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層一週內兩度致電突尼西亞總統,要求讓國家恢復「民主正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派駐北非的BBC記者賈瓦德(Rana Jawad)分析,對不少當地民眾而言,總理下台意味著政治新氣象;但其他人則憂心,此舉的合法性令人懷疑,更可能帶來深遠且巨大的影響。至於後續如何發展,端看新科總理有多快產生。
編譯:王國仲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一週內,先後致電突尼西亞總統薩伊德(Kais Saied),要求他與反對者公開對話,並盡速將國家導回「民主正途」。
突尼西亞近日可說十分不平靜。法學家與大學教授出身,無黨籍的薩伊德2019年狂掃72%選票,在廣大民意支持下順利當選突尼西亞總統。不過,前總理麥奇齊(Hichem Mechichi,於2021年7月25日遭薩伊德開革)則有國會最大黨——復興運動(Ennahda Movement)在背後撐腰。兩人在政治上齟齬不斷,再加上疫情帶來的嚴峻衝擊,突國政治、經濟與社會穩定皆陷入危機,也因此引起美國大動作關切。
除美國外,聯合國也發布聲明,表示各方應透過對話解決彼此歧見與爭端;歐盟則呼籲各黨派應尊重法治、避免暴力行為發生。阿拉伯國家聯盟、俄羅斯與卡達也表達類似的立場。
革命紀念遊行演變為大規模抗議,總統開革總理引發新一波爭議
突尼西亞自2021年1月中旬開始,便爆發多起大規模示威遊行。民眾(以年輕人為大宗)走上街頭,對2011年茉莉花革命後持續的政府失能、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官員貪污,且對疫情毫無作為表達抗議。
抗議行動在一名示威者遭到警方催淚瓦斯罐擊中、不幸死亡後越演越烈。示威遊行各點開花(多發生在工人階級比例較高的城鎮);被激怒的民眾向警方投擲各類物品,更有激進民眾試圖在當地警局縱火以表示不滿,使衝突加劇。
儘管警方基於公共衛生理由禁止遊行抗議、宣布宵禁,總理麥奇齊也親上火線喊話:「政府已聽到你們的聲音,大家的憤怒也有其正當性。現在請讓我和政府扮演好該做的角色、努力實現人民要求,讓理想中的突尼西亞成為現實。」民眾的怒火卻無法被輕易澆熄。
此外,麥奇齊與薩伊德在內閣改組上的爭議不斷(麥奇齊表示新名單已獲得多數政黨與其代表背書,但薩伊德則稱其中有部分人選身陷貪腐風波,且男女比例失衡),也讓民眾對政府更加失去信心。截至7月中下旬,仍有數千民眾在週末走上街頭,向總理與執政黨表示抗議,復興運動黨位於托澤爾市(Touzeur)的總部甚至還遭人縱火。
為平息眾怒,薩伊德選擇於7月25日宣布將麥奇齊革職,同時凍結國會30天。 7月26日,國防部長巴塔吉(Ibrahim Bartaji)與代理司法部長斯理曼(Hasna Ben Slimane)也遭到開革。
儘管薩伊德表示,此舉是為了「讓國家社會重回平靜」,並宣稱其做法符合憲法規定,反對者則批評,利用抗議群眾剷除政治異己的作法形同政變。復興運動黨黨魁加努希(Rached Ghannouchi)在遭到薩伊德支持者阻擋、無法順利進入議會後,也號召己方支持者,在國會前靜坐抗議。儘管維安部隊試圖區隔不同立場民眾,他們仍相互丟擲石塊,導致衝突進一步擴大。
派駐北非的BBC記者賈瓦德(Rana Jawad)分析,對不少當地民眾而言,總理下台意味著政治新氣象;但其他人則憂心,此舉的合法性令人懷疑,更可能帶來深遠且巨大的影響。至於後續如何發展,端看新科總理有多快產生。
麥奇齊已表示會接受總統要求,將總理工作轉交給其指派的人選:「無論以何種身分,我都會繼續為突尼西亞服務。」身為國會最大黨,復興運動有權提名新任總理。不過,新總理人選能否協調總統、議會與民意,避免政爭再度發生,是至關重要且十分困難的課題。
茉莉花革命首開阿拉伯世界先例,但實現「理想突尼西亞」仍有漫漫長路
2010年12月17日,靠擺地攤維生的26歲青年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在屢次遭警方與官員索賄、欺侮、刁難且投訴無門後,選擇在當地政府前自焚,結束年輕的生命。
布瓦吉吉的遭遇,成為當時獨裁班・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政權統治下經濟困頓、受到不公不義的突尼西亞人民的縮影。不願繼續忍耐的人民決定以示威、罷工與遊行等方式,向造成貧窮、高失業率的政府表達抗議,並要求政治改革。
班・阿里曾試圖將抗議者塑造為「極端分子與境外勢力」,並採取高壓手段因應。直到暴力鎮壓影片在Facebook、YouTube等社群網站流傳、引起國際關切與輿論批評,他見苗頭不對,才連忙開除多位部長、誓言改革,但為時已晚。
隨著抗爭持續,班・阿里最終黯然辭職,結束長達23年的統治,出逃至沙烏地阿拉伯。茉莉花革命(因突尼西亞國花得名)首開阿拉伯世界人民起義、推翻獨裁政權的先例,對中東、北非等國影響深遠,成為阿拉伯之春的濫觴,更是其中唯一一個相對和平完成政權轉移的國家。
不過,縱使革命看似順利、政權和平轉移,要妥善解決社會與經濟問題、實現人民心中理想的突尼西亞,似乎仍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茉莉花革命後,突尼西亞已經歷9任不同政權(其中僅有兩任為全民直選產生),目前皆未能妥善處理高失業率、基礎建設衰敗等根深蒂固的社會難題。
2020年爆發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無疑又為搖搖欲墜的突尼西亞再蒙上一層陰影。
7月中旬,突尼西亞創下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單日死亡人數(超過300人),其人均死亡率也一直是世界前幾名。儘管政府宣布18歲以上民眾皆能施打疫苗,但隨著暴力事件頻發、醫療資源短缺,根據Our World In Data的資料,截止7月26日,目前完全施打疫苗者僅有8.15%,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者則有14.38%。
鑑於防疫成效不彰,薩伊德也已經將衛生部長一併革職。大幅變動部會成員能否為突尼西亞帶來新氣象,抑或僅是平息民怨的權宜之計,仍有待繼續觀察。
延伸閱讀
- 《貿易的取捨》:阿拉伯之春給威權國家的警訊:不要指望經濟進步可以換得權力永續
- 《突尼西亞》:相比其他阿拉伯國家,突尼西亞與歐洲的距離似乎更近
- 疫情經濟雙崩潰,突尼西亞總統開除總理、凍結國會,國會議長怒斥「對革命與憲法的政變」
新聞來源
- Profile: Kais Saied, Tunisia’s president accused of ‘coup’(ALJAZEERA)
- Clashes break out in Tunisia after protester dies of injuries(ALJAZEERA)
- Tunisia President Kais Saied accused of coup amid clashes(BBC)
- Jasmine Revolution(Britannica)
- U.S. presses Tunisia's president for swift return to democratic path(Reuters)
- Kais Saied: the ‘Robocop’ president accused of launching Tunisia coup(The Guardian)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楊士範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