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版「永不妥協」RCA工傷案:抗爭20年判決死傷262人獲賠5億確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家電品牌RCA在1970年至1992年期間於台灣設廠,卻長期傾倒有毒廢料,導致廠區土壤及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RCA桃園廠員工,至少有1,375人罹患癌症。
RCA在台設廠期間,員工有2至3萬人,而根據2001年統計,原RCA桃園廠員工,至少已有1,375人罹患癌症,包括乳癌、子宮頸癌、肝癌、大腸癌、鼻咽癌,有216人已過世。許多受害員工是經媒體報導才知,罹癌是和RCA廠有關。
這些受害員工組成了「RCA污染受害者自救會」,打算對RCA提告求償,2004年4月,30多名前RCA員工與RCA桃園廠廠址附近居民到台北地檢署及台北地方法院,提出告發並請求民事賠償新台幣24億元。2005年3月24日,針對RCA員工關懷協會提起的團體訴訟,台北地方法院認為該協會未依法登記為「公益社團法人」,不具團體訴訟當事人的資格,故將全案程序駁回。後來自救會又上訴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廢棄先前判決,發回臺灣高等法院,再由臺灣高等法院發回台北地方法院審理。
2007年,由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律師公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及魏千峰等多位律師共同籌組了義務律師團,除以RCA為被告外,並將奇異公司及湯普笙公司列為被告,透過法律訴訟爭取賠償。2013年9月13日,台北地方法院再次開庭審理RCA汙染案,汙染案受害者及家屬並共同發表了口述歷史書《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記錄了汙染案12位受害者的真實故事。
對於一審將宣判,RCA污染受害者團體表示:
RCA案一審要宣判了!這幾年來,各種社會議題透過當事人或受害者的發聲、抗爭、衝撞體制呈現在大眾面前為人所認識。司法訴訟是最後底線,更是反映社會主流對各種底層邊緣問題態度的風向標:美麗灣、大埔、士林王家、關廠工人、文萌樓、火車趴……RCA工人一如所有職業災害勞工,不可能透過訴訟追回健康,在這場少輸為贏的戰役中,工傷協會與RCA員工關懷協會,都希望超越「受害者」身份,讓RCA案真正能對每一個人都有不同意義、引起公共討論。
《自由時報》報導,台北地院宣判自救會勝訴,RCA、美商奇異公司、法商湯姆笙公司須賠償5億6445萬元;全案可上訴。
自救會共同委任律師團召集人林永頌指出,求償27億元將補償罹癌過世的員工家屬、罹癌員工,以及曾出現重大疾病的員工,每位員工依不同病情與受害程度補償400到1000萬元。
林永頌認為,資方到台灣賺錢,卻留下污染、病痛,一點也不合理,RCA是台灣規模最大的環保集體訴訟案,審理過程漫長、辛苦,但對受害者與律師團來說,爭取的不只是金錢賠償,而是真相與公道。
《蘋果日報》報導,自救會長劉荷雲說:「不滿意,只有求償金額的1/4不到,醫藥費都不夠,很失望。」「很多同事等不到判決就走了,希望法院能站在受害者的這一方,判我們勝訴。」
盲人律師李秉宏表示,台灣在追求經濟的同時,很多人失去了健康,生命也因此消逝,期待判決能還這些受害員工公道。
以下為全案大事紀:
- 1970年,美國無線電(RCA)公司在桃園及竹北設廠。
- 1986年,桃園及竹北廠被美國奇異公司合併。
- 1988年,湯姆笙公司併購桃園及竹北廠。
- 1992年,湯姆笙出售桃園廠給宏德、竹北廠給中國電器優志旺公司。RCA正式關廠。
- 1994年6月,前立委趙少康召開記者會檢舉此污染事件。污染案首度被揭發。
- 1998年,RCA廠區受污染之地下水證實無法整治。RCA員工揭發罹患癌症事件,成立RCA職業性癌症員工自救會,行政院成立「RCA跨部會專案小組」。
- 2001年1月,行政院專案小組解散。自救會在工傷協會成員陪同下,到行政院抗議、到立法院陳情、到外交部陳情。義務律師團正式成立。
- 2002年2月,義務律師團向法院聲請對RCA公司資產假扣押,但發現RCA公司已於1998年將近28億元存款資產匯出海外。RCA公司於台灣形同脫產。
- 2002年5月,自救會與工傷協會到美國拜訪美國勞工部、國會議員、美國總工會、GE工會、環團等尋求支持。
- 2004年4月,自救會以「桃園縣原RCA公司員工關懷協會」委任律師向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提出民事訴訟。
- 2005年3月,台北地方法院以自救會尚未為法人登記,不具有法人格,以程序理由駁回訴訟。
- 2005年8月,台灣高等法院仍以自救會未依法辦理社團法人登記為由,以程序理由駁回上訴。
- 2005年12月,最高法院以原審僅以程序理由駁回自救會之訴,且該程序要件在法律上可為補正,因而認定原審判決不當,發回台灣高等法院。
- 2006年3月,台灣高等法院以台北地方法院94年程序判決駁回自救會之訴不當,將案件發回台北地方法院重新審理。
- 2007年,法律扶助基金會成立義務律師團協助自救會進行集體訴訟;並追加美商奇異公司及湯姆笙集團為本案被告。
- 2009年1月,台北地方法院首次開庭,傳訊自救會首批證人黃春窕及秦祖慧到庭作證,以向法院說明RCA確有違法事實。
- 2014年12月,台北地方法院召開言詞辯論庭,全案辯論終結。
- 2015年4月17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RCA以及旗下兩家控股公司法國Technicolor、百慕達Thomson共應賠償445名員工及家屬5億6445萬元。
- 2015年11月27日,二審台灣高等法院首次開庭,法扶及自救會指出,另有1025名被害人及家屬加入求償行列,追加求償55億元,求償總人數達1554人,總金額達82億元。
- 2016年4月21日,最高法院認定自救會追加1025名被害人及家屬求償為不合法,裁定駁回定讞。
- 2017年7月27日,二審台灣高等法院召開言詞辯論庭,全案辯論終結。
- 2017年10月27日,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宣判,RCA以及旗下控股公司法國Technicolor、百慕達Thomson以及奇異公司共應賠486名員工及家屬7億1840萬元。
- 2018年6月21日,全案經上訴,最高法院召開言詞辯論庭,全案辯論終結。
- 2018年8月16日,最高法院宣判,死傷的262人獲賠5億多元確定,其他246人發回高院更審。
參考資料:
- 毒在土地發芽…傷痛21載(聯合)
- 罹癌員工嘆 廢墟淚唱雨夜花(聯合)
- RCA案一審宣判記者會(苦勞網)
- 拒絕被遺忘的RCA工殤口述史(苦勞網)
- RCA工傷案等待司法春光更一審辯論終結紀實(苦勞網)
- RCA一審結辯 工人盼15年訴訟長路討回正義(環境資訊中心)
- 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事件(wikipedia)
- 【更新】台版《永不妥協》 RCA毒害445人判賠5.6億(蘋果)
- 史上最大RCA工傷案 一審判賠5.6億(自由)
- RCA工傷案求償 二審加碼賠逾7億元(中央社)
- 台灣史上最大工殤案 RCA等公司 二審判賠7.1億元(中時)
- RCA工傷案 最高法院判決死傷262人獲賠確定(中央社)
- RCA工殤逾200死 抗爭20年終判賠5億確定(蘋果)
- RCA案相關大事紀(中央社)
- RCA工傷案 死傷262人獲賠5億確定(中央社)
- RCA案三審勝訴部分 律師:樹立典範(中央社)
核稿編輯:楊之瑜
最新發展:
-
蔡總統任命高孟焄成為最高法院首位女院長,曾承審江國慶國賠案和RCA工傷案 3月前
-
《職災保險法》初審通過:前2個月給付投保薪資100%,建教實習生、家庭幫傭全納保 2年前
-
RCA第一波更一審判決出爐:246名上訴被害者中,僅24人獲賠 3年前
-
規模最大、纏訟最久「RCA案」第二波賠償出爐,判賠超過23億創工殤賠償紀錄 3年前
-
《北國性騷擾》:集體訴訟的背後,是14年的漫長煎熬 3年前
-
台塑越南河靜鋼廠污染案,居民跨國求償1.4億 4年前
-
北捷潛水夫症案首度開庭,受害工人:痛得像冬天泡在冰塊水中 5年前
-
行政院提出《勞動事件法》保障勞工打官司,RCA工殤悲劇將不再重演 5年前
-
纏訟多年的RCA勞工職災案,誰才是真正的「法院之友」? 5年前
-
RCA案勞工決定上訴 列舉藍綠「歷史總帳」 8年前
-
RCA八萬員工僅455人勝訴 自救會籲勞保職災全面給付 8年前
-
盲人律師李秉宏力抗RCA:「我在受害勞工身上看到勇氣」 8年前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