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日本「地域未來構想20」(下):確立後疫情時代新生活型態,促進新的消費或投資附加價值

日本「地域未來構想20」(下):確立後疫情時代新生活型態,促進新的消費或投資附加價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在2020年盤點出的日式在地振興方案中,化危機為轉機,拋出「地方未來20個新型態應對方式」,而台、日兩國在對抗疫情乃至於邁向復甦之時,肯定也有許多能相互借鑑及互相學習之處,來面對疫情來臨後的生活。

為了對後疫情時代「與病毒共存的社會」做好準備,日本同時內閣府地方創生推動辦公室公布了「地域未來構想20」政策資料集,希望大家能用創造力對抗疫情,共同解救地方經濟危機,建立起強韌且自律的區域社會。

第一部分透過八項對策力抗疫情、打造零接觸社會的軟硬體建設之外,當新型態社會的軟硬體建設備足,焦點回歸到生活面則有六項重點:教育、醫療、地域交通體系、文化藝術、運動、內容產業、都市與地方生活轉換、熱誠。

希望疫情期建設讓彼此身體健康不易被傳染的環境固然重要,但這時心理層面會遇到轉換,每一日的生活方式在新挑戰中出現新的選項,希望能確立新的便民措施與新的社會支撐能量。

地域未來構想二:確立新的生活型態

1. 加速與強化GIGA School,實現符合新世代的教育

疫情期由於各地學下在緊急事態下,多改為遠距授課,因此投資遠端教育和科技教育是新的教育現場重中之重。地方可以透過補助金, 補足教育現場因硬體、軟體與人才不足的經費,加速GIGA School(Global Innovation Gateway for All),也就是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學生都能有一人一台電腦裝置,同時也要整備高速網路、支援線上學習必要的網路費用、推動活用遠端工作或線上學習的雲端、確保資安環境、以及準備讓教學者和學習者使用的數位教科書、數位教材等。

此外文部科學省、總務省和經濟產業省也搭配資通訊教育顧問事業、支援國高中資通訊社團活動、支援媒合贊助者、整備校園內光纖網路硬體設備、以及補助導入教育科技(EdTech)的經費和相關研修費用。

2. 支援線上診療、線上服藥指導

疫情期間除了就醫要分流之外,也開始考量患者移動造成的風險,防止醫療現場疫情擴大,因此各區域要針對線上診療,引入新的醫療環境設備,加速醫療機關線上化。首先是線上診療,要請資通訊協調員提供醫療機關諮詢建議,補助電腦、平板、鏡頭、麥克風、路由器,也補助相關的視訊及網路電話費用;再來是發送處方箋和配送藥劑,例如運用藥局物流、無人機等方式在確保品質及本人確實接收下配送,另有診斷確診的PCR(核酸檢驗)檢驗車與醫療機構合作。

這項遠景計畫,除了可運用地方創生臨時補助金之外,也可搭配運用厚生勞動省超過2兆日圓的新冠肺炎緊急綜合支援金、15億日圓藥局藥劑交付支援計劃。

3. 整備交通行動服務與新區域交通體系

因應疫情影響,在區域間移動時可能有新的需求變化,因此應該要支援在地不同的關係人做交通數位轉型。例如導入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AI配車需求反應式交通,運用共乘計程車APP、開發無人機和飛天車、應對零接觸的無現金支付、在大眾運輸設置遠紅外線熱影像、防範三密下提供即時擁擠人流量資訊、積極與醫療、觀光、社區營造等不同領域合作。

muji-self-driving-shuttle-bus-for-all-we
Photo Credit: MUJI

4. 創造與傳播區域的文化藝術、運動、內容產業

在新的生活樣態下,日本的文化藝術、體育、傳統習俗等內容產業活動,該如何用新的線上方式舉辦,讓現實、虛擬、內容和區域活化之間有加乘的效果,甚至藉由線上化讓更多人發覺區域的有的文化,或是在解封後國內市場能馬上蓬勃發展。

相關的策略案例包括:各類旅遊設施導入無現金支付及分流預約系統、充分訂定公演及實體活動的防疫對策計畫、支援無觀眾的表演形式、製作宣傳在地文化和運動的內容行銷影片(例如線上直播煙火祭典)。

同時,文部科學省和經濟產業省,也有提供全國性相關補助,支援旅遊、文化藝術內容產業可以做內容全球化的宣傳製作物。

5. 結合都市或地域兩邊的優點,開展快樂的工作型態

由於要遵守防疫三密對策,因此對都市的人來說,工作和生活可以有新的「生活轉換」選項。例如可運用關係人口概念,擴大都市與地方之間的移居生活、移地工作,也可媒合新的人力、遠端工作、大學等資源互補,解決區域的課題,讓遠端工作、自由職場、副業、工作假期者找到新的生活工作型態以及喜愛的居所。

對地方自治體和中間的支援組織、社會企業來說,可以從硬體面和軟體面切入,硬體面包括:空屋整修、廢棄學校整修、符合三密原則的舒適空間整備、光纖網路環境整備、開放式辦公室、衛星辦公室。而軟體面包括資訊發送、建構移居接納體制、關係導覽人、區域虛擬貨幣、人才媒合、區域生活與就業體實習體驗等。在這之下也要注意勞動方式的改變需要有相關法規配套支援。

6. 為單親家庭、單身高齡者創造新的連結

由於疫情的關係,辦理人群接觸的活動變得很困難,像是兒童食堂、日間照顧等,而這些活動計畫若停止了,可能會使社會失去了居所或連結,導致孤立化的現象。

因此,為了依循新的生活樣態,創造「新的連結」、「新的社群」變得很重要,能運用地方創生臨時補助金,去幫助相關地方公共團體,非營利組織去協助相關人士做數位轉型。例如補助線上守護的新活動、支援購買通訊器材、透過社群網絡諮詢討論、個別派遣諮詢指導員、建立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教學教室等,促進鄰里、外國人、身心障礙者、高齡者和單親家庭有新的支撐網絡。

RTXA2L9X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地域未來構想三:促進產生新的消費或投資附加價值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