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新加坡施行禁酒令後,印尼政黨也向國會提案立法禁止飲酒

繼新加坡施行禁酒令後,印尼政黨也向國會提案立法禁止飲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禁酒令最近在印尼與新加坡掀起一陣風波。一份遞交至印尼國會的法律草案,呼籲這世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施行禁酒

文:Eric Wong

禁酒令,意指禁止製造、運輸、進口、出口、銷售、飲用含酒精的飲料,一般都與宗教、政治和醫療有關。

許多國家歷史上都曾施行過禁酒令,包括1920-1933的美國、1914-1925 的俄國、1915-1922的冰島(啤酒至1989年才解禁)、1916-1927的挪威(1917年葡萄酒和啤酒也被納入)、1919-1932的芬蘭和1901-1948的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

Sunday Alcohol Sales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印尼:旅遊產值V.S宗教價值

禁酒令最近在印尼與新加坡掀起一陣風波。一份遞交至印尼國會的法律草案,呼籲國家應施行禁酒。該草案在印尼占多數的穆斯林溫和派中引發不安,也讓靠旅遊業為生的商家感到恐慌,包括首都雅加達的高檔酒店,及度假聖地巴里島的海灘酒吧。

面對強烈的反對聲浪,起草法案的建設統一黨(United Development Party,印尼語簡稱PPP)表示,將降低目標,轉為對酒類銷售進行全面監管。不過統一黨尚未公開提案的最新版本,而一些穆斯林保守組織則繼續大力呼籲,在未來幾週將計劃在國會中推行更為嚴格的立法。

批評禁令的人士提到,在面臨2016年選舉的情況下,部分議員或許願意支持禁酒令以爭取伊斯蘭保守派選民,如同2009年就是在類似情勢之下,通過了「道德法」,該法案規定,一切「可能侵犯公共道德價值觀」的藝術、電影和音樂均不合法。

巴里島旅遊局(Bali Tourism Board)秘書長尼奧曼·蘇維賈那(Nyoman Suwidjana)表示,規定酒精不合法,將對依賴旅遊業的巴里島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且諷刺道,無法置信一個政黨要將自身價值觀強加給別人。而支持禁酒令的人士則表示,飲酒會造成犯罪、健康和社會問題,而巴里島除了賣酒,還有其他收入來源,譬如高檔的酒店和度假村。

相關新聞:印尼伊斯蘭教政黨向國會提呈法案立法禁止喝酒

A group of tourists holds their beer while relaxing at Kuta beach on Bali resort island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新加坡:治安大於一切

新加坡酒類管制法令於今年4月1日生效,規定每晚10時30分到隔天早上7時,所有零售商禁售酒類飲料,民眾在同一時段也不能在公共場所飲酒。業者憂心生意難做,但也有民眾認為新法有助改善公共秩序,減少不必要的噪音干擾。

政府加速實施禁酒令,一方面是來自2013年12月小印度騷亂事件的教訓,另一方面也是新國當局到澳洲和美國取經的成果。小印度騷亂是新加坡40多年來最嚴重的暴動事件,政府判定是酒精惹的禍,故順勢推酒類管制法。而騷亂事件後就被列入禁酒區的芽籠區和小印度區,在新法令下又實施更嚴格的管制措施,周六早上7點到周一早上7點,都禁止民眾在公共場所飲用酒精飲料。

新加坡政府表示,將與小印度店主及傳統協會(Little India Shopkeepers and Heritage Association,LISHA)合作,協助那些受酒精管制影響的小印度商家。而在政府推出相關措施後,小印度治安較為安穩,居民也不再面對酗酒所引發的各種問題,​​例如酒後鬧事、公共場所隨地小便、嘔吐或毆斗等,人潮也開始回流。

不過新國政府也承認,一些依靠販賣酒類產品的商家,的確受到新管制的影響,因此,政府會輔導受影響的協會會員開店,而有些商家在調整經營模式後取得了不錯成績。新加坡政府表示,希望與人民攜手建立一種負責任的飲酒文化。

尚未實行禁酒令的印尼,目前正接受各種立場的挑戰,贊成派與反對派的對立主要牽扯到旅遊業與宗教,反觀新加坡則是以治安為由,強制實施禁酒令,並利用協會組織幫助業者另開商機。至於民主國家質疑禁酒令是對人身自由的限制,對印尼與新加坡而言,現實與宗教層面似乎更為重要。

相關新聞:不是愚人節玩笑》後李光耀時期的嚴刑峻罰,新加坡禁酒令生效

Democrats including Vanessa Batt (C) of New Jersey celebrate at the American Club in Singapore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資料來源: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