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毀掉日本國民防疫信任的「令和禁酒令」究竟是怎麼回事?

快速毀掉日本國民防疫信任的「令和禁酒令」究竟是怎麼回事?
Photo Credit: i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令和禁酒令 2.0」版最爭議的2條已在14號撤銷,但這一連串莫名衝著酒而來,逐步禁止民眾在外飲酒,又嚴加控管中、下游的酒類販售業者賣酒,再加上朝令夕改的政策,這已嚴重破壞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難以馬上修復。

文:張郁婕(CHANG, Yu-Chieh)

自從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各國防疫政策都在「封」與「不封」之間徘徊。到底要怎麼「封」?是「軟封城」還是「硬封城」?要「軟」到什麼程度,還是要「硬」到什麼程度?

各國政府的防疫政策,會隨著當地疫情狀況時而「硬」,時而「軟」。就算是同一個國家、同樣的層級疫情警戒標準,也可能會因為時間點的不同,歷經修法或頒布新政令,而有不同程度的強制效果。

以日本為例。日本從去年(2020)4月起,就是引用簡稱為「特措法」的《新型インフルエンザ対策特別措置法改正案》作為法律依據,首相有權針對特定都道府縣(一級行政區劃)頒布「緊急事態宣言」。

「緊急事態宣言」與「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

「緊急事態宣言」相關規定,其實早在2012年推出「特措法」時,就已經寫進條文裡,但一直等到去年爆發COVID-19疫情,才首度實施「緊急事態宣言」。可想而知,理論和實務上會有些誤差,所以實際頒布過一次「緊急事態宣言」後,就會發現「特措法」的不足。所以在疫情下的這段時間,「特措法」還有其他傳染病防治相關的法律,也都經過了幾次修法。

總而言之,日本現行最具強制力的防疫措施仍是「緊急事態宣言」,但在「緊急事態宣言」之下還有一個一度被簡稱為「曼波/翻車魚」(マンボウ)的「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まん延防止等重点措置)。不管是「緊急事態宣言」還是「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現在各地方政府都有權向不願配合政令縮短營業時間的業者罰款。

owiihyu7jgbuz5dz8nr84swc53s1rx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時短營業」:疫情下的新單字

自從今年初(2月3日)修改過「特措法」和《感染症法》後,東京、大阪等大城市,幾乎都是一直過著不是「緊急事態宣言」就是「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的日子。對民眾來說,有沒有「緊急事態宣言」最大的差別,大概就是外出時店家的營業時間。疫情間當局造出來的日文新單字「時短營業」,指的就是縮短營業時間,要求業者提早打烊的意思。

舉例來說,大阪在中央第二次頒布「緊急事態宣言」之前,就要求業者只能到晚上9點,酒類飲料只能提供到晚上8點;在第二次「緊急事態宣言」期間,店家只能營業到晚上8點,酒類飲料只能提供到晚上7點;在大阪解除第二次「緊急事態宣言」後,大阪市仍要求店家只能營業到晚上9點,酒類飲料只能提供到晚上8點,大阪市以外的大阪府區域一開始完全解禁,之後又改成大阪府一律縮短營業時間。

酒類只能提供到最後營業時間前一小時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的話,如果當地政府有要求營業時間最晚只能到幾點,那酒類飲料提供時間就是最後營業時間前1小時。至於最晚營業時間是到幾點,就看當時有沒有「緊急事態宣言」還是「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以當地政府為準。

然而這個看似補習班風格考試必考題記法的潛規則,在第三次「緊急事態宣言」時被打破了。

令和禁酒令1.0

日本政府頒布第三次「緊急事態宣言」時,針對餐飲業者新增了「緊急事態宣言」頒布期間不得提供酒類飲品的規定。民眾只能無奈笑稱這是「令和禁酒令」。

從「緊急事態宣言」到「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

第3次「緊急事態宣言」時間為今年(2021)4月25日到6月20日。從6月21日之後,扣除掉維持「緊急事態宣言」的沖繩縣和全面解禁的廣島縣和岡山縣,東京都、北海道、京都府、大阪府、兵庫縣、愛知縣與福岡縣共7個都道府縣,則從「緊急事態宣言」降級為「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

這7個都道府縣從「緊急事態宣言」降級到「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後,關於酒類飲品的相關規定,從全面禁售回到前述口訣——酒類飲料提供時間只到最後營業時間前1小時,「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期間店家只能營業到晚上8點。

iStock-1153738785
Photo Credit: iStock

想外出找伴喝酒,一組最多四人

雖說如此,在「令和禁酒令」後的「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和過去「時短營業」下針對餐飲業者的措施又更加嚴格。中央政府的防疫政策是,在「蔓延防止等重點措施」期間,餐飲業者如果要提供酒類飲品的話,除了只能提供到晚上7點之外,還必須要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才得以販售酒類飲品。

  1. 一組客人最多只能四人
  2. 店家必須要在座位上設有隔板,防止飛沫傳染
  3. 必須要徹底做好手部消毒
  4. 民眾在用餐以外的時間建議都戴上口罩
  5. 店家一定要徹底做好室內通風(日文寫作「換氣」)

東京都和大阪府則更近一步要求,店家如果要提供酒類飲品,一組客人最多只能兩人(大阪後來放寬回四人)。東京都還追加用餐時間最多只能90分鐘,並需要隨時接受相關單位檢查。大阪府則是規定必須要通過總計43項的防疫措施規範,取得大阪府的防疫認證金牌貼紙(感染防止認証ゴールドステッカー)才能賣酒。

沒有科學根據的禁酒令

雖然到目前為止,完全沒有任何可以證明「喝酒會加速疫情擴散」的科學證據,在店內用餐也不是目前已知COVID-19在日本最主要的感染途徑。但從去年疫情爆發開始,針對戶外飲酒的限制就不曾少過,甚至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隨著東京都在奧運前夕頒布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令和禁酒令」風波再度浮上檯面。

令和禁酒令2.0

在中央決定針對東京都頒布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的當晚(7月8日),經濟再生大臣兼COVID-19擔當大臣西村康稔就在緊急記者會上表明,在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期間,針對餐飲業者會採取更近一步宣導措施如下:

  1. 要求金融機構協助勸導長期合作往來的餐飲業者,做好防疫措施。
  2. 媒體或廣告業者在介紹或宣傳餐飲業者時,必須要留意店家的防疫措施是否確實。
  3. 酒商(酒類販売事業者)如果發現合作的餐飲業者,沒有配合「緊急事態宣言」期間禁止販售酒類飲品的規定,應暫停和該餐飲業者的合作關係。

上述措施反彈聲浪最大的就是(1)要求金融機構督導餐飲業者,以及(3)禁止酒商賣酒給餐飲業者。這2件事情都在短短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因輿論反彈,在13號正式遭廢除。西村康稔也為此在國會上向餐飲業者與酒商道歉。

日本首都圈疫情升溫 政府擬要求夜店歇業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使用行政管道以外的方式,繞過法律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