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毀掉日本國民防疫信任的「令和禁酒令」究竟是怎麼回事?

快速毀掉日本國民防疫信任的「令和禁酒令」究竟是怎麼回事?
Photo Credit: i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令和禁酒令 2.0」版最爭議的2條已在14號撤銷,但這一連串莫名衝著酒而來,逐步禁止民眾在外飲酒,又嚴加控管中、下游的酒類販售業者賣酒,再加上朝令夕改的政策,這已嚴重破壞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難以馬上修復。

理論上,就算西村康稔是COVID-19擔當大臣,他的職權也不能用各種非行政管道,來限制人民的營業自由。就算「特措法」在這段時間修法過很多次,「特措法」也沒有辦法作為,當局得以要求金融機構協助督導餐飲業者是否有做好防疫措施的法源依據。「特措法」也沒有辦法用來要求酒商,在「緊急事態宣言」期間不得賣酒給餐飲業者。

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迫使民間遵守

雖然外界質疑,這些新的防疫措施有越權的可能性,但官方立場仍堅持主張,上述這些措施都沒有法律上的問題。

金融機構的主管單位金融廳就表示,他們在事前就得知即將推出這項新防疫政策,但因為是配合呼籲民眾注意防疫措施,並不會影響到特定業者的融資借貸的作業,所以並沒有外界所擔心的「餐飲業者需要錢,銀行借錢給餐飲業者,所以銀行比餐飲業者更具有地位上的優勢」的問題。

至於要求酒商在「緊急事態宣言」期間不要賣酒給餐飲業者一事,也有權力不對等的問題。不過這次的權力不對等,並非指酒商和餐飲業者的關係,而是內閣官房聯名國稅廳,要發函要求酒商不要賣酒給不遵守當地防疫規定的餐飲業者。

補償酒商禁酒令期間損失的補償金

日本政府將腦筋動到酒商一事,雖然是在頒布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時(7月8日)才浮上檯面,但至少早在第3次「緊急事態宣言」解除前的 6月11日,就已在暗中行動。

呈前述,這個被戲稱為「令和禁酒令」的防疫措施就是從第三次「緊急事態宣言」開始的。為了要補償酒商在「緊急事態宣言」配合防疫政策的損失,所以擬定了一套只提供給酒商的補償金(日文寫作「給付金」)。

內閣府地方創生推進室在6月11日發函給各地方政府的事務連絡中,明確寫到,如果有酒商發現合作的餐飲業者沒有配合防疫政策、暗中營業,還提供酒類給該餐飲業者,就無法領到補償金。此外,該公文中還要求地方政府,酒商申請補償金時,須書面承諾「若發現有餐飲業者違規時,不會提供該餐飲業者酒類」。

也因此,當第三次「緊急事態宣言」結束後,各地方政府開始規劃給酒商補償金的細節時,都特別設計了一份書面誓約書,要求酒商書面聲明「若有發現有餐飲業者違規時,並沒有提供該餐飲業者酒類」。目前至少可以確認的是,東京都、大阪府和愛知縣,剛開放酒商申請補償金時,確實都需要遞交類似內容的書面誓約書。

RTXALFUU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毀掉信任只要一瞬間

隨著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的頒布,西村康稔在鏡頭前講出要酒商暫停和不配合「禁止販售酒類飲品」的餐飲業者合作,這才讓大家注意到,原來中央政府現在竟然將監督餐飲業者有沒有遵守「禁止販售酒類飲品」的規定交給酒商來做。

既然這條不知道是政令還是「來自政府的請求」的2.0版「令和禁酒令」遭到廢除後,各地方政府推出的酒商補償金,自然也就不應該要求酒商申請補償金時,還需要簽署「若有發現有餐飲業者違規時,並沒有提供該餐飲業者酒類」的書面誓約書。所以在中央刪掉相關規定後,各地方政府也廢除掉書面誓約書。至於在這期間已經申請酒商補償金的業者,不需要因此另外再跑一次流程。

雖然「令和禁酒令 2.0」版最爭議的兩條已在14號撤銷,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加藤勝信也在同一天的記者會上,宣布專門提供酒商的補償金要擴大適用對象並加碼送更多錢。但這一連串莫名衝著酒而來,逐步禁止民眾在外飲酒,又嚴加控管中、下游的酒類販售業者賣酒,再加上朝令夕改的政策,這已嚴重破壞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難以馬上修復。

延伸閱讀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