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5年1月11日,西班牙著名新聞人Pedro J. Ramírez打著「還政於民,改變西班牙」的名堂,為自己創辦的新聞媒體El Espanol展開網上籌資......
文:郭史光慶
先說兩個故事,一個發生在美國,另一個在西班牙。
2013年4月30日,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在著名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網站Kickstarter上發起募款運動,以資助該電台記者完成一項報導項目—追蹤報導一件T恤從生產到運至美國售賣的過程。
NPR的籌資目標為5萬美元,但是在短短的14天內,獲得2萬159個人的支持,總額逾59萬美元,超出原定目標的10倍以上。每位資助者的回報,就只是一件限量版T恤。
2015年1月11日,西班牙著名新聞人Pedro J. Ramírez打著「還政於民,改變西班牙」的名堂,為自己創辦的新聞媒體El Espanol展開網上籌資。截至2月27日為止,已獲得3801個人的支持,籌獲逾233萬歐元,募資運動在28日結束。不同於NPR的是,每位資助者都將成為該機構的小股東。
新聞媒體財務民主化
「群募新聞」(crowdfunded journalism),就是依靠公開群眾募資運動來展開報導項目或成立新聞機構,是近幾年來冒起的新趨勢。
除了NPR,美國還有許多新聞計劃都是靠群募來資助,Kickstarter的網站就列出了成功籌資的新聞計劃。El Espanol在歐洲也非異數,其他成功眾籌的新聞計劃包括荷蘭的De Correspondent以及德國的Krautreporter。亞洲也不乏群募新聞,台灣的WeReport是由一班媒體學者和新聞人成立,主要為調查式報導籌資;中國的《眾籌網》則是一個綜合群眾募資平台,群募新聞計劃只是其中一部分。

德國群募媒體Krautreporter
群募新聞最大的意義,在於新聞媒體無需依靠大財團、廣告商或一兩名投資者來生存,因此享有更大的編輯主權,不受背後金主的影響,在報導時也無需顧忌得罪廣告商。相反的,群募新聞若要繼續獲得支持與維持公信力,就必須向數千或數萬名出錢的公眾負責。換言之,這是新聞媒體在財務上的民主化。
荷蘭的De Correspondent就在成功募資的1年後交出成績單,於去年9月公開他們如何運用所募得的170萬美元,以及他們的報導所產生的衝擊。此外,編輯們也交代他們所面對的問題、犯下的錯誤,以及未來的改善方式。每個記者也錄了一段影片,解釋他們在第二年的報導計劃。
調查式報導的突圍機會?
對於許多小眾媒體,例如專門報導某個城市的飲食文化,或某種冷門運動的刊物來說,群募新聞大大降低了出版門檻。他們不再需要自掏腰包或爭取投資者,而可以運用各種群募平台,再通過社交媒體直接向潛在讀者募資。許多在Kickstarter或《眾籌網》上籌資的新聞媒體計劃,目標都只是數千元的小型項目。
除了新聞機構,新聞從業員個人,尤其是有意展開公共利益報導的自由工作者,也能透夠群募來資助報導計劃。陶氏奈特新聞學人(Tow-Knight fellow)Adrian Sanders就在2013年創辦了Beacon Reader,一個專門協助自由新聞從業員的眾籌平台。與Kickstarter不同的是,在Beacon Reader上募資的新聞從業員會長期撰寫多個報導,讀者可以選擇一次性的捐款或成為訂閱者,繳付月費給該新聞從業員,而Kickstarter的群募項目都是一次性的。
群募新聞在歐美的崛起,除了因為網上付費越來越普遍和方便,也是新聞業對傳統新聞機構的商業模式受到網際網路衝擊而面臨瓦解後,所衍生出來的求生之道。讀者上網獲取資訊導致報紙發行量下滑,轉戰網路卻面對網絡廣告價格遠遠不如平面廣告,而且還得面對網路巨人如Google和臉書的競爭,這些發展幾乎摧毀了傳統新聞機構的兩大收入支柱:訂閱費和廣告費。這些新聞機構紛紛削減開銷,同時改變編採方針,專攻製作成本低、嘩眾取寵的高點擊內容,以取得高瀏覽率來賣廣告。
結果首當其衝的就是海外特派員和調查式報導,儘管這些內容處理得當的話還是能吸引眼球,甚至贏得新聞獎項,擦亮機構品牌,但它們卻是最耗時耗力耗錢的新聞。運氣欠佳的話還會造成其他巨額開銷,例如戰地記者受傷或遭被綁架,以及揭弊引發的誹謗官司。群募平台讓這類新聞項目重生,儘管情況無法與昔日相比。
需發揮「說故事」能力
如果你只把群募平台當成是一個資金來源,就忽略了它的另一個功能,那就是協助新聞機構或從業員匯聚一班支持者。肯出錢支持的支持者,肯定是最熱情的粉絲,因此募資者可以設法將他們轉為宣傳大使,動員他們的社交力量推廣和宣傳有關新聞項目。一些創業培訓計劃甚至鼓勵創業者將本身的產品原型放上群募平台,不僅為了籌集創業資本,同時也能測試產品是否有市場需求。
當然,並非所有新聞項目都能達到負資目標。綜合一些募資者的經驗分享,首先必須鑒定市場需求是甚麼,就算是小眾市場也不是問題,然後就是在展開募資運動後,如何將訊息傳達給潛在讀者。
我在不久前與其他陶氏奈特新聞學人一起參觀Kickstarter在紐約市布魯克林的總部時,負責新聞項目推廣員Nicole He就強調,新聞項目一般上不比科技產品的募資項目來得受歡迎,因此募資的新聞從業員必須發揮「說故事」的職業能力,述說新聞項目背後的故事,牽動瀏覽者的情緒或共鳴。

Tags:
上班族與學生筆記必買!SwitchEasy魚骨牌iPad全系列配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SwitchEasy 魚骨牌全新推出觸控筆、支架保護套、磁吸保護殼、玻璃螢幕保護貼等iPad全系列配件,靈活多變符合多種使用情境,絕對是學生與上班族學習、辦公的首選利器。
2022年已是雲端當道時代,上班族日常辦公不再只有桌上型、筆記型電腦能夠選擇,各大電腦品牌也爭先推出能夠與市面上電腦、筆電相匹敵的平板電腦。平板電腦攜帶便利,不僅無論身處何種環境,皆能立即進入工作、學習狀態,甚至能夠取代傳統的紙筆,擁有寫字筆記功能,如今iPad也成為許多學生上課做筆記、上班族遠端工作時入手隨身電腦的絕佳選擇。
多種iPad使用情境,SwitchEasy幫你搞定
iPad帶給使用者高度的便攜性,因此支撐高度與觀看視角的各種使用需求也是或不可缺。SwitchEasy魚骨牌全新推出適合上班族辦公、學生做筆記等iPad系列周邊配件,不論是在家工作、追劇、觀看線上課程,抑或是外出攜帶,皆能符合各種環境的使用需求,質感配件不僅擁有產品的功能性,更讓生活多了些儀式感。
SwitchEasy創立於美國加州,多年來在果粉心中也一直是Apple配件的首選精品,所有產品設計都是為了原廠Apple而生,此次為了讓iPad運用效益最大化,開發出符合人體工學、外出居家兼用的精品配件。
學生必備iPad配件,讓你擁有真實書寫體驗
筆記、繪圖絕對少不了觸控筆的存在,EasyPencil Pro 4 iPad觸控筆只需要接近Apple Pencil一半的價錢,就能買到接近原廠質感的觸控筆,並且一次擁有3種不同筆頭,依據不同使用情境更換,亦可磁吸在iPad側邊、跨代使用,大多數iPad型號皆可支援。
3種觸控筆可替換筆頭分別為:
- 通用款 - 最接近Apple Pencil原廠材質,繪畫與書寫皆順暢
- 書寫款 - 金屬材質,通過15萬次耐磨測試,在類紙膜上書寫,也有原子筆手感
- 繪圖款 - 使用PA66材料,提供繪畫時超滑順與靜音體驗


若想要模擬在紙張上書寫的質感,可搭配PaperLike Note書寫版類紙膜使用,不僅擁有抗藍光護眼,磨砂顆粒模擬真實紙質感,高解析、無眩光,不必擔心沾附手上油污及指紋,是使用iPad創作、筆記的最佳選擇!

還原真實書寫體驗、筆記最佳視角就靠Origami全方位支架保護套,保護套支架提供了觀影、閱讀、繪圖等4種角度,可隨各種使用情境隨心轉換,不論是做筆記或是觀看影片,都能夠擁有最佳視角。此外,保護套擁有磁吸外扣的置筆功能,可收納iPad觸控筆,無觸控筆也不會多出筆槽空間。

針對長時間緊盯螢幕、久坐的iPad工作者,解決眼睛疲憊與肩頸問題
在長時間久坐的辦公環境下,肩頸酸痛也是iPad使用者一大困擾。
SwitchEasy推出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MagMount磁吸iPad支架,強力磁吸、加高支撐的特點,可直接吸附於SwitchEasy CoverBuddy巧控鍵盤磁吸保護殼,不需拆卸保護殼即可安裝,讓iPad也能變桌電!

針對上班族需要使用iPad文書處理功能,CoverBuddy提供了巧控鍵盤磁吸保護殼採業界獨家專利設計,可支援Magic Keyboard,讓鍵盤與iPad精準連結、緊密吸附,同時也是全球最輕薄的 iPad保護殼,採用極細纖維內襯,保護iPad不刮傷,還附有ApplePencil專用筆槽,能夠安全收納並支援ApplePencil 2磁吸充電。

上班閒暇之餘也不忘放鬆追劇,擁有抗藍光兼具高清畫質的GlassDefender抗藍光鋼化玻璃螢幕保護貼,也是需要長時間緊盯螢幕的工作者首選。SwitchEasy使用特殊技術處理,讓抗藍光保護膜能夠在還原最佳螢幕解析的同時,保有逼真色彩與裸機體驗,並有效阻擋藍光造成的眼睛疲勞及視力退化的可能。

SwitchEasy獨家推出一系列必入手iPad配件,在兼具外觀與實用的同時,更大幅增加了iPad在工作與學習上的便利性。若欲知更多iPad Air、iPad mini、iPad Pro等配件詳情,可前往 SwitchEasy魚骨牌官網深入了解。
本文章內容由「SwitchEasy」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