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91歲辭世:西方學界推崇「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長期聲援中國民主運動、嚴厲批判中共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91歲辭世:西方學界推崇「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長期聲援中國民主運動、嚴厲批判中共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8月1日早上於美國的住處在睡夢中辭世,他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份子、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更長期關注文化和政治問題,尤其聲援兩岸民主運動。

中研院院士、史學家余英時8月1日早上於美國的住處在睡夢中辭世,享耆壽91歲。中研院指出,余英時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尤其在思想史與文化史方面的研究上,均扮演學界開創性的角色。

跟隨國學大師錢穆、後轉往西方漢學圈

余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他的父親是天津南開大學的歷史系主任,他的選擇也受到了家庭的影響,在1949年入學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但沒多久就離開北京、前往香港。

隨後,余英時花了5年的時間在香港新亞書院(今隸屬於香港中文大學)跟隨一代國學大師錢穆學習,後於哈佛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他師承錢穆「從歷史上尋找中國文化精神」的治學理念,專長則是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

余英時在1967年出版首部英文專書後在美國學界嶄露頭角,並先後任職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自2001年起更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但他有感於自己的英文研究成果在東方讀者有限,因此也有豐富中文論著,讓研究成果得以向西方漢學圈外傳布。

中研院指出,余英時於1974年當選中研院第10屆院士,其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他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份子,更被西方學界推崇為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

聲援中國民主運動:余英時對政治「遙遠的興趣」

除此之外,余英時也關注文化和政治問題,尤其聲援兩岸民主運動。《聯合新聞網》報導,他自1980年起在台灣發表多篇政論文章,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更是籌款在《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支持中國民主運動。隨著事件過後大批知識份子、學運領袖逃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中國學社」成為他們的安頓之處,幕後也由余英時支持。

余英時2019年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強調民主與科學息息相關,但中共不想要民主和科學,只想掌握控制人的技術。專訪時值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參與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余英時更嚴厲批判:「共產黨今天講的是一黨專政,假借五四愛國名義、利用民族主義情緒,是它最成功的地方。」

余英時認為,台灣在1949年至1960年出現第二度的五四運動,尤其胡適、雷震等人的《自由中國》、雜誌扮演要角,雖然最後因觸怒國民黨當局而停刊,但播下的思想種子仍持續發展,「五四提倡的民主、科學,在台灣可說是局部、甚至全面實現了」。

他雖然觀察、評論政治,但並不實際參與政治,那是一種由知識份子的社會關懷所出發的、「遙遠的興趣」。中研院已故院士、前芝加哥大學教授余國藩曾盛讚余英時:「余英時教授就是他筆下的中國『士』的典型,一生的研究與經歷都在反映這一點。」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芯
核稿編輯:翁世航