的時刻。
文:彭仁郁
當「台灣之光」在世界的舞台上發熱發光,台灣人雀躍共享榮耀的時刻,私心希望這些光束可以延伸得更遠、持續得更久一些,照亮自稱為台灣人的我們自己真實的樣子,讓這樣的榮耀共享裡,少一些機會主義者的沾光心態,多一些自省。
出身屏東獅子鄉南世村(陳耀昌醫師在臉書上提醒,19世紀時這裡是大龜文王國的一部分)的排灣族柔道國手楊勇緯,於2020東京奧運一戰成名,帥度爆表,不分性別、年齡、族群、國籍,入粉者眾。若用Google搜尋他的名字,前四名是「世界排名」、「PTT」、「大學」、「女朋友」。我Google不到他是不是有排灣族名,只知道他從母姓,從小在台中后里長大,獲得都是排灣族原住民的父母悉心栽培。
來自嘉義阿里山樂野部落的鄒族舉重國手方菀靈,在我看來也超可愛勇猛,大概因為「只」拿了第四名(看看為「中華隊」出戰的國手們獲得的稀疏資源和自我訓練的艱苦,那個「只」講得真不好意思),關注度不像楊勇緯這麼高。我們只知道她是單親小孩,拚命苦練,希望獲獎能為在台南當看護的母親改善生活。
雖然不清楚他們的成長歷程,但從有限的資訊看起來,兩位原住民國手都是不在部落長大的都市原住民,可能就跟絕大多數與他們同世代的年輕原住民一樣,相較於他們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輩而言,在日常生活裡遭受的歧視,也許輕緩一些。但就如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太魯閣族Ciwang Teyra所一再提醒的,表面上看起來無傷大雅,但看起來像是開玩笑而更難以辨識及申訴的「微歧視」,大抵仍是布滿他們的成長歷程,需要仰賴堅韌的心理素質,和可遇不可求的幸運,才能在文化根源被斬斷,又被各種有形無形的身份範疇禁錮了發展可能性的不利環境中,維持身心靈的健康,殺出一條光榮之路。
近日亦十分閃耀的另一道「台灣之光」,是以非母語投入日文小說創作,甫獲得日本文學大獎芥川賞的李琴峰。她也是在令人驚異的天才獲得國際認可之後,激起台灣人莫名榮耀感的例子。從網路資料裡,我們僅能窺知她因著自身的語言興趣、性別認同傾向,曾在台灣教育體制裡飽受屈辱,隨後自立自強赴日,在孤寂中筆耕,獨自開闢創作的道路。無法測知在台灣恐同與僵化國族意識形態的社會氛圍裡,李琴峰曾吞下多少血淚,但她連自己的真實姓名也不想讓人知道,寧可讓過去和身世一起成謎。
我們對台灣原住民做了什麼?
在與她/他們共享光耀的同時,我不能不告訴自己,須謹記原住民族幾世紀以來遭受不同殖民政權輪番剝奪生存環境,拔除傳統文化實踐與知識的歷史。按照現代國家土地私有制的概念,17世紀以前,台灣是原住民的。作為18世紀越過黑水溝、從唐山來台墾殖的客家移民後代,我的祖先們曾經跟外來殖民者協作,掠奪原住民土地(可能還殺戮了一些男性、囚虜了一些女性與孩童),又以文明教化者之姿,以無盡的污名和歧視言論,正當化侵佔的作為。
而今,原住民之所以被迫「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請別忘記發起凱道部落抗爭的Panai和Nabu還在二二八紀念公園裡紮營,被國家驅趕和控告是他們的日常),我的祖先也有幾分責任。即使那是被貧困逼出人性黑暗面的祖先們幹的爛事,我卻不能大而皇之地說原住民今日整體的弱勢處境與我無關。
弔詭的是,1971年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席次之後,這二十年來,最早有能力突破台灣國際孤兒困局,實質參與聯合國國際會議的,卻是原住民運動組織者(如2002年開始的聯合國原住民族議題常設論壇)。
我不清楚當楊勇緯、方菀靈、李琴峰被稱作「台灣之光」時,心中的感受是歡喜或苦澀,成就滿滿或淡然處之,但我私心希望台灣的光耀,並不是依靠很可能未曾被台灣社會善待的運動明星、文學新星們被世界看見的時刻,畢竟那是她/他們以自己堅毅豐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所贏得的榮耀。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蓄積看見、善待多元文化-性別-族群成員的能力。誠實地回想起一路以來我們對台灣社會裡的弱勢族群做了什麼,才不會把時間和資源浪費在掩飾錯誤、假裝修補的種種虛偽工程和計畫。
後記
在我進入中研院工作不久,曾受邀參與一個原住民健康研究計畫,最初,我因為沒有原住民相關議題的研究經驗而婉拒,後來不勝邀請者熱情,二度參與籌備會議,以便思考自己是否有可能施力之處。不料,會議上,當我說明自己經驗匱缺,不知可提供何種協助時,預定擔任計畫總主持人之一的資深研究員竟然告訴我,我可以把創傷療癒研究的專長帶進部落,幫部落的原住民戒酒或做自殺防治,以增進原住民的健康,提高平均壽命。我當場瞠目結舌,該是何等的無知和傲慢,才能在主流社會剝奪原民生存條件及尊嚴之後,又以拯救者的偽裝姿態去補自己捅出來的世紀大簍子。我不禁為身為漢人感到羞愧得無地自容,退出了計劃,也就得罪了大老。
延伸閱讀
- 三位八年級原住民的自白:在台北與部落的夾縫,到哪都是「邊緣人」
- 從謝淑薇的東奧資格到「選手坐經濟艙」爭議,談台灣畸形的運動文化
- 原住民對這個國家來說只是「弄臣」,世大運開幕式娛樂外賓的工具
- 職棒球員「為國爭光」後的下場如何?四個令人不勝唏噓的經典案例
本文經彭仁郁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0東京奧運”的相關議題
- 2021-07-26 台灣第3面獎牌入手:男子射箭決賽不敵韓國摘銀,平史上最佳戰績
- 2021-07-26 技壓世界冠軍!奧地利數學博士爆冷奪公路賽奧運金牌,訣竅是「不一定要相信你的教練」
- 2021-07-26 當我們與「台灣之光」共享榮耀時,請回想我們對台灣原住民做了什麼?
- 2021-07-25 東奧最新戰況:羅嘉翎初登奧運摘跆拳道銅牌、桌球混雙林昀儒鄭怡靜明日爭銅
- 2021-07-25 東奧包機事件的校正回歸:重探體育運動的本質、價值,與在社會中的角色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